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告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大部分的人多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讚賞,但是做好事做大事太困難了。那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譴責做壞事的人就好了。話雖如此,率先糾舉的人,站在糾舉最前線的人還是需要相當勇氣的。但是跟著打落水狗就簡單了。不需要自己的理念,只要附和就好。這麼做除了當好人,還能發洩日常的壓力,豈不是一舉數得的樂事嘛?而且一旦嘗過甜頭,這一次制裁結束之後為了獲得新的快感就會找尋下一個制裁的對象吧。一開始的目的是要糾舉壞人,漸漸的就變成強行製造出制裁對象。這樣一來就跟中世紀歐洲女巫審判沒有兩樣。愚蠢的凡人忘記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自己並沒有制裁他人的權力....。BY湊佳苗
在布可星球書單推薦看到犯罪小說,比上次看到【我是遺物整理師】更令我吃驚,遺物整理師談論的是人的生死問題,但是犯罪小說可以嗎?而且還是校園犯罪耶?不過事後我想想,那是因為我的孩子現在還是小學生,等孩子長大進入國高中,其實就是小型的社會,很多議題比如校園霸凌之類的,的確需要好好跟孩子談一談。
過去我也很嗜讀推理小說,從字裡行間的蛛絲馬跡,尋找出誰是兇手,一直是我很大的閱讀樂趣。不過告白很不同,在第一個章節就透漏兇手是誰,原以為是使用倒述法,在後面的細節會針對過程詳細的說明,卻又不是如此。整本由六個短篇小說組織而成,都是以主角第一人稱的視角進行敘事,闡明自己與犯罪事件的關係與看法。分別是
  1. 神職者:年幼女兒被殺害的中學女教師森口悠子
  2. 殉教者:兇手AB同班的班長美月
  3. 慈愛者:兇手B的母親
  4. 求道者:兇手B的視角
  5. 信奉者:兇手A的觀點
  6. 傳道者:年幼女兒被殺害的中學女教師森口悠子
如同書封面所述當倫理和正義分歧,你該選哪邊?
為何書中觀點直指人心?我覺得主要是因為作者透過主角的自白,點出了每個角色光明面下的黑暗面,又或者應該說是人性。就像書中所述,當大家都高捧熱血教師把誤入歧途的壞學生拯救回來是理所應當,那為此而犧牲掉與求學機會的普通學生呢?曾經想當熱血教師的森口為何心冷?兇手B的母親令人無法承受的母愛,被母親高壓的愛擠壓到偏差的兇手B,以及缺乏母愛、被母親虐待、父親再婚後被冷落的兇手A...
一打開書就欲罷不能,作者塑造內容帶入感很強,角色型塑也非常鮮明,通篇看下來可能會讓人有毀三觀的不舒服感,但是人性描述相當赤裸與真實,給高年級的孩子雖然衝擊,但是可以藉此進行討論,依照每篇主角的主人翁,剖析心理層面與是否還有其他因應的做法,讓整起事件布置於發展至此?然而對於一般嗜讀犯罪小說的讀者而言,絕對是值得一觀的佳作,我想我還會繼續閱讀湊佳苗的其他著作。
avatar-img
4會員
14內容數
努力讓今天比昨天更好的草莓小姐,透過閱讀重新啟動人生! 雙寶媽也希望孩子透過閱讀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美好。各位爸爸媽媽是不是也苦惱於該推薦孩子閱讀什麼樣的書呢?不妨參考草莓一家的書單推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草莓小姐的逆襲 的其他內容
誰都唱過走音的歌曲,你會用光所有的力氣,都找不到正確的音階,其實別人的提示都是廢話,只有你自己可以說,切歌 。
坦白說,當媽媽十多年以來,我從來不知道該怎麼當一個媽媽,世上多歌頌媽媽的辛勞與偉大,懷孕生子也的確不容易,但有了孩子以後,如何培育、帶領一個生命養成?我更多的是惶恐與疑惑,有句話說:「我是當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習當爸爸」,真的說到我心坎裡。孩子上了小學之後,我也開始尋找如何協助孩子融入學校生活。
