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諮商筆記十九】你想在這邊成為怎樣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次的開頭是談論大學學妹的自殺,這件事在我心中醞釀超過三週,但始終不知道該怎麼提這件事,印象做深刻的是在某個半夢半醒的夜裡,心裡浮現的想法是:自殺後能獲得大家的悼念跟關心是一件很吸引人的事。
直到這次親口對諮商師說出,依然是模模糊糊的感覺,我和自殺的學妹並不熟悉,也是事後在朋友的口中得知,我和學妹曾經在同一個服務性社團共事過,但是因為在不同的組別,所以在臉書上的看到五六篇共同好友寫下悼念文章,我內心浮現的疑問是,這些人在自殺發生之前,是否真的有關心過學妹呢?學妹有試著求助過嗎?而所有的問句我都無從得知,一切就像只憑空出現的核彈,在我感到孤獨脆弱夜晚,迴盪,讓某些想法變得畸形。
講到自己很容易在關係中有期待,除非在心中下一道明確的界線。只要在交友軟體上配對到聊起來舒適的人,就會每分每秒的期待對方回訊息,就算只是認識不到一週的人,我還是會把對方掛在心上,很喜歡被隨時隨地陪伴的感受,或許這跟原生家庭相處有關,國小到國中都是父母接送,印象中父母也總是在家,而在原生家庭外感受的愛,也是來自於網友、前男友每次立即的回訊息,相反的只要打開訊息欄發現沒有亮著紅點訊息,內心就會有深深的失落。
我跟諮商師說我學會設下界線,或許是交友軟體中來來去去的人多,現在遇到覺得話不投機的人,會選擇中斷對話了,我喜歡在諮商室講自己的進步,我已經偶而會忘記點開交友軟體檢查訊息,這代表我已經是一個可以活在自己世界的人。而諮商師反問我想在這裡成為怎樣的人,我紮紮實實的愣住,就跟形容學妹自殺時一樣,內心充滿模糊的感覺,卻找不到合適的形容詞和語句,我說我想成為真實的人,在諮商室裡我不想對自己說謊,不想說還是好想跟前男友復合的這種囈語,諮商師反而眼睛發亮的說,這也是很重要的材料。
雨天慢跑,再次感冒了,感受自己的身體痠軟,喉嚨的腫痛,發燒引起的頭暈頭痛,棉被與床變成最好的懷抱,莫名地有些喜歡這種飄忽的感覺,直到現在我還是會點開相簿提醒我的回顧,以前的日子雖然有所爭吵與各式痛苦的難題,但照片上自己還是容光煥發的,果然,回頭看日子都會是好的呢!
健身教練說:「要好好的休息,不用急著下一輪的動作,養好足夠的體力,才能有最好的表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3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凡人煩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隨著諮商的次數越來越多,越來越感受到諮商室中的選擇,有時明明在進諮商室前已經想好這週的主題,卻會在準備說出口的前一刻,決定先說其他事情,接著就再也沒機會開口提起想好的主題。
諮商從把去沖繩的票訂完開始,突然就提到不想要去沖繩的海洋館跟動物園,就這樣花了很多時間在討論愛跟如何相處。 我說起被關在動物園的動物有許多刻板行為,一些看起可愛的行為,背後可能代表著精神疾病,我很喜歡動物卻不知道該保持怎樣的距離跟關係,說著說著喉頭開始哽咽起來...
這次諮商的開頭是燈塔。 燈塔對生存在陸地上的我來說沒有實用性,但我很喜歡白色的燈塔以及一圈可以躺著階台,燈塔附近通常沒什麼人,天空很藍又看得到海,只要躺在燈塔旁就可以有很平靜很乾淨的心情。 跟諮商師說我不太喜歡在女生朋友面前哭泣,我覺得有點尷尬也害怕被安慰,我總是在哭泣之後速速地結束自己的情緒,繼
小時候看書都像看故事,長大後書中卻是滿滿的真實。 重新借閱了一本高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書,日本作家山本文緒的《渦蟲》,隱約記得書本裡面的性愛描寫,讓當時未成年的我感受到一股興奮的背德感,長大後重新閱讀,反而訝異當年的自己對於這種小兒科的性愛場景會有所反應。
剛好在今早看了超級歪《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的說書,其中「片段甦醒」這個專有名詞引起我探究的慾望,這感覺這不就是我的睡眠寫照嗎?
突然有一種感覺,在諮商室裡,很像重複著感情上的迴圈,徘徊在覺得關係有進步,跟懷疑是否有前進的痛苦中,就像關係結束前一樣。
隨著諮商的次數越來越多,越來越感受到諮商室中的選擇,有時明明在進諮商室前已經想好這週的主題,卻會在準備說出口的前一刻,決定先說其他事情,接著就再也沒機會開口提起想好的主題。
諮商從把去沖繩的票訂完開始,突然就提到不想要去沖繩的海洋館跟動物園,就這樣花了很多時間在討論愛跟如何相處。 我說起被關在動物園的動物有許多刻板行為,一些看起可愛的行為,背後可能代表著精神疾病,我很喜歡動物卻不知道該保持怎樣的距離跟關係,說著說著喉頭開始哽咽起來...
