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說大陸為了許學生有個前途光明的未來,競爭已從小學開始要佈置好環境!
不知道這個母親是有多相信學校,是有好的學校,宛如人生第二次投胎,事事可以強有先機,打好基礎就是為前程鋪路嗎?
這讓我想起以前寫過的一偏文章,「到底要不要從小給孩子雙語教育的評論」,其實有類似之處。
當然,因為這母親的手段不正當,有太多可非議處,將自己身體做為交易籌碼,傷害婚姻背叛伴侶,也是為世人所難認同。
但更讓我感慨的,看到這母親的做為,就可以想像孩子以後教育的路,恐不會很順了!
為什麼有個這麼「母愛偉大、犧牲自己照料孩子」的家長,反而對孩子是不幸?
我來細細講給大家聽。
1,如果母親帶著犧牲自己成就孩子的心態,那無形當中一定會給孩子期待與壓力,孩子最好可以成就,不然母親的犧牲不就白費,這樣的孩子在達不到期待時,會有內疚感,他不但得為自己而活,還要為母親而活,他還沒能走自己的路,就註定要背著比別人沉重的包袱踽踽獨行。
孩子的母親,因為有犧牲,也會很容易著眼在自己的犧牲付出上,不自覺的情勒孩子,來補償自己,討債心態,要別人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就易有求之不得苦,因為非操之在己。
2,投機的事一次都別做,不然遲早出包出事。
這樣的道理我連續在兩本名作上看到,分別是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里斯坦森「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裡面提到「保持正直」的重要,不做不道德的事,他說:100%的堅持會比98%的堅持更容易,一但開了個口子妥協,事後就還有許許多多事會威脅著要妥協,然後某天就會陰溝裡翻船。而在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特別認真的生活」一書也提到:做正確的事,符合做人做事的道德,不搞花里胡哨的事,如果一件事要靠扭曲理念才能苟延殘喘的維持,那不要也罷。
可以說,雖然家長都想把教育外包給學校,但實際上,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即便(本新聞中)此事不會被揭發,可是孩子一樣會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父母認為認為「遊走在法律邊緣是可以」、「為了好處可以不擇手段」,那就會也學習到這處事態度,那麼他在一些關鍵時刻,也會很難把持住自己,抵擋得了誘惑,即便他有名校光環加持,也容易在未來貪瞋癡的慾望中迷失了自己,難以久安立命。
3,好短期利益,反而犧牲長期生命品質。
這點不是很好說明,用個故事舉例大家會更明白。
朋友的稚子是三口組(不愛吃飯,很難餵),他的母親為了能讓孩子餐餐都能吃到一定的量,就發展出「給玩具、吃一口」或「加肉鬆提味」的巧招,可想而知,後果就不但要邊吃邊玩,玩具還越玩越挑;要加味道才吃,口味越吃越重。
當為了達到餵食的目的,反倒是犧牲了孩子教養的品性、身體的健康,就是因想快速解決問題,反而埋下長期不利之處。
那此新聞中的短利、長期不利之處是什麼?
當父母帶著「要上好學校才會有好學習,有好學習才有好未來的想法」,無形當中,就是向利看齊,要有好處才去做,所以讀書是為了未來好。
看起來我們社會風氣也有這樣的鼓吹,這有什麼問題呢?
在梁朔溟先生講孔孟書中,就說到:「當你問這件事有什麼好處時,這件事本身的樂趣就沒了」,生命是一整個整體,當我們切分為只要這個,不要那個,什麼是受苦,什麼是享樂時,就失去了幸福的可能,因為要有好處才去做事時,是很難不待評判眼光的去體驗此事的樂趣。
所以這孩子的學習將變的有目的,要許諾一個好未來,要在競爭中出類拔萃,那又怎麼能好好地享受「學習、好奇、知識本身,就是有意思的事」,一但他達到功名的目的地,他將不會在做學習,那他也停止了發展的可能。
總的來說,這孩子可能:
1以後和母親關係緊張,2很難保持正直而做成踩線的事,3有目的唸書而不是真能享受學習。
文章中的母親,把這次的犧牲看作是「只有一次,換個機會可以使孩子前程似錦」,殊不知,持有某種心念,就會在未來的不同場景中也展現此心念,態度是會一致的。
寫到最後,想起一句話,有謂「眾生畏果,菩薩畏因」,眾生怕遭遇痛苦與逆境,因逆境而怨恨氣惱不甘而苦,但菩薩卻怕是種下這因,我們本來有機會可以讓這種子不落地發芽,卻因怠惰因循而視而不見,最終導致惡果一天天強大,而需自食其果。
因此,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心念,以小見大,盡可能讓自己走在正道上,才是成就自己的最好方式。
作者林玉珊心理師,養心齋人生導師諮詢顧問,陪你療癒生命難題。
#若你在親職教育中頭痛難解
#若你想當好父母卻沒法領導孩子
#歡迎你來養心齋超直覺諮詢,定能直指問題核心。
------------------------------------------------------------
把心養好,前方的路都能走順
養心能斷煩惱,覺知找回喜悅
------------------------------------------------------------
快速預約諮詢=》點擊連結,就可寫下你的焦慮心事,給您專業意見+超直覺洞悉,讓您對問題有概念的處理方向
加入養心齋好友,查看諮詢方案與價格
養心齋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