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在大家都哀怨沒人看書的此時,好像出現了不少以某一位作家、甚至是某一部單獨作品為對象的文學賞析課。而且這些多半並非免費的課程,開課情況也還不差。
這些以名家領讀為號召的課程,總是令我非常好奇。因為文學閱讀如此主觀,同一段文字,在擁有不同生活背景、不同人生經驗與不同人生觀的人讀來,往往有不同的喜惡和感受。講師也是個這樣有主觀好惡的人,賞析的角度,理當也只能代表他自己的閱讀心得。
然而,有人帶領還是重要的,特別是某一部重要作品的問世,必定和它的時代,或作者個人的人生有很重要的關聯,若有人能從這些外部的因素,提供更完整的脈絡分析,或許不見得會改變你對這部作品的好惡,但對瞭解你主觀的好惡或也來自客觀環境的影響,肯定大有幫助。
我最害怕的一種文學賞析,是把每一個段落的每一個字,都用文學、哲學、史學、甚至心理學的理論反覆解析驗證,彷彿作家寫下的每一段文字都有弦外之音,所以都得拿解剖刀徹底查驗。總覺得就是這樣粗暴的所謂「賞析」,扼殺了閱讀的樂趣。
寫作,有時未必有什麼目的。而遣詞用字的選擇,往往也沒有那麼深的機巧。有時就是靈感的迸現,有時就只是一個恰到好處的意象,不見有什麼道理。
有位作家朋友的文章被選為模擬考閱讀測驗的內容,兒子帶了考卷回來問他正確答案,他想了許久,只得坦白承認,根據他文章出的這些題目,連他也答不出來。
文學向來是引領你去思索,而不是去尋找正確答案的課題,不是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6會員
367內容數
愛閱人的生活日常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沒想到這一病就是一個月。咳嗽,倦怠,食不下嚥,絕大部分的時間只能躺在床上,游移於清醒與昏寐之間,有時完全分不清此刻是清晨或黃昏。 病來得如此猝不及防,彷彿前一分鐘還活力正常,下一分鐘就已被無形的病魔一記重拳,狠狠擊倒。 也不是沒有生過這麼長的病,但今次讓我心驚的是,病魔不只宰制了我的身體,也影響了我
終於還是錯過了工作室露台的鳶尾。 露台的這一小缸鳶尾,是幾年前,家住公寓的老師整理長得過度繁茂的陽台花園時,連同幾個大盆栽一起送給我們養在工作室露台的。 不大的陶甕裡散落四叢鳶尾,據說年年開花。但來到新居的第一年春天,一朵花都沒開,只是葉子翠綠挺拔,看來都健壯。 第二年,也就是去年春天,其中一叢冒出
原本應該很忙碌的一天,因為生病,反而得到喘息的空間。 一早先去看醫生,打針,那藥,遵醫囑吃了肉包(對,醫生建議我吃包子,但我說話困難,沒能問究竟為什麼),然後就耍廢躺在家。 下午沒能去花藝教室上自習課,店長幫我把花材宅配到家。睡醒了,便收到好美的芍藥、鬱金香、雪球、天鵝絨和虞美人。沒力氣練習,分別投
終於回到台北。 或許是身體有恙,這趟航程非常不適。特別是,飛機只半滿,但航空公司把26排以前的座位全空下,所有的的旅客都塞在27排之後的隔艙,連一個空位都沒有,讓人一上機就覺得快喘不過氣來。 想想,若有愚行比賽,我大概可以得第一名,因為: 收行李 搭飛機 開行李 飯店睡7晚 收行李 搭飛機 回家躺床
今天是這趟差旅的最後一天,明天便要返回台北。昨晚躺在床上夜咳不停,卻還是暗下決心,今天非出門不可。 但要去哪裡呢? 從行程確定開始,我便不時想著可以去這裡去那裡,三年未訪,值得探舊歷新的事物太多太多了。 誰知,我抵達的第二天就病倒,每天躺在飯店裡,哪裡也去不了。 今天這最後的機會,究竟該拿來做什麼好
這趟出門前,誇下海口,帶大大的行李箱,裝少少的衣物,準備大肆採購。結果,行程已過半,我唯一買的是一束Uniqlo店裡的花。 原本就打算買花的,因待的時間長,想可以買花添點生活氣息。但去哪裡買,就費思量了。 以前暫住的住宅區,自是有各式生活用品店舖,包括花店。但飯店所在的金融區,寸土寸金,樓下購物中心
沒想到這一病就是一個月。咳嗽,倦怠,食不下嚥,絕大部分的時間只能躺在床上,游移於清醒與昏寐之間,有時完全分不清此刻是清晨或黃昏。 病來得如此猝不及防,彷彿前一分鐘還活力正常,下一分鐘就已被無形的病魔一記重拳,狠狠擊倒。 也不是沒有生過這麼長的病,但今次讓我心驚的是,病魔不只宰制了我的身體,也影響了我
