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一八三:「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汗,惡風,大渴而煩,舌上乾燥,欲飲水數升者...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八三:「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汗,惡風,大渴而煩,舌上乾燥,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 白虎湯方
石膏10、知母5、梗米2、大棗12枚、甘草2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傷寒外感解之應該用汗法,如果用吐法、下法,不但不能解表還會傷到胃的津液,「熱結在裡,表裡俱熱」,胃的津液傷到後,喝下去的水就無法被氣化進入三焦為身體所利用,身體裡面會很熱,加上外感表熱不停的消耗津液,熱上加熱,「時汗,惡風」,常常流汗,怕吹到風,「大渴而煩,舌上乾燥」,汗血同源,此時血液中的水會變少,人就會口渴,舌為心之表,血裡面很燙舌頭就會乾燥,甚至連舌苔都乾裂翻起來了,「欲飲水數升者」,口渴會想喝水,會一直猛灌水,但是卻不能夠止渴,為什麼呢?因為胃的津液被吐光了、乾掉了,水無法在胃中被氣化進入三焦上升進入肺臟,肺臟此時就像天上沒有雲,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09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張仲景的中醫經方世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經方,中醫行醫濟世的寶典,被歷代名醫尊為救世經典之方,傷寒與金匱是漢朝張仲景集大成之作。但由於時空背景的不同,導致這千年偉大的醫學知識,被世人所淡忘。倪海夏先生,本世紀最偉大的經方家,窮盡畢生精力,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將古代的智慧解密。而今師已仙逝,雖無法再見其風華典範,但傳承中醫的精神,卻永遠深留筆者內心,不斷前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病脅下素有痞,連在臍旁,痛引少腹,入陰筋者」,三焦水道循環有兩部分,大腸中食物的水被氣化上升,沿著肚臍兩旁上達脅下,由橫膈膜分清濁,清氣進入上焦入肺,出皮毛而形成汗,而從頭面下來的冷水經過後背膀胱經進入腎臟,沿著輸尿管往肚臍兩旁下走少腹,出陰筋,進入膀胱,沒用的水形成小便排出體外,有用的水,經過小
「傷寒,無大熱」,一般來說傷寒外感的症狀會發熱,發熱的原因是腸胃津液受到心陽的驅動,來到體表對抗外邪,現在傷寒無大熱,代表病邪已經傳經,「口燥渴心煩」,口渴煩躁,是血中水少,津液不足的現象,也正指病邪傳經陽明去了,「背微惡寒者」,後背膀胱經是太陽寒水所聚之處,病雖已傳經陽明但仍屬於初期,所以仍舊有惡
一七九:「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麻黃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傷寒表證被攻下後又發汗,造成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如果仍有發熱、惡寒、脈浮的表證存在,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傷寒表證,一般來說病在表,汗出就會解掉了,現在汗出不解,就知道病不在表,病邪往陽明或是少陽去了,「心中痞鞭」,心中指橫膈膜上方脹滿不舒服,按下去硬硬的,這是虛氣被胃中的實熱所迫,結在心中的地方無法消散,類似客氣上逆的現象,所以按下去硬硬的,「嘔吐而下利者」,病人嘔吐就知道進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黃、赤小豆一分。右二味,各別搗篩,為散已,合治之,取一錢匕,以香豉一合,用熱湯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合散頓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者吐乃止,諸亡血虛家,不可與瓜蒂散。 「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病看起來像桂枝證,我們知道桂枝湯證是太陽表證,會有頭痛、身熱、惡
