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可以做些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近在侵犯蘭嶼原住民文化事件和女性 metoo運動中,陸續看到三篇加害者的道歉文,前兩篇夾帶法律的恫嚇,最後一篇把妻女搬出來展現好男人的假象。
坦白說,受害者抱著勇氣寫出來的各種遭遇令人嘆為觀止,但是加害者沒有悔意的認錯文更令人不舒服,連我不是當事人看了都很火大。那個A先生我馬上去刪了臉友(還好多數的加害人跟我沒什麼社群連結)。
以我半輩子的認錯經驗來說,認錯就是為自己的行為道歉,不用特別提出任何主客觀的理由,因為不管你的意圖如何,你的行為已經傷害了對方,所以只要為行為本身道歉,然後看對方能不能接受而已。你說的再多,甚至在那邊展現你的論述能力,我覺得都是莫名其妙地雪上加霜,甚至是二度傷害。
在屢見不鮮的族群平等和性平事件被揭露的情況下,我發現我們是多麼龐大的共犯結構,和印度中國的人權狀況也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雖然在做九槍的時候就已經感受很深)。
這些事件不用寄望法律可以處理,法律只是最低限的道德,他基本上都是倫理問題,反映這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從根本上在破壞人跟人的信任關係。我們因為這些事件,對陌生人甚至熟人,都更容易產生戒慎恐懼的心情,其實對台灣社會是非常重大的傷害。
不要覺得這些事跟自己沒有關係,那些帶著各種頭銜或資源的沙文慣犯,如果沒有被制止,而是生生不息,他們就可能會傷及我們的伴侶、家人或學生,甚至有一天踩到我們頭上。
法律的確沒辦法對他們怎麼樣,但是我們可以不斷地言說我們肯認的觀念或行為,讓這樣的人雖然不是生理性的死亡,而是社會性的死亡。
這就是我們目前這些可能還沒有受害的人,除了旁觀之外,還可以做的一點小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近期在網路上看見兩起道歉事件:十盛奶茶風波與異色檔案盜用公視影片風波。雖說是都是道歉影片,然而我認為異色檔案的道歉影片堪稱教科書等級。 因此,本文想與各位分享真誠道歉,你該知道的3件事。畢竟,我們人都一定會有犯錯的時刻,但如何透過道歉來挽回,甚至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則是一件重要的人際關係藝術。
Thumbnail
身為男人,我們常常被搞得好像什麼事都得道歉,不管是不是我們的錯。 當然,犯了錯誤道歉是應該的,但不是每件事都要道歉。 事實上,老是道歉會有反效果。 一直道歉只會讓你看起來軟弱,還會讓真正需要道歉的時候顯得不那麼重要。 你準備好知道男人不該為哪些事道歉嗎?這就是今天要聊的內容,讓我們開始吧!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MeToo事件是因為在台灣演藝圈發生的一連竄的性騷擾事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但它其實是一場全球性的反性騷擾運動,揭露了許多隱藏在各行各業的性侵犯性騷擾案件。通常涉及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例如上司與下屬、老師與學生、明星與粉絲等。 這些案件不僅對受害者造成了深遠的身心影響,也反映了社會中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和
Thumbnail
有一句話這樣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我們很氣一個人,因為那個人對不起我們,傷害我們,為了報復,我們也去做一樣的事。比如,有一個男子天性多風流,到國外出差總愛尋找當地的女子作陪。然而,男子已有女朋友,有一天,女朋友意外得知男子背叛,心中既氣憤又失望,為了報復,她趁男子出差找前男友到飯店小
Thumbnail
修復式正義的應用在性侵害案件中引發了相當多的討論,本文探討了該理論在司法程序上的適用性以及被害人的需求與意願。除了介紹相關的學術研究外,本文也分析了被害人對於修復式正義的看法,以及加害人是否悔改和道歉信的作用。
Thumbnail
要性侵加害者道歉 受害者希望性侵加害者可以向他/她道歉,是一個有點天真善良的要求。如果加害者道歉的話,他/她就是承認他/她的犯罪事實。性侵是一種公訴罪,不是受害者可以和加害者私下了結的事。所以,除非加害者已經準備好接受他/她本來就應該接受的懲罰(白話文:除非他已經準備坐牢、進牢裡接受其它受刑人的懲