收納是思考「自己想要」的理想的生活。 一直以來我都很熱愛閱讀居家收納、佈置的書,試過各式各樣的收納方式,常常是書還沒看完,就開始動手整理東西、採購書中介紹的收納小物的狂熱分子,不過就算是這樣,始終我還是沒有找尋到適合自己的收納風格,直到我拜讀了麻理惠小姐的書,在她已經紅了很久以後.... 書中依照一
「願你所有的追尋,都能帶你找到平靜」by 張西 人生旅途中,會遇見各式各樣的人,我們各有各的嚮往,各自帶著困惑和期盼生活,而彼此交會的瞬間,這段時間被走慢、被燦爛。用那麼剛好的姿態相遇,彼此承接,在道別時變成深刻的曾經。
「生與死就像硬幣的兩面,只有單面是不成立的」 從追韓劇才得知有這本書,但我始終沒有點開NETFLIX收看,自己幻想可能看的時候會淚崩,一直以來對於太催淚或太殘酷的內容,我常常是缺乏面對的勇氣。但卻在某次圖書館還書的空檔,看到這本書靜靜地躺在書櫃裡,竟然還是布可星球推薦書單,「對孩子不會顯得過於沉重嗎
佐賀的超級阿嬤,是一本笑中帶淚,充滿療癒力的小品,布可星球將之選入高年級閱讀推薦裡,的確是適合給孩子們的一本好書!而我則是早在大學時期就拜讀過,因為同樣都是在鄉下給阿嬤帶大的我,讀來特別有既視感,彷彿是過去童年時光的寫照。
誰都唱過走音的歌曲,你會用光所有的力氣,都找不到正確的音階,其實別人的提示都是廢話,只有你自己可以說,切歌 。
坦白說,當媽媽十多年以來,我從來不知道該怎麼當一個媽媽,世上多歌頌媽媽的辛勞與偉大,懷孕生子也的確不容易,但有了孩子以後,如何培育、帶領一個生命養成?我更多的是惶恐與疑惑,有句話說:「我是當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習當爸爸」,真的說到我心坎裡。孩子上了小學之後,我也開始尋找如何協助孩子融入學校生活。
收納是思考「自己想要」的理想的生活。 一直以來我都很熱愛閱讀居家收納、佈置的書,試過各式各樣的收納方式,常常是書還沒看完,就開始動手整理東西、採購書中介紹的收納小物的狂熱分子,不過就算是這樣,始終我還是沒有找尋到適合自己的收納風格,直到我拜讀了麻理惠小姐的書,在她已經紅了很久以後.... 書中依照一
「願你所有的追尋,都能帶你找到平靜」by 張西 人生旅途中,會遇見各式各樣的人,我們各有各的嚮往,各自帶著困惑和期盼生活,而彼此交會的瞬間,這段時間被走慢、被燦爛。用那麼剛好的姿態相遇,彼此承接,在道別時變成深刻的曾經。
「生與死就像硬幣的兩面,只有單面是不成立的」 從追韓劇才得知有這本書,但我始終沒有點開NETFLIX收看,自己幻想可能看的時候會淚崩,一直以來對於太催淚或太殘酷的內容,我常常是缺乏面對的勇氣。但卻在某次圖書館還書的空檔,看到這本書靜靜地躺在書櫃裡,竟然還是布可星球推薦書單,「對孩子不會顯得過於沉重嗎
佐賀的超級阿嬤,是一本笑中帶淚,充滿療癒力的小品,布可星球將之選入高年級閱讀推薦裡,的確是適合給孩子們的一本好書!而我則是早在大學時期就拜讀過,因為同樣都是在鄉下給阿嬤帶大的我,讀來特別有既視感,彷彿是過去童年時光的寫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參加《書店老闆》第三季講座時,筆者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回想參與第一季史詩任務時,有一集「狼人殺」讓我思考什麼是「好人」?是溫順、聽話、沒有獨立思考、或不做壞事的人嗎?對許多人來說,「好人」可能是一個中性詞,意指不會傷害別人的人。然而,這也是人從學生轉變為成人的一個重要思維。在學校裡,好人或許是指乖乖
Thumbnail
當子女發生重大事故時,無論是被傷害還是傷害別人,為人父母的在第一時間往往義無反顧的站在孩子這一邊,可置理智、道德、規範於度外,可拿名聲、操守、性命來交換--這種不理性的行為模式,源自於親子間純粹天然的情感,但卻可能走火入魔。最近在Netflix上架的台劇《誰是被害者2》將這個現象發揮得淋漓盡致……
Thumbnail
殺人犯若是事實,糾~~~竟~~~這人殺的是一個?二個?還是三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的節奏,就是玫瑰瞳鈴眼或藍色蜘蛛網一般的劇情,超展開的敘事但也虧得作者如此有耐心跟一位死刑犯來回,才有這本書的出版。 看書前本以為殺人犯都是見刀見血,結果是個毒殺案,而且又牽扯了詐領保險金的案外案,使得整個事件更加撲朔