這次諮商的開頭是燈塔。 燈塔對生存在陸地上的我來說沒有實用性,但我很喜歡白色的燈塔以及一圈可以躺著階台,燈塔附近通常沒什麼人,天空很藍又看得到海,只要躺在燈塔旁就可以有很平靜很乾淨的心情。 跟諮商師說我不太喜歡在女生朋友面前哭泣,我覺得有點尷尬也害怕被安慰,我總是在哭泣之後速速地結束自己的情緒,繼
小時候看書都像看故事,長大後書中卻是滿滿的真實。 重新借閱了一本高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書,日本作家山本文緒的《渦蟲》,隱約記得書本裡面的性愛描寫,讓當時未成年的我感受到一股興奮的背德感,長大後重新閱讀,反而訝異當年的自己對於這種小兒科的性愛場景會有所反應。
剛好在今早看了超級歪《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的說書,其中「片段甦醒」這個專有名詞引起我探究的慾望,這感覺這不就是我的睡眠寫照嗎?
突然有一種感覺,在諮商室裡,很像重複著感情上的迴圈,徘徊在覺得關係有進步,跟懷疑是否有前進的痛苦中,就像關係結束前一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誰都沒有資格去評斷他"人"想要自殺,不管他是什麼物種~!因為你不知道對方到底經歷了什麼?人們通常會說:自殺的人是弱者懦夫是逃避現實...你到底是憑什麼說出這樣的話?你有深入去觀察過他(她)的生活及際遇嗎?還是你和他(她)曾一起去經歷過同樣的事?我不相信那種說法─>什麼自殺後的罪更重每天都要重複自殺一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有人說真正要自殺的人,是不會告訴你的。而自殘的人,其實是想活下的人。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輔導者在面對自殺個案時的回應與感受,分析個案的情緒與心理狀態,探討如何建立信任的關係與情感連結。文章強調理解個案的痛苦、孤獨和過去經歷的重要性,並提出多種真誠的回應方式,以幫助個案走出心理陰霾,並尋找生活的意義。透過誠懇的交流,輔導者能夠更有效地支持自殺風險者,進而達成更好的輔導。
當我提問:為何您認為我不需要做諮商呢?醫生淡淡地說:因為你會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 身為罹患憂鬱症已經4年的大學生,最近感到心情又到了另一個谷底。我的學校有免費諮商輔導的這項政策,所以我決定報名看看。報名完過了沒多久便接到電話,對方是健康中心的諮商師,他說:已成功收到我的預約,會盡快幫我安排時間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去找心理師諮商的經驗,探討了自尊感、童年期經歷以及心理師諮商的影響。透過心理諮商,我重新開始肯定自己,踏出舒適圈,並在職場和生活上做出了許多重要決定。這段經歷的合作也讓我體會到了心理諮商的重要性,並認為只有在願意談論自己的情況下諮商才會有效果。
Thumbnail
我總是拼了命的不讓身邊的人難過,卻不知道,最難受的人是自己。 人們或許會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卻不知,對於想要了解生命的人而言,那是他們當下唯一能解決事情的辦法。我從小就被人說太過敏感,不管是特別有同理心或是愛哭這點,我身邊的人都受不了我的情緒,高三那年被診斷罹患憂鬱症,這不是結束,而是惡夢的開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誰都沒有資格去評斷他"人"想要自殺,不管他是什麼物種~!因為你不知道對方到底經歷了什麼?人們通常會說:自殺的人是弱者懦夫是逃避現實...你到底是憑什麼說出這樣的話?你有深入去觀察過他(她)的生活及際遇嗎?還是你和他(她)曾一起去經歷過同樣的事?我不相信那種說法─>什麼自殺後的罪更重每天都要重複自殺一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有人說真正要自殺的人,是不會告訴你的。而自殘的人,其實是想活下的人。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輔導者在面對自殺個案時的回應與感受,分析個案的情緒與心理狀態,探討如何建立信任的關係與情感連結。文章強調理解個案的痛苦、孤獨和過去經歷的重要性,並提出多種真誠的回應方式,以幫助個案走出心理陰霾,並尋找生活的意義。透過誠懇的交流,輔導者能夠更有效地支持自殺風險者,進而達成更好的輔導。
當我提問:為何您認為我不需要做諮商呢?醫生淡淡地說:因為你會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 身為罹患憂鬱症已經4年的大學生,最近感到心情又到了另一個谷底。我的學校有免費諮商輔導的這項政策,所以我決定報名看看。報名完過了沒多久便接到電話,對方是健康中心的諮商師,他說:已成功收到我的預約,會盡快幫我安排時間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去找心理師諮商的經驗,探討了自尊感、童年期經歷以及心理師諮商的影響。透過心理諮商,我重新開始肯定自己,踏出舒適圈,並在職場和生活上做出了許多重要決定。這段經歷的合作也讓我體會到了心理諮商的重要性,並認為只有在願意談論自己的情況下諮商才會有效果。
Thumbnail
我總是拼了命的不讓身邊的人難過,卻不知道,最難受的人是自己。 人們或許會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卻不知,對於想要了解生命的人而言,那是他們當下唯一能解決事情的辦法。我從小就被人說太過敏感,不管是特別有同理心或是愛哭這點,我身邊的人都受不了我的情緒,高三那年被診斷罹患憂鬱症,這不是結束,而是惡夢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