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6|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系統思考》書摘

    《系統思考》 作者:Donella H. Meadows 分類:系統思考/導論 總分:8/10 實用度:8/10 硬度:6/10
    📙系統簡介
    何謂系統?系統是藏在水下的冰山,遠超出認知的龐大。平時我們能一窺其部分容貌,然而那終究只是盲人摸象。
    系統包含的範圍很廣泛,也可以很狹小。
    大系統由小系統組成,小系統由更小的系統組成,以人體為例,人體是一個龐雜的大系統,其中包含了許多小系統,例如: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等。而其中每個系統又由更細小的系統組成,例如消化系統中的蛋白質吸收系統、循環系統中的尿素代謝系統、呼吸系統中的氧氣交換系統。
    而人體向上也能夠組成更大的系統,例如:人體系統、精神系統,再加上其餘要素如:聲譽、權力、資產等,便構成了個人系統。而複數個人系統組成群體系統,如:學校、家庭。而群體系統組成社會系統、社會系統組成國家系統、國家系統組成整體人類族群系統。
    是的,宇宙就是系統,無窮無盡無垠。
    人們試著去瞭解真理,但若不把黑盒子打開,終究只能局限於狹隘的視角。
    我們只能看到表象,從輸入與輸出的數值猜測裏頭的函數,但世界函數的複雜程度不是現階段人類能用數學模擬的。經濟學家試圖用數學模型控制景氣,但總是徒勞無功或埋下隱患。精密的數學模型只有在複雜(complicated)的系統中起作用,當系統過於錯雜(complex),各變量彼此環環相扣、相互影響時,數學模型就失效了。
    📙系統的意義與價值
    錯雜系統中的眾多變量不停波動,製造漣漪的同時也被影響著,因此十分難以預測其趨勢。而系統思考的意義正在於處理錯雜的問題,尤其動態系統中持續不斷的交互影響更能彰顯其價值。
    而系統思考也能破除人類與生俱來的線性思維。
    何謂線性思維?線性思維是指下意識認為某變量與另一變量呈線性關係,例如:擴大公司規模兩倍,利潤就會翻倍。這是個線性思維的謬誤,容我稍微解釋一下:規模影響業務量,業務量影響營收,營收影響利潤,這三段關係不一定呈線性關係,且忽略了業務擴張可能導致的毛利率變化。
    線性思維可以讓我們快速地掌握狀況,例如「一隻獅子 ➟ 危險、十隻獅子 ➟ 十倍危險」及「權威 ➟ 可信」。但現代社會中,相較思考的速度,更重要的是思考的品質,這時非線性思考的價值便浮現出來了。
    非線性思考是一種靈活、創新和開放的思考方式,在思考過程中會以曲線甚至跳躍的方法找尋變量間的關係,非線性思考可能會引導人們在解決問題時探索多個可能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像線性思考一樣,只專注於單一的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在信念層面上,系統思考也對一個人有著巨大且正面的影響。當面對錯雜與充滿隨機性的系統時,人們往往因無所適從而消極應對。然而,當理解系統如何運作時,對現實再無力也能找到切入點,並以此為努力的方向,進而改變系統。
    📙系統的三大構件
    📝要素
    要素是系統中最基本的構件,也是最容易被發現的,包含角色、其所衍伸出的行動、相應的數值……等。要素也可以是抽象且無形的,例如:怨氣、信用。
    而要素大多對系統影響不大,有時你會發現將一個要素完全置換,對系統竟沒有絲毫影響。相較探尋無窮無盡的要素,更重要的是去找出其中關鍵要素之間的連結關係。
    📝連結
    連結就是兩個要素之間的因果關係,是A導致B?還是B導致A?又或是是互相影響?而其中數值轉換的效率與啟動的門檻都是系統中重要的一部分。
    結合要素與連結便可以知曉系統如何運作,進而得以找出切入點並改變系統。
    📝功能/目標
    功能/目標是趨動系統最有效率的構件。
    系統必然至少會有一個目標,不管是無限的擴張或是凋零,又或是趨近某個數值。而功能是指人類所賦予自然系統的目標,跟目標其實是同一概念。
    系統目標的混亂程度會隨系統的龐雜程度上升,每個子系統都擁有自己的目標,當所有子系統的目標與母系統的目標一致時,系統會以極高的效率向自身的目標奔去;但若子系統的目標與母系統互相牴觸,系統效率則會大幅下降,例如:公司員工的目標是當薪水小偷,能偷懶就偷懶,這便與公司的目標「創造產值」所相悖,這勢必會降低公司的整體效率。
    📙系統架構圖要素
    系統架構圖是將系統結構具象化的方法,其中總共有五個基本要素,由系統的三大構件衍伸而來,依序為:變量、因果鏈、調節迴路、增強迴路、遲滯。
    📝變量
    變量是由要素衍伸出的相應數值,如:存貨、出生人口。其中又分為存量(存貨)及變量(出生人口),用水缸裡的水來比喻,其有兩種型態「蓄積的水」與「流動的水」,前者是水缸中的總水量,而後者是流入以及流出的水量。