桂枝人參湯方 理中湯(乾薑2、白朮3、人參2、炙甘草2)+桂枝4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桂枝四兩、甘草四兩炙、白朮三兩、人參三兩、乾薑三兩切。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納桂更煮,去滓,取三升,溫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解
「病脅下素有痞,連在臍旁,痛引少腹,入陰筋者」,三焦水道循環有兩部分,大腸中食物的水被氣化上升,沿著肚臍兩旁上達脅下,由橫膈膜分清濁,清氣進入上焦入肺,出皮毛而形成汗,而從頭面下來的冷水經過後背膀胱經進入腎臟,沿著輸尿管往肚臍兩旁下走少腹,出陰筋,進入膀胱,沒用的水形成小便排出體外,有用的水,經過小
「傷寒,無大熱」,一般來說傷寒外感的症狀會發熱,發熱的原因是腸胃津液受到心陽的驅動,來到體表對抗外邪,現在傷寒無大熱,代表病邪已經傳經,「口燥渴心煩」,口渴煩躁,是血中水少,津液不足的現象,也正指病邪傳經陽明去了,「背微惡寒者」,後背膀胱經是太陽寒水所聚之處,病雖已傳經陽明但仍屬於初期,所以仍舊有惡
一七九:「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麻黃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傷寒表證被攻下後又發汗,造成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如果仍有發熱、惡寒、脈浮的表證存在,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傷寒表證,一般來說病在表,汗出就會解掉了,現在汗出不解,就知道病不在表,病邪往陽明或是少陽去了,「心中痞鞭」,心中指橫膈膜上方脹滿不舒服,按下去硬硬的,這是虛氣被胃中的實熱所迫,結在心中的地方無法消散,類似客氣上逆的現象,所以按下去硬硬的,「嘔吐而下利者」,病人嘔吐就知道進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黃、赤小豆一分。右二味,各別搗篩,為散已,合治之,取一錢匕,以香豉一合,用熱湯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合散頓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者吐乃止,諸亡血虛家,不可與瓜蒂散。 「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病看起來像桂枝證,我們知道桂枝湯證是太陽表證,會有頭痛、身熱、惡
桂枝人參湯方 理中湯(乾薑2、白朮3、人參2、炙甘草2)+桂枝4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桂枝四兩、甘草四兩炙、白朮三兩、人參三兩、乾薑三兩切。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納桂更煮,去滓,取三升,溫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因為得了流感,我煮了一大鍋綠豆湯  退休以前都會很快速的看醫生,把不適的症狀壓下去,這次因為一直只在低燒處,各種不適就隨它,決定不看醫生,體驗看看。  今天第四天,疲倦依舊,頭痛昏沈與肌肉酸痛都已經大幅減輕,但咳嗽卻稍微加重,煮了一鍋綠豆湯,清熱解毒(熱感冒才適用),準備吃二天看看效果怎樣。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有人問我『熱茶』是很好、很簡易的改運方式之一,為什麼呢?當然你喝熱茶的時候你不可能一飲而盡,小口小口,吹口氣,然後慢慢地喝,喝完後有暖心的感覺,這就是簡易認識八字的【印運】;我們大部分受傷,都是由身體疾病所造成的壓力,或是外界事務所產生的壓力,總之,壓力最好的宣洩方式就是用【印運】。
Thumbnail
這款去濕茶完全不像一般苦澀的中藥,也不像一般的花草茶,反而帶有一絲非洲芒果的香氣,很耐喝且耐泡。只要能抓住「清理、代謝、排出、循環」的原則,身體濕氣重自然就會逐漸遠離。如果沒有喝到符合這些步驟原則的去濕茶,我寧願就喝白開水就好了。
Thumbnail
門診中有患者會覺得嘴裡熱、麻、或一點疼痛感、口乾、口苦…,但嘴或舌頭卻沒有傷口。 首先,我們要先排除吃食物是否太鹹,
濕氣過重一直是個麻煩的問題,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但嚴重程度各有不同。我曾向許多中醫詢問這個問題,但每位醫師都給了我不同的答案。不過,我確信臺灣的海島氣候和飲食習慣是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我自己也有十年的濕氣問題,一直以來都在試各種方法,包括長期飲用去濕茶。然而,就在最近幾週,我才意識到自己過去一直