總是聽到作家好話,我覺得有點無聊。 之前與書友約定一起寫「說東野圭吾壞話」這個主題。他選《解憂雜貨店》,我則是《嫌疑犯X的獻身》。書友未能完成,表示原來認真說壞話是很難的,是個難得的體驗。我之後去圖書館借《解憂雜貨店》,看完認為他選錯書。《白夜行》(雖然我沒看過)或《當祈禱落幕時》以犧牲弱勢者的
Thumbnail
過年期間除了看飢餓遊戲被各種殘忍包圍,只看完第一部之外,就是讀完這本書。日本的犯罪事件和霸凌的預防、矯治反省、實踐,著實帶來了許多重要的想法,而這些也值得每一個希望社會能更好的人注意、努力。 反省真的是一件困難的事。首先否定自己就已經相當困難,再者對於這個否定還得給出社會期待的回應。加害者對於這樣
Thumbnail
無獨有偶,我多年前讀過吉村達也的《初戀》和這本《初戀》都是關於謀殺案的小說,不過後者重點描寫的並非愛情,而是親情。 故事講述女大學生聖山環菜主播面試完後,特意到父親任教的藝術學校,拿著事先準備的菜刀刺殺了父親。當警方逮捕她時,她只拋下一句:「你們自己去查出我的殺人動機。亅
Thumbnail
不過只是買本書為何要勞師動眾派一堆紀警來殺害他? 主角到底是犯了什麼太歲?分享一本舊書也會被遭來殺身之禍。 到底是班長搞得鬼,還是另有其人,主角與人無仇,何來報仇?
Thumbnail
參加《書店老闆》第三季講座時,筆者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回想參與第一季史詩任務時,有一集「狼人殺」讓我思考什麼是「好人」?是溫順、聽話、沒有獨立思考、或不做壞事的人嗎?對許多人來說,「好人」可能是一個中性詞,意指不會傷害別人的人。然而,這也是人從學生轉變為成人的一個重要思維。在學校裡,好人或許是指乖乖
Thumbnail
當子女發生重大事故時,無論是被傷害還是傷害別人,為人父母的在第一時間往往義無反顧的站在孩子這一邊,可置理智、道德、規範於度外,可拿名聲、操守、性命來交換--這種不理性的行為模式,源自於親子間純粹天然的情感,但卻可能走火入魔。最近在Netflix上架的台劇《誰是被害者2》將這個現象發揮得淋漓盡致……
Thumbnail
殺人犯若是事實,糾~~~竟~~~這人殺的是一個?二個?還是三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的節奏,就是玫瑰瞳鈴眼或藍色蜘蛛網一般的劇情,超展開的敘事但也虧得作者如此有耐心跟一位死刑犯來回,才有這本書的出版。 看書前本以為殺人犯都是見刀見血,結果是個毒殺案,而且又牽扯了詐領保險金的案外案,使得整個事件更加撲朔
總是聽到作家好話,我覺得有點無聊。 之前與書友約定一起寫「說東野圭吾壞話」這個主題。他選《解憂雜貨店》,我則是《嫌疑犯X的獻身》。書友未能完成,表示原來認真說壞話是很難的,是個難得的體驗。我之後去圖書館借《解憂雜貨店》,看完認為他選錯書。《白夜行》(雖然我沒看過)或《當祈禱落幕時》以犧牲弱勢者的
Thumbnail
過年期間除了看飢餓遊戲被各種殘忍包圍,只看完第一部之外,就是讀完這本書。日本的犯罪事件和霸凌的預防、矯治反省、實踐,著實帶來了許多重要的想法,而這些也值得每一個希望社會能更好的人注意、努力。 反省真的是一件困難的事。首先否定自己就已經相當困難,再者對於這個否定還得給出社會期待的回應。加害者對於這樣
Thumbnail
無獨有偶,我多年前讀過吉村達也的《初戀》和這本《初戀》都是關於謀殺案的小說,不過後者重點描寫的並非愛情,而是親情。 故事講述女大學生聖山環菜主播面試完後,特意到父親任教的藝術學校,拿著事先準備的菜刀刺殺了父親。當警方逮捕她時,她只拋下一句:「你們自己去查出我的殺人動機。亅
Thumbnail
不過只是買本書為何要勞師動眾派一堆紀警來殺害他? 主角到底是犯了什麼太歲?分享一本舊書也會被遭來殺身之禍。 到底是班長搞得鬼,還是另有其人,主角與人無仇,何來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