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食,延續記憶中的好味道|阿桶嬤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字/李家媛 攝影/楊芷瑜

循著早晨的人潮行走,人來人往的民生市場裡,坐落著一間專賣傳統米食的攤販。商品最早是由阿嬤「阿桶」所創立,經姑姑傳承手藝之後,由孫女「麻糬」返鄉承接並創立品牌,一步步打造出「阿桶嬤糬」。

碩大醒目的招牌、木製檯面、以及能清楚看到麻糬製作過程的玻璃隔板,整潔明亮的氛圍讓「阿桶嬤糬」在民生市場裡就像是一個獨特耀眼的存在,為傳統市場注入新活水的同時,也為人們延續記憶裡的好味道。

沒有招牌的老字號美食

「一開始沒品牌、沒招牌,顧客都是認阿嬤的人來買的。」

從民國70幾年開始營業,阿桶嬤一年四季除了販售麻糬外,也有豆花、菜燕、菜頭粿等商品,會依據年節、季節來決定販售的品項。販售地點即在自家一樓門口,多年的口碑積累加上附近居民們的口耳相傳,只要當大家需要買麻糬、粿的時候,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便是位於冬山郵局隔壁的阿桶嬤。

「麻糬」分享到以前每至年節,大人們會將家裡吃飯坐的長板凳疊起來,再放上木門片就形成一個簡易的櫃檯,上方擺滿各式各樣的商品供顧客選擇。當時來訪的人們總會將家裡客廳擠得水洩不通,許多親戚也會一起回來冬山幫阿嬤製作訂單。

看著大人們忙進忙出的樣子,「麻糬」則跟著其他親戚小孩躲在長板凳下方開始吃粿,這對她來說是一段十分珍貴有趣的兒時回憶。

傳承阿嬤手藝,古早味重新復出

「麻糬」於2018年冬天正式接下阿嬤的手藝開始販售商品,原本在外地從事餐飲業的她,忙碌的排班生活常常讓她即使休假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在家鄉久待,為了能有更多時間陪伴阿嬤,於是下定決心試著回到宜蘭工作。

由於傳統工法在製作上需要耗費相當大的時間與勞力,在她接手之前阿嬤其實已經休息了近七年之久,這中間的時間依然有不少老客人在詢問是否重新販售的消息。剛好「麻糬」回到宜蘭時恰逢年節,在許多客人的引頸期盼下,也讓她決定將阿嬤的商品重新推出。

「離鄉背井時會希望尋找一些小時候的味道,但每次都覺得好像哪裡少一味。」在外地工作的十年間,每當看到有在賣麻糬或粿的攤子時「麻糬」一定會買幾顆來吃,但始終找不到記憶裡相似的味道。

因此品牌創立的初衷在於「麻糬」希望能讓更多像她一樣在尋找過去回憶的客人,在嚐到食物的當下能有「就是這個味道!」的感動。為了代表將阿嬤的手藝延續下去的概念,品牌名稱隱藏著第三代孫女的溫暖小巧思,取名為「阿桶『嬤』糬」。LOGO更是放上阿嬤的可愛招牌笑容,讓許多客人即使不認識「麻糬」,當看到招牌時便能知道熟悉的美好滋味在休息一段時間後重新強勢歸來。

傳統工法存在之必要

目前「阿桶嬤糬」除了販售白麻糬、黑金麻糬、菜燕等傳統品項外,也開發出許多創新的口味,如:小山園抹茶麻糬、紅茶米蕨餅、烏龍茶麻糬。茶粉選用宜蘭在地有機茶葉磨製而成,「麻糬」在把傳統事物發展下去的同時結合在地資源,她認為那相較於只是單純販售還來得更有意義,透過產業的合作與傳承也讓她更了解這塊土地。

隨著時代發展,堅持手工製法的傳統產業已經越來越少,但「阿桶嬤糬」的所有品項依然都遵循古法製作,從米的清洗、磨製,再到使用傳統竹蒸籠來蒸製,「我希望在傳統工法逐漸式微的情況下,能有更多人知道這種古早味依然存在著,大家還是能找回記憶裡不變的味道。」

走進市場,帶進不一樣的可能

從一開始以小餐車的形式在羅東市區販售,到2021年5月將阿嬤家整修過後開設第一間實體店面──「阿桶嬤糬」冬山創始店,於2022年7月「麻糬」進駐民生市場,開啟兩間店的經營之路。