    存量是系統的基礎,也是最容易被觀察到的要素。龐大的存量在短時間內難以被流量所影響,因此可以用存量來穩固不安定的系統。而流量相對存量不易被察覺,但仍不能忽略其影響力。若流出量高於流入量,資源自然而然地會消耗殆盡。
    📝因果鏈
    瞭解因果鏈,才可以瞭解系統的要素如何互動。
    因果鏈構建起變量間的連結,而「誰影響誰」、「影響的方向」、「影響的程度」、「是否會影響自身」等問題都是需要找到解答的,這樣才能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不是把情況越搞越糟。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倒果為因」與「遺漏中間項」。
    我相信大家都瞭解何謂「倒果為因」及其影響,而「遺漏中間項」的影響為何呢?我們無法列舉系統中所有要素,因而常常省略中間項,但若省略的是重要到會影響系統的中間項,那這樣便會導致我們對於系統的誤解。而重要的中間項通常會是系統的切入點,能夠幫助我們影響系統,需要注意。
    📝調節迴路
    當一個變量由因果鏈影響到自己時,我們稱這個機制為反饋迴路,共有兩種。
    調節迴路是一種反饋迴路,它的形式是變量的增加導致自身減少,舉例來說:漁船的捕獲量(變量A)增加,導致魚群數量(變量B)下降,進而導致自身捕獲量下降。
    調節迴路本身會追尋某個特定的目標,以上述內容為例:該迴路系統之目標為保持捕獲量的平衡。再以冷氣系統為例:最終室溫是目標,是設定溫度與氣溫的綜合。
    📝增強迴路
    增強迴路也是一種反饋迴路,但它與調節迴路不一樣,它的目標不是某個固定的數值,而是方向,飛黃騰達或是衰亡。
    增強迴路會不斷地增強自身,並朝著設定的方向前進,以興趣為例:我喜歡寫作(變量A),所以我會練習寫作(變量B),從中獲得成就感而增加寫作的興趣,並一直循環下去。
    但世界沒那麼簡單,世界通常只容得下穩定的系統,沒有持續增長的事物,因此增強迴路必然會在某個時刻遇上調節迴路而慢下腳步,例如我的怠惰在一開始便影響著我的執行效率,又或是在獲得一定成就時卻難以再創高峰,影響了我對寫作的熱愛。
    📝遲滯
    很突兀,是吧?
    遲滯本身跟系統的基礎結構不太相關,但它是無可避免並且大幅度影響系統動態走向的要素。遲滯是指因果鏈上某變量對另一變量的影響上的延遲,以電子零組件庫存量為例:缺貨 ➟ 下游廠商大量下訂單 ➟ 中游增加產能 ➟ 需求緩解 ➟ 下游廠商意識到不缺貨了 ➟ 減少甚至取消訂單 ➟ 中游減少產能 ➟ 缺貨。
    遲滯就是影響系統震盪的最大元兇,在商業上主要有三種:感知延遲、反應延遲、交貨延遲,不同系統會產生的延遲種類的不同。而我們可以做的便是增加資訊的流通度,以及增加決策的效率,以減少延遲。
    📙系統的槓桿點
    要改變系統的架構,必然是要花費許多心力,而本書也提供了幾個槓桿點,使我們在改變系統上得以事半功倍。
    以下選擇三個槓桿點進行摘要。
    📝資訊流
    資訊流的遺失是許多系統常見的情形,而增加資訊流對於該類系統便有極大的影響,例如:果農無法得知各種類水果的整體種植情形,所以可能導致多數果農傾向種植去年高價的水果,因而造成該水果的價格在今年崩跌。而政府想要改變這個情況便可以從資訊流下手,公布種植資訊在網路上,使種植能量分布更為均勻。
    📝規則:激勵、懲罰與限制
    規則包含法律與道德等社會規範,也能夠大幅影響系統。
    例如法律,所有合法的商業與社會系統皆依附其生長,法律形塑了這些系統的樣貌。又例如,比賽規則改變了參賽者的行為模式系統:NBA在近十數年對身體對抗的吹罰尺度下降,以及將三分線往後移一公尺。這些舉措徹底改變了NBA的球風,整體聯盟球員大幅增加三分出手、傳統中鋒失去地位、背身單打技巧逐漸消失。
    📝目標
    目標相對規則是更有利的槓桿點,因為規則就是目標的附屬物。
    當目標的吸引力夠強烈,系統會自組織成追尋該目標的系統,例如:納粹黨中不乏聰明且理智的人,但他們只能隨著大環境的目標墮落。又例如:一個人要成功,他的行為系統必然是為「成功」這個目標服務,儘管最後他最後可能因為運氣等不可控因素而沒有成功,他也會持續前進,直到行為系統徹底毀壞或改變。
    另外,先前有講到要素並不重要,因為刀與劍並不邪惡也不善良,全憑使用者的心中的目標。是目標為要素賦予了方向與意義。
    📙後記
    本書是系統思考剛萌芽時的書籍,有些內容讀起來更像是教科書而不是應用方法,所以我補了一些當初《商業洞察力》中沒有寫到的內容到本篇書摘。我覺得本書絕對是值得一讀的,它能夠以十分基礎而詳盡的角度帶讀者了解系統思考,然而它的內容有時太瑣碎,或許會嚇退新手。我認為可以先閱讀劉潤的《商業洞察力》稍微了解系統思考的應用與價值,再來閱讀本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