終於還是錯過了工作室露台的鳶尾。 露台的這一小缸鳶尾,是幾年前,家住公寓的老師整理長得過度繁茂的陽台花園時,連同幾個大盆栽一起送給我們養在工作室露台的。 不大的陶甕裡散落四叢鳶尾,據說年年開花。但來到新居的第一年春天,一朵花都沒開,只是葉子翠綠挺拔,看來都健壯。 第二年,也就是去年春天,其中一叢冒出
原本應該很忙碌的一天,因為生病,反而得到喘息的空間。 一早先去看醫生,打針,那藥,遵醫囑吃了肉包(對,醫生建議我吃包子,但我說話困難,沒能問究竟為什麼),然後就耍廢躺在家。 下午沒能去花藝教室上自習課,店長幫我把花材宅配到家。睡醒了,便收到好美的芍藥、鬱金香、雪球、天鵝絨和虞美人。沒力氣練習,分別投
終於回到台北。 或許是身體有恙,這趟航程非常不適。特別是,飛機只半滿,但航空公司把26排以前的座位全空下,所有的的旅客都塞在27排之後的隔艙,連一個空位都沒有,讓人一上機就覺得快喘不過氣來。 想想,若有愚行比賽,我大概可以得第一名,因為: 收行李 搭飛機 開行李 飯店睡7晚 收行李 搭飛機 回家躺床
今天是這趟差旅的最後一天,明天便要返回台北。昨晚躺在床上夜咳不停,卻還是暗下決心,今天非出門不可。 但要去哪裡呢? 從行程確定開始,我便不時想著可以去這裡去那裡,三年未訪,值得探舊歷新的事物太多太多了。 誰知,我抵達的第二天就病倒,每天躺在飯店裡,哪裡也去不了。 今天這最後的機會,究竟該拿來做什麼好
這趟出門前,誇下海口,帶大大的行李箱,裝少少的衣物,準備大肆採購。結果,行程已過半,我唯一買的是一束Uniqlo店裡的花。 原本就打算買花的,因待的時間長,想可以買花添點生活氣息。但去哪裡買,就費思量了。 以前暫住的住宅區,自是有各式生活用品店舖,包括花店。但飯店所在的金融區,寸土寸金,樓下購物中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當老師自己也不熟悉所教授的內容時,學生可能因為認為老師知識有限而對他失去信心。
Thumbnail
閱讀原來可以分成兩個角度,就是以「普通讀者」的心態,以及「作家」觀摩的態度去面對,作家眼中連「一個文字」都可以拆開去領會。
Thumbnail
讀不進去,原因很單純,就看不懂。回想一下中學時代,為了考試讀書,看不懂的還是得硬讀,到底多痛苦就曉得。所以,痛苦就別念了,去看其他本,除非你就是想獲得這領域的知識,痛苦就是必然,別抱怨。
Thumbnail
曾經有人問我,我創作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而寫。 這喚起我上現代詩課的記憶。 我們老師講課只講70分鐘,剩下的30分鐘會檢討我們的作品,給予我們一些建議。 具體情節如何我忘記了,不過大概就是,老師看不懂我的詩,覺得我的詩寫得太跳躍。那時我真的不甘心,心裡murmur:「反正老師看不懂
Thumbnail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有過「在棉被裡看小說」的經驗過?或是在考前一個星期看小說,會被視為浪費時間? 以前我就或多或少聽過或碰過這種狀況,就在我心中埋下疑惑的種子--為什麼小說那麼不受待見?而對小說的想法及觀念,都在「國文老師還沒教的小說課」當中。
從大學時期開始,我讀完十幾部學術著作,但卻只評了其中一部,絕大部份都是寫讀書筆記。相對起來,我很積極為文學著作寫書評、摘要和心得。
Thumbnail
閱讀文章時感到焦慮 為什麼談論這個問題?這是因為有人反映他們閱讀某些文章時感到焦慮。不論是文章本身的性質還是讀者個人原因,這都值得深入討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探討為何創作者需要思考他們的文章是否引起讀者焦慮的原因。 寫作的風格和主題千差萬別 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人,因此寫作的風格和主