談起進駐過程時「麻糬」說到:「一開始有猶豫,畢竟市場裡的味道很多元,許多年輕人比較不願意走進來。」尤其承租的位置前身是魚販,在清掃時殘留的魚腥味曾讓她短暫崩潰過,但這也讓她開始轉念思考「要如何才能讓客人願意走進來?」

「我試著成為裡面看起來很乾淨明亮的店面。」當經過民生市場九號入口處時,一眼就能看見「阿桶嬤糬」明亮醒目的攤位,「麻糬」透過嶄新開闊的裝潢、創新卻又保留傳統的商品,吸引不曾踏進市場裡面的人願意試著走入市場。「畢竟宜蘭這麼常下雨,不是更應該往室內跑嗎?」她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帶動更多年輕族群一同進來努力,在大家的凝聚之下相信民生市場也會擁有不一樣的面貌。

◆ 店家資訊

阿桶嬤糬

地址:

冬山創始店:宜蘭縣冬山鄉冬山路173號/羅東市場店:宜蘭縣羅東鎮民生路6號(101、102攤)

電話:039594196

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atong.mashu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0會員
103內容數
"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讀了一頁。" 用宜蘭的故事串編成旅行美好的風景與回憶,2014年成立的旅人書店致力於地方文化的發掘與分享,至今已執行策劃超過30條、數百場深度體驗路線,讓旅人們帶來更有深度與溫度的宜蘭體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旅人書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名為高萱的殼殼老師從國小就開始接觸繪畫,大學時期就讀台藝大的她利用課餘時間在百貨公司裡打工販賣拼圖,因為商品性質的關係需要接觸到很多小朋友,在過程中她漸漸發現自己很享受在與他們間的互動,這也成為她之後開始朝兒童美術這方面發展的契機。
採訪當天正好剛過立春時節不久,不甚炎熱的平日下午,小小的店裡高朋滿座,當推門而入的那刻,迎面而來的是刨冰機忙碌的運轉聲,以及人們一邊享用冰品
夫妻二人一邊熟練地捲著壽司,一邊熱情地招呼每一位前來的顧客。清晨5點半便已到攤位開始營業,售完即打烊,16年來如一日。相信許多羅東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曾有過「御品祥壽司」的足跡。
相信每個人的成長記憶中一定都會有著「車輪餅」的存在,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它就像是一種傳統的路邊小吃,是放學經過時能簡單填飽肚子的點心、是嘴饞時稍等片刻後就能馬上一解口腹之慾的救贖。 位於羅東公正街上,由老闆以及仔編共同經營的「憨仔車輪餅」,希望推翻這項傳統點心的既定印象,為大眾帶來不一樣的車輪餅。
2020年5月,「飲廊Corridor」誕生了,由原本主打啤酒,且為宜蘭第一間啤酒餐館的「飲廊入室Yilan Roots」進化成充滿設計感的特色餐酒館。地點也從大馬路旁的空間搬到小巷弄裡,舉凡餐點、酒類、裝潢等等,各方面的蛻變只為帶給顧客一個更優質的用餐體驗。
一格格的草藥整齊排列在店鋪前,青草店的顧客們有的是為治療特定身體病痛所來,也有不少是前來抓取草藥回家熬湯或是燉煮進補。老闆在仔細聆聽顧客的需求後,開始熟練的依據藥草的藥性以及效用來抓藥。 這間隱身在羅東民生市場內,靠近公正街的112號攤位,是一間由父子三人共同經營的「阿牛青草店」。
本名為高萱的殼殼老師從國小就開始接觸繪畫,大學時期就讀台藝大的她利用課餘時間在百貨公司裡打工販賣拼圖,因為商品性質的關係需要接觸到很多小朋友,在過程中她漸漸發現自己很享受在與他們間的互動,這也成為她之後開始朝兒童美術這方面發展的契機。
採訪當天正好剛過立春時節不久,不甚炎熱的平日下午,小小的店裡高朋滿座,當推門而入的那刻,迎面而來的是刨冰機忙碌的運轉聲,以及人們一邊享用冰品
