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李家媛 攝影/楊芷瑜
說起韓國美食,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會立刻聯想到泡菜、辣炒年糕、石鍋拌飯等極具代表性的韓國料理。然而,近年來隨著韓流文化的盛行,「麻藥飯捲」這道看似新穎的韓國在地美食也漸漸為許多台灣人所知。
「張會長飯捲」距離旅人書店30公尺,位於中正南路與文化街交會的T字路口,由一對台韓情侶共同經營,這間騎樓下的小攤販主打來自韓國的「麻藥飯捲」,自早上7點開始營業,販售的是老闆在韓國從小吃到大的自信風味。
跨國移居,韓國老闆的追夢之旅
來自韓國京畿道的老闆和來自宜蘭的老闆娘因為語言交換而相識。老闆娘一直以來對韓國文化有著濃厚興趣,而老闆則因為想了解台灣,在到台灣旅行時在宜蘭遇見了老闆娘。兩人交往的4年中,有長達近3年的時間因為疫情而分隔兩地。
直至2022年夏天,老闆決定「為愛來台」,從京畿道的楊平──一個和宜蘭同樣有著好山好水的地方,落腳宜蘭羅東。定居台灣後的他一邊到台北師範大學學習中文,一邊進行開店的規劃,並在同年12月開設「張會長飯捲」。店名源於老闆的綽號,老闆姓張,但因為名字較難發音的關係,周遭朋友提議以韓劇裡常出現的「會長」來稱呼他,「張會長」一詞便由綽號延用至店名。
原本在韓國時的老闆是一般的上班族,因著自身對料理的喜愛,選擇進修並考取了廚師證照。兩人就這樣在沒有正式的餐飲業相關經驗下,憑著開店的熱情與衝勁,從前期籌備到找地點僅僅花費1個月的時間。
目前店裡販售「麻藥飯捲」和「釜山魚板湯」等品項。「麻藥」一詞出自於韓國首爾的廣藏市場,意指好吃到讓人上癮。將傳統飯捲縮小,並搭配帶有芥末的嗆和大蒜的微辣的獨特醬汁,讓人如成癮一般忍不住一口接一口。老闆說他希望分享韓國道地的口味,讓更多人能透過這項美食開啟對韓國的認識。
從飲食開啟對國家的認識
在韓國的飲食文化中,飯捲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學校運動會時媽媽準備給小孩們的便當、出外郊遊時必備的食物,到忙碌時需要的快速方便的一餐,飯捲除了是一項簡易均衡的選擇,也是一個充滿愉快回憶的食物,遍布在韓國人的日常生活中。
之所以會選擇販賣「麻藥飯捲」,某部分來說源於老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這道食物主要由紫菜捲起米飯、醃蘿蔔、小黃瓜和生菜等配料而成,看似簡單樸實,卻是深深刻畫在老闆童年回憶裡的味道,母親獨有的絕佳手藝。
「張會長飯捲」在飯捲外層使用的是韓國有機認證標章的紫菜,因為是在天然的環境成長,吃的時候更能感受到紫菜特有的酥脆口感和香氣。這種本身不帶鹹味的紫菜,與飯捲內的醃漬蘿蔔相得益彰,在不同滋味間巧妙地達到絕佳平衡。米飯選用的是老闆娘自家生產的宜蘭在地小農米,每日現煮、不使用隔夜飯,Q軟香甜的米粒讓整體嚐起來更加美味,也體現了韓國文化中對於米飯的重視與堅持。
「韓式飯捲」最大的特色之一,是在飯捲包好的最後一步刷上芝麻油。芝麻油的獨特香味是韓式料理中不可或缺的味道。在採訪時老闆娘也特別向我們說明,他們沒有販售泡菜口味的飯捲,「並不是所有東西加了泡菜就變成韓式料理!」老闆好氣又好笑地強調著,畢竟韓式料理的特色往往潛藏在不易發現的枝微末節中。
韓國口味大受好評
起初以餐車的方式經營,除了在於籌備上的方便迅速,還希望藉此初步嘗試宜蘭市場的反應。在宜蘭,相較於日本料理,韓國料理的發展可能還不夠成熟。
老闆娘表示一開始很擔心台灣人無法接受韓式口味,但這4個月以來的營運經驗卻讓她感到非常意外。許多顧客甚至是長輩,都很願意嘗試不同的飲食文化。除了父母為孩子帶點心外,也有附近居民為爺爺奶奶買外食的情況。飯捲的大小適中,對學齡前的小朋友來說方便拿取,對長輩們來說也容易入口,因此深受大家的喜愛。
「即使不熟悉,台灣人似乎都很勇於嘗試新鮮事物。」
另外,老闆娘也分享到在經營期間有發生幾件趣事。或許是因為對於「麻藥飯捲」的不熟悉,曾有幾個客人用好奇的語氣問說「是不是有加非法的東西?」或是詢問是不是麻辣山藥口味,這些有趣的誤解常常讓他們在開店時會心一笑。
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與累積,「張會長飯捲」漸漸扎穩腳步,持續在羅東推出美味的「麻藥飯捲」,透過食物帶領大家了解韓國文化。未來他們也預計轉型成店面,期望能推出更多樣化的韓國美食。
料理的意義或許不只是填飽肚子,它還富足了心靈,跨越了國境界線,成為認識新文化的契機、生活中幸福療癒的來源。
◆ 店家資訊
張會長飯捲
地址:宜蘭縣羅東鎮中正南路186號(十大書坊前)
營業時間:07:00~售完為止(週一公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