Thumbnail
之前提到我自初中開始,亂讀一大堆毫無營養的小説,猶如神農嘗百草,我才深切體會到小説的水準可以如此參差。 當我意識到手上的小説無法令我投入,我就會開始一邊閲讀,一邊思考這本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何我會如此抽離?(所以我不時會看爛片去練習批判思考💩)
Thumbnail
在教國文的過程中,有時候面對無感的課文,連自己也教得昏昏欲睡;有時候則是自己深受感動,但學生卻很難有相同的感觸。張愛玲的〈天才夢〉是我很喜歡的一篇選文,除了白話文閱讀起來較無難度外,張愛玲的文筆之精美不必多說,更難得的是這是一篇抒發青春煩惱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於文學創作的新認識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當老師自己也不熟悉所教授的內容時,學生可能因為認為老師知識有限而對他失去信心。
Thumbnail
閱讀原來可以分成兩個角度,就是以「普通讀者」的心態,以及「作家」觀摩的態度去面對,作家眼中連「一個文字」都可以拆開去領會。
Thumbnail
讀不進去,原因很單純,就看不懂。回想一下中學時代,為了考試讀書,看不懂的還是得硬讀,到底多痛苦就曉得。所以,痛苦就別念了,去看其他本,除非你就是想獲得這領域的知識,痛苦就是必然,別抱怨。
Thumbnail
曾經有人問我,我創作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而寫。 這喚起我上現代詩課的記憶。 我們老師講課只講70分鐘,剩下的30分鐘會檢討我們的作品,給予我們一些建議。 具體情節如何我忘記了,不過大概就是,老師看不懂我的詩,覺得我的詩寫得太跳躍。那時我真的不甘心,心裡murmur:「反正老師看不懂
Thumbnail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有過「在棉被裡看小說」的經驗過?或是在考前一個星期看小說,會被視為浪費時間? 以前我就或多或少聽過或碰過這種狀況,就在我心中埋下疑惑的種子--為什麼小說那麼不受待見?而對小說的想法及觀念,都在「國文老師還沒教的小說課」當中。
從大學時期開始,我讀完十幾部學術著作,但卻只評了其中一部,絕大部份都是寫讀書筆記。相對起來,我很積極為文學著作寫書評、摘要和心得。
Thumbnail
閱讀文章時感到焦慮 為什麼談論這個問題?這是因為有人反映他們閱讀某些文章時感到焦慮。不論是文章本身的性質還是讀者個人原因,這都值得深入討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探討為何創作者需要思考他們的文章是否引起讀者焦慮的原因。 寫作的風格和主題千差萬別 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人,因此寫作的風格和主
Thumbnail
之前提到我自初中開始,亂讀一大堆毫無營養的小説,猶如神農嘗百草,我才深切體會到小説的水準可以如此參差。 當我意識到手上的小説無法令我投入,我就會開始一邊閲讀,一邊思考這本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何我會如此抽離?(所以我不時會看爛片去練習批判思考💩)
Thumbnail
在教國文的過程中,有時候面對無感的課文,連自己也教得昏昏欲睡;有時候則是自己深受感動,但學生卻很難有相同的感觸。張愛玲的〈天才夢〉是我很喜歡的一篇選文,除了白話文閱讀起來較無難度外,張愛玲的文筆之精美不必多說,更難得的是這是一篇抒發青春煩惱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於文學創作的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