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是種茶的,爸爸一直用友善、天然的方式在種茶。媽媽是從很遠的地方來的,因為愛喝茶,才會與爸爸相識相愛,共組家庭。爸媽用心照顧茶樹就像在照顧我一樣,老天也很幫忙,這季的茶葉長得真好!再過幾天就可以採收了!
看到茶葉長這麼好,爸爸雖然高興卻也擔心找不到人來採茶,萬一耽誤了時間,茶葉就會老掉,做出來的茶就不好喝了。這時,媽媽說他有秘密武器,他開始打電話,用我們聽不懂的家鄉話不知道在說什麼......過不久,「採茶娘子軍」來啦!原來媽媽的秘密武器是一群同鄉的越南阿姨!有了阿姨們的幫忙,採茶採得又快又好,爸爸把採收的茶葉搬回家,鋪滿整個廣場,現在要和老天搶時間了!村裡的林爺爺聞到茶葉的味道也趕緊來幫爸爸的忙。
接連幾個晚上,爸爸都沒睡覺,拼命地製茶,室內萎凋、浪菁、炒菁、揉捻、團揉、乾燥、烘培......每個步驟都不馬虎,非常用心。可是,一個賣茶的老闆來採購,看到茶葉上有蟲咬的小洞洞,說著「你們的茶葉不好看,會賣不出去」,然後轉身就走。爸爸深受打擊,因為茶葉賣不出去,就沒有收入,那採茶工人的工資、肥料錢、水電費就沒有著落......「難道要把爺爺留下來的老茶賣掉換現金嗎?我是不是撒點農藥、改變種植方法,讓茶葉長得更漂亮,這樣才有人要買?」爸爸的內心很矛盾。
過幾天,有客人上門指名要買自然農法種植的好茶,媽媽帶著我一起為客人泡茶,媽媽說心靜下來,茶才會泡得好,從準備茶具、溫杯、投茶、泡茶,再分茶,最後請客人用茶時要恭敬有禮。客人說:「茶聞起來清香,喝起來甘甜,真是太好喝了!」然後說要買下全部的茶!
爸爸笑著說:「新做好的茶可以賣,但是老茶只留給家人喔!」
(以上為故事簡介,取自繪本內文)
咪咪必須說《爸爸的友善茶園》是個很「正確」的故事,裡面談了友善農法、新住民、茶產業和茶文化,有效結合各項議題,有如四平八穩的教科書。雖然平時選讀的繪本也許更有趣、更感人、更具文學性和藝術性,但是咪咪也不否認,有時候我們的確需要一些安全的選擇,一些讀了之後可以培養正確態度、增進生活素養和文化涵養的故事,可以很放心地讓孩子讀,比如這本《爸爸的友善茶園》。
作者在書後的附錄寫著他用「水印木刻版畫」來創作這個跟茶有關的故事,因為他覺得這種費工的技法跟繁複的製茶工序頗能互相呼應,而就呈現效果而言,水印木刻版畫從刻版到套印之間的微妙變化,亦正如茶葉從發酵到烘焙間的變化萬千,每個片刻皆須職人的用心看顧。咪咪特別喜歡粗黑的線條和色塊的紋理,留下樸實又深刻的印象,書中還有好幾個前景畫得特別大,像是超大的茶壺、超長的爸媽手臂與超高的老茶茶罐牆等,是角色心中想法的投射,用圖畫傳達出角色的內心話,頗有趣味。
「好好,如果是你,你要選擇『照規定用農藥,把茶葉種漂亮一點,賣得出去』還是『不使用農藥,茶葉醜醜的,很難賣出去』?」
「我當然選『不用農藥』啊!農藥會傷害大自然耶!」
「可是這樣很有可能賣不出去、賺不到錢喔!這樣你就沒辦法付錢給採茶工人,全家人還會餓肚子喔!」
「那就先拿以前賺的錢來付呀!」
「啊!這樣也撐不了多久耶!如果一直賺不到錢怎麼辦?」
「唉呀⋯⋯是那些人笨笨的,茶好喝不就好了!醜有什麼關係嗎?」
「那是你的想法,又不是每個客人都這樣想。大部分的人都喜歡漂漂亮亮的東西⋯⋯怎麼樣?你要改變做法了嗎?用一點農藥試試看?」
「不要啦⋯⋯這好難⋯⋯可是不能破壞大自然啊,破壞大自然的話,最後人類也會受害啊!」
「所以你還是決定不用農藥,那只好努力把醜醜的茶葉賣出去啦!」
「嗯!對!是對的事就要繼續做下去!」
好好的幼稚園常常教環保和生態的議題,所以他本來對這些就不陌生。雖然保護環境是對的,但我仍然希望好好能再多想一點,想想看跟他抱持不同意見的人是什麼立場,別人有別人的考量或苦衷,我們不需要把站在對面的人都當成壞人。
「你剛剛是不是覺得很難做決定?」
(好好點頭)
「這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難,所以如果有人選擇用農藥的話,你可以不要責怪批評他嗎?」
「可是這會傷害環境耶⋯⋯好啦好啦,這很難嘛!」
「政府有推出一個東西,讓這個很難的事稍微變簡單一點點,叫作『生態給付』,就是鼓勵農民用友善農法來種植,如果你的田被破壞或你養的動物被野生動物抓去吃了,政府會給你錢喔!」
「為什麼?」
「簡單來說,如果農民用友善的方式來種植,他的農作物是不是很有可能會長不好,所以賣不出去?那政府用這種獎勵來讓農民的擔心少一點,也謝謝他為愛護環境付出的努力。」
媽馬突然想到可以跟好好介紹「生態給付」的概念,讓他知道面對困難的問題,其實可以有另一種解法,人類跟大自然是可以好好共存的。
我們最近走訪了兩處茶園,空氣清新,景色悠美,令人心曠神怡。除了看看茶園的風景,我們也在坪林體驗了採茶、參觀小型的製茶工廠、在茶行喝茶配點心,很好玩喔!
親子共讀小技巧:跟著繪本認識文化
繪本的主題很多元,咪咪有時會刻意挑選以「文化」為主題的繪本,不管是產業文化、地方文化、異國文化或民俗文化,如果有適合的都給孩子看一看、讀一讀,因為我一直認為唯有多接觸、多認識跟自己不同的生活樣貌和型態,知道原來世上還有人是這樣生活的,我們才能夠從中學到尊重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