潛意識模型-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一篇先把結論講完了。但相信看完的人一定都有不少的疑惑──接下來,就來討論幾個值得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1. 個人潛意識v.s.集體潛意識,都幾?
個人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有什麼差別呢?
潛意識顧名思義就是受壓抑的想法,本身的內容無法被主觀提取出來,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時候(比如極度放鬆或作夢),因為短暫卸下防衛而得以被窺探一二。
至於集體潛意識,照榮格的說法,集體潛意識是心靈結構最深層的部分,是人類千年來普遍共有的本能和經驗的傳承。也可以理解成刻在DNA裡的印模、早已存在的背景,雖然集體潛意識依然存在文化、個體上的差異,但基本上是具有高普同性的,比如華人文化中的孝順、西方世界強調尊重個體自由等。
(想了解更多的請點以下連結:)
這裡不妨就拿榮格與佛洛伊德兩人的模型出來,做個比較跟對照。榮格的模型本身套用自佛洛依德的舊模型,結合冰山理論對於深度的見解,在意識層次做出了明確的深度劃分。不過不同的是,佛洛依德的「意識、前意識、潛意識」雖然有三項,但前意識的概念其實比較接近融合區(或者說緩衝區),因此本質上就是「意識—(緩衝區)—潛意識」這樣的兩層模型,潛意識比意識藏的更深這沒有疑義,倒不如說這本身就是佛洛依德的原始假設。然而榮格的「意識—個人潛意識—集體潛意識」模型,值得思考的地方在於,集體潛意識真的有比潛意識更加深沉與無法覺察嗎?
兩個模型
對此我個人持否定觀點。在我看來,集體潛意識就像是一個背景板,它或許不顯眼,但要注意到卻並不困難。甚至我們可以發現,所謂的後現代主義和解構主義,其基本訴求是為了重新詮釋那些被視做理所當然的概念,這裡面也毫無疑問涵蓋了集體潛意識的種種核心架構。
然而解構主義的困難,在於解構的方法,以及解構後重新架構的方式,由於過去的基準已經不存在了,要建立有說服力的新觀念就相當困難。所以,在我看來,集體潛意識的特性與個人潛意識不同,並非是它難以覺知,而是「就算意識到了,也不容易做出改變和調整」。
相對來說,個人潛意識的困難在於使「潛意識意識化」的過程,一旦潛意識被成功察覺,比如因為潛藏的抗拒心理而影響到社交應對,基本上都是知道了就能夠修通、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的東西。兩者並非程度上的差別,而是性質本身便有所不同。
之所以修正理論便是這個原因——個人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本質上的不同,讓它們無法簡單地被比較;但兩者卻存在互補相依的關係,就如同人身上存在的不同面向。潛意識是背景板,意識是內容,潛意識則是隱藏的內容,人的複雜性、或者說人類社會的複雜性,形塑了每個個體光暗兩面、情感深藏的多重人格。
PS: 後來發現有些理論家早就提過,潛意識與集體潛意識可能不是階層式的關係,而是一種平行式的互補…這樣的爭議大概也是導致榮格的模型相對流傳不廣的原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2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詠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一個大我分成不同的小我在整個宇宙中進行著人生體驗?!如今在現代科學與哲學的交匯點,意識與宇宙的關係成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研究領域。傳統上,科學和哲學將意識與宇宙分開討論,但近年來,跨學科研究開始探討這兩者之間的潛在聯繫。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討宇宙意識的假說和量子力學與意識的關係,為讀者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Thumbnail
尼采強調,「我」(I)並不思考念頭,而是「念頭思考我」(thoughts think me),並認為「夢是大腦的一種再創造,在白天,腦必須適應由上層文化所施加的各種嚴厲思想要求」(Nietzsche 1878: 24-27),這兩個想法,在榮格的心理學及其個人與集體無意識的概念裡頭,都可以看到。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Thumbnail
MBTI是由榮格的「人格類型理論」為基礎,試圖瞭解人類的天生認知態度。榮格相信生命源自於對立面的張力,這使得MBTI的結果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會隨著後天環境而改變。文章中強調了個體化意識的發展,並提出了關於天生的認知態度以及所處社會情境的思考。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感覺到,有時你的行為似乎超出了你的控制?或是在某些情況下,你的直覺告訴你該做出的選擇,而你無法解釋為什麼? 那是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力量悄然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為,它就是「潛意識」。了解意識與潛意識的區別與運作方式,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
Thumbnail
