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潛意識模型-2

上一篇先把結論講完了。但相信看完的人一定都有不少的疑惑──接下來,就來討論幾個值得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1. 個人潛意識v.s.集體潛意識,都幾?
個人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有什麼差別呢?
潛意識顧名思義就是受壓抑的想法,本身的內容無法被主觀提取出來,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時候(比如極度放鬆或作夢),因為短暫卸下防衛而得以被窺探一二。
至於集體潛意識,照榮格的說法,集體潛意識是心靈結構最深層的部分,是人類千年來普遍共有的本能和經驗的傳承。也可以理解成刻在DNA裡的印模、早已存在的背景,雖然集體潛意識依然存在文化、個體上的差異,但基本上是具有高普同性的,比如華人文化中的孝順、西方世界強調尊重個體自由等。
(想了解更多的請點以下連結:)
這裡不妨就拿榮格與佛洛伊德兩人的模型出來,做個比較跟對照。榮格的模型本身套用自佛洛依德的舊模型,結合冰山理論對於深度的見解,在意識層次做出了明確的深度劃分。不過不同的是,佛洛依德的「意識、前意識、潛意識」雖然有三項,但前意識的概念其實比較接近融合區(或者說緩衝區),因此本質上就是「意識—(緩衝區)—潛意識」這樣的兩層模型,潛意識比意識藏的更深這沒有疑義,倒不如說這本身就是佛洛依德的原始假設。然而榮格的「意識—個人潛意識—集體潛意識」模型,值得思考的地方在於,集體潛意識真的有比潛意識更加深沉與無法覺察嗎?
兩個模型
兩個模型
對此我個人持否定觀點。在我看來,集體潛意識就像是一個背景板,它或許不顯眼,但要注意到卻並不困難。甚至我們可以發現,所謂的後現代主義和解構主義,其基本訴求是為了重新詮釋那些被視做理所當然的概念,這裡面也毫無疑問涵蓋了集體潛意識的種種核心架構。
然而解構主義的困難,在於解構的方法,以及解構後重新架構的方式,由於過去的基準已經不存在了,要建立有說服力的新觀念就相當困難。所以,在我看來,集體潛意識的特性與個人潛意識不同,並非是它難以覺知,而是「就算意識到了,也不容易做出改變和調整」。
相對來說,個人潛意識的困難在於使「潛意識意識化」的過程,一旦潛意識被成功察覺,比如因為潛藏的抗拒心理而影響到社交應對,基本上都是知道了就能夠修通、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的東西。兩者並非程度上的差別,而是性質本身便有所不同。
之所以修正理論便是這個原因——個人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本質上的不同,讓它們無法簡單地被比較;但兩者卻存在互補相依的關係,就如同人身上存在的不同面向。潛意識是背景板,意識是內容,潛意識則是隱藏的內容,人的複雜性、或者說人類社會的複雜性,形塑了每個個體光暗兩面、情感深藏的多重人格。
PS: 後來發現有些理論家早就提過,潛意識與集體潛意識可能不是階層式的關係,而是一種平行式的互補…這樣的爭議大概也是導致榮格的模型相對流傳不廣的原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