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兒童電影,不只是爛人——探尋《爛人》如何走出拍電影外的空間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爛人|The worst one|2022|法國|Lise AKOKA、Romane GUERET
▍真偽之間,難以辨別
《爛人》神奇的地方在於電影與現實邊界只有一線之隔,一部「虛構式紀錄片」電影再再讓我們與戲中人親密如臨,真切地感受到所有人的情緒——無論憤怒、流淚、徬徨抑或是不知所措,這些碎片式的片段紀錄,上戲下戲穿梭來回,孩童演員們身上的故事性卻從未消失,甚至因電影錯綜的多線敘事風格及不時切換視角的手法讓每位演員保留了自身的神秘性。而正是那些難以傾吐的心事,又或是不知該如何卸下的防備心,隨著距離緩緩拉近,使電影與我們之間的隔閡逐漸消弭,才能看清在他們身上發生的事——是赤裸裸被世俗人們定義為「爛人」標籤的燙手山芋,但真如左鄰右舍們所想?這個疑問不僅是居民們的質疑,亦是不停環繞於電影的母體——究竟為何要找「壞孩子」們來演戲?
▍後設虛構,寫實主義的誕生
當四個性格迥異從郊區而生的青少年、孩童湊在一起,共同參與電影《吹向北方的風》的拍攝,存在於電影世界與現實之間的魔幻時刻ㄧㄧ上演。劇本設定和這四位人物的親身經歷極其相似,形成紛繁微妙的景況——正是他們受過的家庭糾紛、同儕排擠及情感受挫等問題,在演繹角色時看上去彷彿「即視感」再現,巧妙地建構了真假不清的戲劇模式。本片運用這種後設再後設的全然虛構,在既有的演員設定上又賦予了更多層次的複雜性及深處的意義,就像揭開一層又一層的面紗,便能感受到深埋其中的痛楚。因此他們不斷的憤怒、暴走、失控,厚重的情緒波折注入其中,佔據了電影裡不少的篇幅,兩位導演莉澤阿科卡與羅曼古雷特不吝將這類生猛躁動的情緒躍上銀幕,如同關注人文社會議題的達頓兄弟,他們談起如何拍電影時說道:「我們拍的不是人物,而是人;電影開拍之前,人已經活生生地存在,結束以後依然存在。」那些真實的一面都在鏡頭下被捕捉,而不是只創造了活在電影裡空有軀殼的假面角色,他們希望能將電影走得更遠更長,盼引起大眾有所關注;在這方面《爛人》藉由電影藝術與郊區「壞孩子」們相互對照,拾起社會上被眾人遺忘、唾棄的孩童,賦予他們表演、發揮長才的舞台空間,並不加以掩藏或定論他們的所做所為,唯有在電影世界裡,他們擁有了發言權、有被接納的可能,電影讓他們有機會能發光發亮。
▍不同世界,相互對比
這亦是莉澤阿科卡與羅曼古雷特蘊藏在電影裡的議題。位於法國的濱海布洛涅是全法國貧民區最多的地方之一,選此地作為拍電影的場景與來自巴黎的電影劇組作為對照,營造兩者截然不同的對比關係所迸出的化學反應,進階一點就是富與貧、上對下的現實問題。藉由「我們不一樣」,開啟雙方的辯論空間,沒有是非對錯,也因如此的差異性,電影翻轉孩童身上「爛人」標籤的印象,企圖讓貧民區的觀感形象有所轉變,或許這並不能為此帶來多大的力量,但這是一個開啟問題的源頭,電影能為人們帶來什麼?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它?好比影片裡的導演為了拍攝電影《吹向北方的風》,過份的求好心切,也在道德的邊界不斷遊走,究竟放在演員身上是否構成剝削?但下戲又非常地關心愛護他們,這種反差性不僅讓導演的角色具有一定的複雜性,也是電影行業的部分縮影,如何取得平衡共存。將目光拉遠,鏡頭後的莉澤阿科卡與羅曼古雷特她們不正也在持續地探尋這條路嗎?