夫妻二人一邊熟練地捲著壽司,一邊熱情地招呼每一位前來的顧客。清晨5點半便已到攤位開始營業,售完即打烊,16年來如一日。相信許多羅東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曾有過「御品祥壽司」的足跡。
相信每個人的成長記憶中一定都會有著「車輪餅」的存在,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它就像是一種傳統的路邊小吃,是放學經過時能簡單填飽肚子的點心、是嘴饞時稍等片刻後就能馬上一解口腹之慾的救贖。 位於羅東公正街上,由老闆以及仔編共同經營的「憨仔車輪餅」,希望推翻這項傳統點心的既定印象,為大眾帶來不一樣的車輪餅。
2020年5月,「飲廊Corridor」誕生了,由原本主打啤酒,且為宜蘭第一間啤酒餐館的「飲廊入室Yilan Roots」進化成充滿設計感的特色餐酒館。地點也從大馬路旁的空間搬到小巷弄裡,舉凡餐點、酒類、裝潢等等,各方面的蛻變只為帶給顧客一個更優質的用餐體驗。
一格格的草藥整齊排列在店鋪前,青草店的顧客們有的是為治療特定身體病痛所來,也有不少是前來抓取草藥回家熬湯或是燉煮進補。老闆在仔細聆聽顧客的需求後,開始熟練的依據藥草的藥性以及效用來抓藥。 這間隱身在羅東民生市場內,靠近公正街的112號攤位,是一間由父子三人共同經營的「阿牛青草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童年時期追求的溫暖回憶,闡述了白稀飯在家中的溫馨意義。透過親身經歷與感受,喚起讀者對美食、家庭、童年回憶的共鳴。
Thumbnail
這家店賣「圓仔冰,『湯圓剉冰』」和麻糬,想吃冰時吃冰,想吃麻糬時吃麻糬,吃很多年了,而且是兄弟倆家店。 記得有一次爸爸還買「圓子冰」去給表弟吃,那是曾經往事了。某次想不到要吃什麼時,爸爸就帶我去那裏吃麻糬,因為正餐不能吃冰,也因為那次邂逅,才知道他們有賣麻糬,而且分量能讓我有飽足感。這樣的相遇日子
人生第一次吃咖哩,是阿嬤做的咖哩雞,用的是通路常見的牌子「佛蒙特咖哩」。年幼時食慾不佳,對於大多數的菜餚都提不起興趣,但咖哩總能讓我眼睛一亮再亮。  阿嬤的咖哩,涵蓋了馬鈴薯、紅蘿蔔、帶骨雞肉,有時候會放上白花椰菜,昔日閱讀食譜書時,發現作者Joyce(郭靜黛)老師提過她的母親會在咖哩中加入白花椰
Thumbnail
來到鄉下與阿嬤一同生活的豆豆,從而慢慢認識到所謂的中元普渡、放水燈等這些民俗文化且與他人相處深刻感受到最為純樸的人情味。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應景的粽子當然不能少,其實過客吃過最美味的粽子是媽媽親手包的,口感佳、料多及愛心滿滿,無奈媽媽老了,再也吃不到媽媽親手包的粽子,加上過客廚藝真不行,完全沒學到媽媽的好廚藝° 當我得知大樓有位阿嬤,專門在賣粽子的,一年只賣端午節及過年,心想這阿嬤的年紀跟媽媽差不多,
Thumbnail
淡水阿給是台灣淡水區著名的傳統小吃,由油豆腐包入冬粉、絞肉、筍絲等餡料,再以特製的醬汁烹煮而成。阿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5年,當時楊文女士在淡水國中旁賣小吃,為了不浪費食材,便將油豆腐挖空,放入冬粉、絞肉、筍絲等餡料,再以特製的醬汁烹煮。這道小吃推出後,深受當地居民喜愛,逐漸成為淡水區的著名小吃。
Thumbnail
店名:阿婆雞肉飯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果峰街12巷11號 營業時間:[每天:10:00-15:00] 這是我自己從小吃到大的麵店,也是我跟阿公的回憶 每次只要想念阿公的時候都會來這裡吃 而且他的價位從以前到現在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 我最喜歡的是他們家的冬瓜茶,雖然現在喝已經沒有童年時
Thumbnail