  以成年人身分傷害未成年者,首先已經不值得我們的同情和體諒。其次,社會要給予一個人重新做人的機會,首先要求的是那個人自己願意重新做人、願意以行動證明其誠心改變。而不是嘴上說願意改、回頭繼續當他的加害者。
Thumbnail
2023年上百起具名舉發的性暴力案件,掀起台灣 #metoo驚天巨浪,受害者在網路上鉅細靡遺地寫下受害經過,也才讓社會大眾明白事件發生的脈絡,與加害者慣用的手法行徑。現代婦女基金會發現人們對被害者最大的疑問是:「事發當下為何不說?」、「現在才說是否別有目的?」然而這樣的疑問困住了許多被害者不敢發聲,
Thumbnail
我昨天接受香港大學研究約會暴力研究的訪談,大概談了兩個多小時,我覺得有幾個點是很值得提出來談一談的。 去年爆出的METOO事件頻繁,我有注意到也許是因為太過頻繁,有一種聲音開始在檢討被害人,我只能說沒有完美的受害者,也許他們也做錯了某些部分,但這不能改變加害者侵害他人權利的事實。 談了很多最後我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近期在網路上看見兩起道歉事件:十盛奶茶風波與異色檔案盜用公視影片風波。雖說是都是道歉影片,然而我認為異色檔案的道歉影片堪稱教科書等級。 因此,本文想與各位分享真誠道歉,你該知道的3件事。畢竟,我們人都一定會有犯錯的時刻,但如何透過道歉來挽回,甚至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則是一件重要的人際關係藝術。
Thumbnail
身為男人,我們常常被搞得好像什麼事都得道歉,不管是不是我們的錯。 當然,犯了錯誤道歉是應該的,但不是每件事都要道歉。 事實上,老是道歉會有反效果。 一直道歉只會讓你看起來軟弱,還會讓真正需要道歉的時候顯得不那麼重要。 你準備好知道男人不該為哪些事道歉嗎?這就是今天要聊的內容,讓我們開始吧!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MeToo事件是因為在台灣演藝圈發生的一連竄的性騷擾事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但它其實是一場全球性的反性騷擾運動,揭露了許多隱藏在各行各業的性侵犯性騷擾案件。通常涉及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例如上司與下屬、老師與學生、明星與粉絲等。 這些案件不僅對受害者造成了深遠的身心影響,也反映了社會中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和
Thumbnail
有一句話這樣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我們很氣一個人,因為那個人對不起我們,傷害我們,為了報復,我們也去做一樣的事。比如,有一個男子天性多風流,到國外出差總愛尋找當地的女子作陪。然而,男子已有女朋友,有一天,女朋友意外得知男子背叛,心中既氣憤又失望,為了報復,她趁男子出差找前男友到飯店小
Thumbnail
修復式正義的應用在性侵害案件中引發了相當多的討論,本文探討了該理論在司法程序上的適用性以及被害人的需求與意願。除了介紹相關的學術研究外,本文也分析了被害人對於修復式正義的看法,以及加害人是否悔改和道歉信的作用。
Thumbnail
要性侵加害者道歉 受害者希望性侵加害者可以向他/她道歉,是一個有點天真善良的要求。如果加害者道歉的話,他/她就是承認他/她的犯罪事實。性侵是一種公訴罪,不是受害者可以和加害者私下了結的事。所以,除非加害者已經準備好接受他/她本來就應該接受的懲罰(白話文:除非他已經準備坐牢、進牢裡接受其它受刑人的懲
  以成年人身分傷害未成年者,首先已經不值得我們的同情和體諒。其次,社會要給予一個人重新做人的機會,首先要求的是那個人自己願意重新做人、願意以行動證明其誠心改變。而不是嘴上說願意改、回頭繼續當他的加害者。
Thumbnail
2023年上百起具名舉發的性暴力案件,掀起台灣 #metoo驚天巨浪,受害者在網路上鉅細靡遺地寫下受害經過,也才讓社會大眾明白事件發生的脈絡,與加害者慣用的手法行徑。現代婦女基金會發現人們對被害者最大的疑問是:「事發當下為何不說?」、「現在才說是否別有目的?」然而這樣的疑問困住了許多被害者不敢發聲,
Thumbnail
我昨天接受香港大學研究約會暴力研究的訪談,大概談了兩個多小時,我覺得有幾個點是很值得提出來談一談的。 去年爆出的METOO事件頻繁,我有注意到也許是因為太過頻繁,有一種聲音開始在檢討被害人,我只能說沒有完美的受害者,也許他們也做錯了某些部分,但這不能改變加害者侵害他人權利的事實。 談了很多最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