▍最日常的小事,最深刻的情感
所有成長的養分都是一期一會的過程。電影主要聚集在兩位孩童演員上,活潑外向的莉莉與倔強防備的懷恩,倆人的角色關係與現實也是有所相補的,失去弟弟的莉莉和只有姊姊能信任的懷恩,戲中戲無意間成了修補時間的魔法,說出平常無法直言的真心話,也讓從不哭泣的臉龐流下了可貴的淚水。「我會哭了。」笑著說這句話的懷恩,定格的臉龐露出的燦爛笑容,會哭、會笑、會憤怒,終於卸下的重擔,打開的心房,形成無與倫比的美麗畫面,所有的眼淚不會白流,全是珍貴的禮物。我尤其喜歡這個結局設計,也喜歡莉莉告白失敗後的痛哭和莉莉與場記在房屋外的閒聊,看著弟弟的紀念娃娃一起大笑。雖全是鬆散片段,但因這些芝麻小事也默默堆積成整部片的核心,好似陪伴著這些人走過一段艱難的時光,等候著他們願意伸出雙手,與之擁抱並說聲:「辛苦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起初看完跟許多人一樣錯愕不解,與友人討論半天卻沒討論出一個我們較滿意的結果。直到後來數度重放觀賞,甚至把每句台詞抄下來嘗試分析,我才比較能夠了解這一切的發生,並體悟這其中絕妙、強大的後勁。 °. * 。.:*・° ✰.。.:*・°
電影講述酗酒成癮,糜爛頹廢中年母親的故事,她我行我素、謊話連篇、工作馬虎⋯。前半段的人設讓她在銀幕上明顯是個不討喜的人,可正也因著那些令人厭惡的因素,處處展現出女主
原本想4/1發佈貼文,無奈我寫得太久字數也破表,直到現在才完成。或許此文多少會引起一些爭議,不過,是我想試著接觸、談論的張國榮。時光荏苒,二十年過去了,他身上的藝術成就仍舊挖也挖不完,且全然不過時,甚至偏鋒得超前。而當我越認識他時,我發覺其實越不認識他,他真正讓我了解人的複雜面遠比想像中的越發深沉,
電影裡的兩位小男孩雷米與里歐共度童年,共享同份親密的關係,這是屬於他們之間的默契與歷程。猶如開頭的一場戲,倆人身在「秘密基地」裡玩耍,閃躲著「不存在」的敵人/夥伴,肆意地往前奔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怪咖,或許你也會喜歡這部電影。 《初纏戀後的二人世界》由葛民輝自導自演,他嘻嘻哈哈談論著導演是否要戴著一副墨鏡
《緣路山旮旯》是許久不見的港式愛情電影,內容少不了「溝女」,卻又不似八十年代「追女仔」系列片中的笑料百出、插科打諢,甚至本作並未特別強調「找對象」的目的性,反以愜意輕鬆的姿態呈現人與人之間的相逢相識。加上導演黃浩然設計的「外賣仔」AP
起初看完跟許多人一樣錯愕不解,與友人討論半天卻沒討論出一個我們較滿意的結果。直到後來數度重放觀賞,甚至把每句台詞抄下來嘗試分析,我才比較能夠了解這一切的發生,並體悟這其中絕妙、強大的後勁。 °. * 。.:*・° ✰.。.:*・°
電影講述酗酒成癮,糜爛頹廢中年母親的故事,她我行我素、謊話連篇、工作馬虎⋯。前半段的人設讓她在銀幕上明顯是個不討喜的人,可正也因著那些令人厭惡的因素,處處展現出女主
原本想4/1發佈貼文,無奈我寫得太久字數也破表,直到現在才完成。或許此文多少會引起一些爭議,不過,是我想試著接觸、談論的張國榮。時光荏苒,二十年過去了,他身上的藝術成就仍舊挖也挖不完,且全然不過時,甚至偏鋒得超前。而當我越認識他時,我發覺其實越不認識他,他真正讓我了解人的複雜面遠比想像中的越發深沉,
電影裡的兩位小男孩雷米與里歐共度童年,共享同份親密的關係,這是屬於他們之間的默契與歷程。猶如開頭的一場戲,倆人身在「秘密基地」裡玩耍,閃躲著「不存在」的敵人/夥伴,肆意地往前奔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怪咖,或許你也會喜歡這部電影。 《初纏戀後的二人世界》由葛民輝自導自演,他嘻嘻哈哈談論著導演是否要戴著一副墨鏡
《緣路山旮旯》是許久不見的港式愛情電影,內容少不了「溝女」,卻又不似八十年代「追女仔」系列片中的笑料百出、插科打諢,甚至本作並未特別強調「找對象」的目的性,反以愜意輕鬆的姿態呈現人與人之間的相逢相識。加上導演黃浩然設計的「外賣仔」A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導演原想拍一部𝐁級鬼片,在好友相繼離世後,他把試鏡帶拼成了這部追悼友人與哥倫比亞年輕酷兒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有他來不及說出口的情話告白;有逝去友人們的遺聲迴響,更有他們這群不見容於世的社會邊緣人的反叛精神。 ⁡ ⁡