人是有意識的但意識卻分「清醒與不清醒」簡單而言不清醒就是所謂的「潛意識」  https://vocus.cc/article/612b8ff4fd89780001558388 (潛意識)   潛意識是不自覺的,明明知道是錯誤之舉,卻在沒有意識到時做了出來,而做出來之後往往後悔。  人持有慾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內在結構的三個主要層:無意識心智的第一脈輪、本能心智的第二脈輪和本能心智的第三脈輪。文章指出了這三個層面如何相互關聯並影響自我功能,並探討了未治癒的記憶創傷對身體和身心的影響。此外,文章還討論了3D個性矩陣以及國家民族的痛苦之身等議題。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通過對意識角色及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對意識的新理解。從多重人格到意識的進化,文中針對意識、記憶和情感的功能作了深入探討。
孩子,潛意識就是一道門,引領你們進入內在的世界。而你們內在的世界,當你們透過冥想、靜心,或是任何屏除外界紛擾的訊息干擾時,在那個當下,你們進入的,是你們當下頻率所在的自己。而這個自己,便與你進入的頻率維度有關聯了。
Thumbnail
淺意識是由心理學家所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位於我們意識之下、較難察覺的心靈層面。這一概念的形成歷程涉及多個心理學派的研究和理論,以下是一些對淺意識產生的主要影響: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 許多對淺意識的研究起源於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他認為,人的心靈活動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前意識和潛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一個大我分成不同的小我在整個宇宙中進行著人生體驗?!如今在現代科學與哲學的交匯點,意識與宇宙的關係成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研究領域。傳統上,科學和哲學將意識與宇宙分開討論,但近年來,跨學科研究開始探討這兩者之間的潛在聯繫。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討宇宙意識的假說和量子力學與意識的關係,為讀者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Thumbnail
尼采強調,「我」(I)並不思考念頭,而是「念頭思考我」(thoughts think me),並認為「夢是大腦的一種再創造,在白天,腦必須適應由上層文化所施加的各種嚴厲思想要求」(Nietzsche 1878: 24-27),這兩個想法,在榮格的心理學及其個人與集體無意識的概念裡頭,都可以看到。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Thumbnail
MBTI是由榮格的「人格類型理論」為基礎,試圖瞭解人類的天生認知態度。榮格相信生命源自於對立面的張力,這使得MBTI的結果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會隨著後天環境而改變。文章中強調了個體化意識的發展,並提出了關於天生的認知態度以及所處社會情境的思考。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感覺到,有時你的行為似乎超出了你的控制?或是在某些情況下,你的直覺告訴你該做出的選擇,而你無法解釋為什麼? 那是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力量悄然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為,它就是「潛意識」。了解意識與潛意識的區別與運作方式,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
Thumbnail
人是有意識的但意識卻分「清醒與不清醒」簡單而言不清醒就是所謂的「潛意識」  https://vocus.cc/article/612b8ff4fd89780001558388 (潛意識)   潛意識是不自覺的,明明知道是錯誤之舉,卻在沒有意識到時做了出來,而做出來之後往往後悔。  人持有慾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內在結構的三個主要層:無意識心智的第一脈輪、本能心智的第二脈輪和本能心智的第三脈輪。文章指出了這三個層面如何相互關聯並影響自我功能,並探討了未治癒的記憶創傷對身體和身心的影響。此外,文章還討論了3D個性矩陣以及國家民族的痛苦之身等議題。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通過對意識角色及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對意識的新理解。從多重人格到意識的進化,文中針對意識、記憶和情感的功能作了深入探討。
孩子,潛意識就是一道門,引領你們進入內在的世界。而你們內在的世界,當你們透過冥想、靜心,或是任何屏除外界紛擾的訊息干擾時,在那個當下,你們進入的,是你們當下頻率所在的自己。而這個自己,便與你進入的頻率維度有關聯了。
Thumbnail
淺意識是由心理學家所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位於我們意識之下、較難察覺的心靈層面。這一概念的形成歷程涉及多個心理學派的研究和理論,以下是一些對淺意識產生的主要影響: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 許多對淺意識的研究起源於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他認為,人的心靈活動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前意識和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