身體濕氣重的問題一直是我困擾已久的難題。生活在台灣這樣潮濕的氣候下,加上飲食習慣,濕氣重的困擾總是伴隨著我。我詢問過許多中醫,希望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但每個人的建議都不盡相同,讓我感到相當無助和困惑。
本文探討了人參的使用時機,特別是在體液大量流失和正氣虛津液虧的情況下的應用。藉著介紹了白虎加參湯、桂枝人參湯、小柴胡湯系列和四逆湯系列的適用情況,以及一些實際使用上的建議。本文也提到了高麗參和北五加的特性和應注意的事項。
Thumbnail
【這些冬季病,吃藥不如試試它】 紅糖姜茶姜 專治風寒感冒 做法: 姜5片+紅糖200克 生姜切成5片,也可以把片切成絲,鍋中加2碗水,倒入姜片和紅糖,煮沸後冷到合適溫度,趁熱喝。 功效 連續喝2-3次,風寒感冒就好的差不多,比吃藥強多了,還沒有副作用,晚上喝效果最好。
Thumbnail
我們基於食藥同源的理論、傳統文化及民情,常將藥膳保健養生觀念,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衛生福利部對於藥膳調理包及以雞、鴨、魚或肉等食材為主體之藥膳食品,不以中藥管理,諸如四神湯、薑母鴨、麻油雞或藥膳排骨等,不論是在小吃攤,或是大賣場都是進補時的熱門選擇,特別在冬季。   然而,藥膳內有中藥材,儘管用量
Thumbnail
因為得了流感,我煮了一大鍋綠豆湯  退休以前都會很快速的看醫生,把不適的症狀壓下去,這次因為一直只在低燒處,各種不適就隨它,決定不看醫生,體驗看看。  今天第四天,疲倦依舊,頭痛昏沈與肌肉酸痛都已經大幅減輕,但咳嗽卻稍微加重,煮了一鍋綠豆湯,清熱解毒(熱感冒才適用),準備吃二天看看效果怎樣。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有人問我『熱茶』是很好、很簡易的改運方式之一,為什麼呢?當然你喝熱茶的時候你不可能一飲而盡,小口小口,吹口氣,然後慢慢地喝,喝完後有暖心的感覺,這就是簡易認識八字的【印運】;我們大部分受傷,都是由身體疾病所造成的壓力,或是外界事務所產生的壓力,總之,壓力最好的宣洩方式就是用【印運】。
Thumbnail
這款去濕茶完全不像一般苦澀的中藥,也不像一般的花草茶,反而帶有一絲非洲芒果的香氣,很耐喝且耐泡。只要能抓住「清理、代謝、排出、循環」的原則,身體濕氣重自然就會逐漸遠離。如果沒有喝到符合這些步驟原則的去濕茶,我寧願就喝白開水就好了。
Thumbnail
門診中有患者會覺得嘴裡熱、麻、或一點疼痛感、口乾、口苦…,但嘴或舌頭卻沒有傷口。 首先,我們要先排除吃食物是否太鹹,
濕氣過重一直是個麻煩的問題,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但嚴重程度各有不同。我曾向許多中醫詢問這個問題,但每位醫師都給了我不同的答案。不過,我確信臺灣的海島氣候和飲食習慣是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我自己也有十年的濕氣問題,一直以來都在試各種方法,包括長期飲用去濕茶。然而,就在最近幾週,我才意識到自己過去一直
身體濕氣重的問題一直是我困擾已久的難題。生活在台灣這樣潮濕的氣候下,加上飲食習慣,濕氣重的困擾總是伴隨著我。我詢問過許多中醫,希望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但每個人的建議都不盡相同,讓我感到相當無助和困惑。
本文探討了人參的使用時機,特別是在體液大量流失和正氣虛津液虧的情況下的應用。藉著介紹了白虎加參湯、桂枝人參湯、小柴胡湯系列和四逆湯系列的適用情況,以及一些實際使用上的建議。本文也提到了高麗參和北五加的特性和應注意的事項。
Thumbnail
【這些冬季病,吃藥不如試試它】 紅糖姜茶姜 專治風寒感冒 做法: 姜5片+紅糖200克 生姜切成5片,也可以把片切成絲,鍋中加2碗水,倒入姜片和紅糖,煮沸後冷到合適溫度,趁熱喝。 功效 連續喝2-3次,風寒感冒就好的差不多,比吃藥強多了,還沒有副作用,晚上喝效果最好。
Thumbnail
我們基於食藥同源的理論、傳統文化及民情,常將藥膳保健養生觀念,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衛生福利部對於藥膳調理包及以雞、鴨、魚或肉等食材為主體之藥膳食品,不以中藥管理,諸如四神湯、薑母鴨、麻油雞或藥膳排骨等,不論是在小吃攤,或是大賣場都是進補時的熱門選擇,特別在冬季。   然而,藥膳內有中藥材,儘管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