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成長」不該是「追逐」

很多人應該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國中的時候,看國小數學特別容易。
但是,明明自己在加減乘除和圖像規律什麼的,小一到小六的數學考試也沒全部滿分,怎麼一上國中,就莫名其妙「精通」了?
這箇中定有什麼事發生了,但我們並沒有特別重視的!
簡單來說,所謂的課業表現是指:「學習者自身的認知運思發展狀態」減去「課業進度內容的認知狀態」,若為正值,表示學習者的課業表現不錯,正值越高越卓越。反之,負值就是學習者趕不上或者講授課程內容者有表達問題。
因為我們會把所有的責任都歸因於學習者身上,總是覺得學生不夠努力,又或者是外部歸因於老師不會教。
於是整個市場的意見就分為兩派,有一派的人就覺得說學生應該要進入家教系統,配合學生的個別狀況進行指導狀況就會改善。另一派就是覺得要去上名師的課程,認為名師一定是能夠藥到病除。
然而在心理學上面的研究,人的發展尤其是認知其實是有進程。只是說這個進程狀況因為不同的國家以及文化而有所差異,但總體來說,我們目前所設計的課程內容在認知理解上,就是塞得太滿了,而且在認知的複雜度上也不屬於大部分孩子所能夠進行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鑒,那麼這樣子的課程設計本身就是失敗的。
我們要知道,國民義務教育階段並不是要分出高下,而是要讓大家能夠擁有一些基本能力,這就是需要考量到學習者的狀況,沒有一個孩子值得被落後。
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習的目標不是要分辨出差異,而是要在各種的學習目標上,讓社會上各種的差異能夠因為這樣的學習過程都能夠生活在一起,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簡而言之打造共同體這個目標,才是真正義務教育的本質,也符合我們現在的社會正義需求。
因此,我們不用跟著誰的腳步走,不要去怪孩子,也不要去怪老師,孩子自己的生理發展有他自己的軌跡,隨著時間成熟了,他的腦袋就能夠理解到那裡,就這麼簡單,不用過度擔心,反倒我們的重點,做家長的,一定要守護好自己的心,不要過度干涉孩子,也不要介入不必要的價值判斷。
有一句話說得好:能夠毁了下一代的,永遠是上一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