臨時起意跑去吃多年前號稱跩麵的麻辣酸菜拉麵,歷經幾年疫情的摧殘,不但沒有倒閉,想不到現在更跩了,營業時間縮短只剩午餐11:30-14:00(週日、一休),滿滿的人潮我們起碼等了半小時以上,但等待是值得的,濃濃香甜的湯頭,一口下去,暖了胃,心情都好起來了。 看著阿嬤端著重重的拖盤,不禁覺得這家麵店不
Thumbnail
從太平山下來好好的在宜蘭睡了一覺,相較於太平山,今天是比較輕鬆的行程。早上睡到飽飽才起床,今天的第一個景點便是去宜蘭北管南管市場晃晃。 一過馬路就看到特別的米糕麻糬,雙澱粉的邪惡食物,但是因為有在地特色,我還是買了一顆麻糬嚐嚐。突然發現宜蘭很流行麻糬—在宜蘭稱為「米粿」,市場裡有好幾家都在賣「米粿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童年時期追求的溫暖回憶,闡述了白稀飯在家中的溫馨意義。透過親身經歷與感受,喚起讀者對美食、家庭、童年回憶的共鳴。
Thumbnail
這家店賣「圓仔冰,『湯圓剉冰』」和麻糬,想吃冰時吃冰,想吃麻糬時吃麻糬,吃很多年了,而且是兄弟倆家店。 記得有一次爸爸還買「圓子冰」去給表弟吃,那是曾經往事了。某次想不到要吃什麼時,爸爸就帶我去那裏吃麻糬,因為正餐不能吃冰,也因為那次邂逅,才知道他們有賣麻糬,而且分量能讓我有飽足感。這樣的相遇日子
人生第一次吃咖哩,是阿嬤做的咖哩雞,用的是通路常見的牌子「佛蒙特咖哩」。年幼時食慾不佳,對於大多數的菜餚都提不起興趣,但咖哩總能讓我眼睛一亮再亮。  阿嬤的咖哩,涵蓋了馬鈴薯、紅蘿蔔、帶骨雞肉,有時候會放上白花椰菜,昔日閱讀食譜書時,發現作者Joyce(郭靜黛)老師提過她的母親會在咖哩中加入白花椰
Thumbnail
來到鄉下與阿嬤一同生活的豆豆,從而慢慢認識到所謂的中元普渡、放水燈等這些民俗文化且與他人相處深刻感受到最為純樸的人情味。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應景的粽子當然不能少,其實過客吃過最美味的粽子是媽媽親手包的,口感佳、料多及愛心滿滿,無奈媽媽老了,再也吃不到媽媽親手包的粽子,加上過客廚藝真不行,完全沒學到媽媽的好廚藝° 當我得知大樓有位阿嬤,專門在賣粽子的,一年只賣端午節及過年,心想這阿嬤的年紀跟媽媽差不多,
Thumbnail
淡水阿給是台灣淡水區著名的傳統小吃,由油豆腐包入冬粉、絞肉、筍絲等餡料,再以特製的醬汁烹煮而成。阿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5年,當時楊文女士在淡水國中旁賣小吃,為了不浪費食材,便將油豆腐挖空,放入冬粉、絞肉、筍絲等餡料,再以特製的醬汁烹煮。這道小吃推出後,深受當地居民喜愛,逐漸成為淡水區的著名小吃。
Thumbnail
店名:阿婆雞肉飯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果峰街12巷11號 營業時間:[每天:10:00-15:00] 這是我自己從小吃到大的麵店,也是我跟阿公的回憶 每次只要想念阿公的時候都會來這裡吃 而且他的價位從以前到現在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 我最喜歡的是他們家的冬瓜茶,雖然現在喝已經沒有童年時
Thumbnail
臨時起意跑去吃多年前號稱跩麵的麻辣酸菜拉麵,歷經幾年疫情的摧殘,不但沒有倒閉,想不到現在更跩了,營業時間縮短只剩午餐11:30-14:00(週日、一休),滿滿的人潮我們起碼等了半小時以上,但等待是值得的,濃濃香甜的湯頭,一口下去,暖了胃,心情都好起來了。 看著阿嬤端著重重的拖盤,不禁覺得這家麵店不
Thumbnail
從太平山下來好好的在宜蘭睡了一覺,相較於太平山,今天是比較輕鬆的行程。早上睡到飽飽才起床,今天的第一個景點便是去宜蘭北管南管市場晃晃。 一過馬路就看到特別的米糕麻糬,雙澱粉的邪惡食物,但是因為有在地特色,我還是買了一顆麻糬嚐嚐。突然發現宜蘭很流行麻糬—在宜蘭稱為「米粿」,市場裡有好幾家都在賣「米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