Thumbnail
芬蘭首都的麗池戲院外張貼著老電影的海報,放眼望去第一眼就被尚盧高達的《輕蔑》所吸引。剛走出戲院的觀眾,口中則以高達的另一部作品《法外之徒》來形容剛剛觀賞的作品,而後再次見到導演的作品則是《狂人皮埃洛》的海報,楊波貝蒙臉上塗滿不同顏料的戲中人物,對比本片《落葉》中的男女主角安莎與霍帕拉,他們不善傳遞情
Thumbnail
走出電影院就覺得,整部片瀰漫了一種「都市文青對於鄉下生活的假掰凝視」,原本覺得可能是在氣頭上,沒有什麼理性的想法,但此刻坐在電腦桌前,真的還是想不到,比這句更適合總結這部電影的一句話。 謝謝這部電影,讓我找回好久沒有發自內心討厭一部電影的感覺 ^ ^ 呈現鄉下生活有很多種方式,相信導演只是剛好不
Thumbnail
一台相機竟拍下了窗外人物的醜態,電影開場就以一張張相片幻燈片,道出英國杜倫郡礦區小鎮的「排外」心理,他們對這群剛抵達的敘利亞難民表示不歡迎。當主角提傑向難民女孩雅拉釋出善意,他提議把自己叔叔的相機賣掉,就有錢去修雅拉摔壞的鏡頭,自此雅拉便開始收到各方拍照的邀請,先是從理髮廳裡的婦女拍起,再到大街上路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
Thumbnail
「做壞掉的人」讓導演擅長詭異、不懷好意冷不防的歪斜感游刃有餘,除了女主角一開始肢體障礙的怪奇感,還有如發神經般發出怪聲,同時把大人世界的具備用途的物件與小孩的玩具錯置、亂丟,並搭配古怪即興,無旋律調性配樂,挑戰噪音與音樂的聲音定義。
Thumbnail
電影《世界上最爛的人》探討了茱莉的情感成長故事。從醫學繫到攝影圈,茱莉不斷尋找自己的定位,面對感情與親密關係的摩擦,以及對人生方向的猶豫,能看出她的自我掙扎和猶豫,也讓觀眾們在茱莉的情感探索與追求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能夠懂得溫柔對待自己的成長。
Thumbnail
這是一個俗濫的故事,但我們明知道「濫」與「爛」的差別。以湯瑪斯為中心的通俗其實是身為人類的真實,只是一旦轉換角色成為馬丁或阿嘉特,甚至是個旁觀者,便太容易做出道德批判,就像<世界上最爛的人>一樣,然而是人類天性注定了我們永遠不夠好,讓所謂的「爛」成了假議題,即使如此,造成傷害是沒有任何藉口的,只能償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導演原想拍一部𝐁級鬼片,在好友相繼離世後,他把試鏡帶拼成了這部追悼友人與哥倫比亞年輕酷兒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有他來不及說出口的情話告白;有逝去友人們的遺聲迴響,更有他們這群不見容於世的社會邊緣人的反叛精神。 ⁡ ⁡
Thumbnail
芬蘭首都的麗池戲院外張貼著老電影的海報,放眼望去第一眼就被尚盧高達的《輕蔑》所吸引。剛走出戲院的觀眾,口中則以高達的另一部作品《法外之徒》來形容剛剛觀賞的作品,而後再次見到導演的作品則是《狂人皮埃洛》的海報,楊波貝蒙臉上塗滿不同顏料的戲中人物,對比本片《落葉》中的男女主角安莎與霍帕拉,他們不善傳遞情
Thumbnail
走出電影院就覺得,整部片瀰漫了一種「都市文青對於鄉下生活的假掰凝視」,原本覺得可能是在氣頭上,沒有什麼理性的想法,但此刻坐在電腦桌前,真的還是想不到,比這句更適合總結這部電影的一句話。 謝謝這部電影,讓我找回好久沒有發自內心討厭一部電影的感覺 ^ ^ 呈現鄉下生活有很多種方式,相信導演只是剛好不
Thumbnail
一台相機竟拍下了窗外人物的醜態,電影開場就以一張張相片幻燈片,道出英國杜倫郡礦區小鎮的「排外」心理,他們對這群剛抵達的敘利亞難民表示不歡迎。當主角提傑向難民女孩雅拉釋出善意,他提議把自己叔叔的相機賣掉,就有錢去修雅拉摔壞的鏡頭,自此雅拉便開始收到各方拍照的邀請,先是從理髮廳裡的婦女拍起,再到大街上路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
Thumbnail
「做壞掉的人」讓導演擅長詭異、不懷好意冷不防的歪斜感游刃有餘,除了女主角一開始肢體障礙的怪奇感,還有如發神經般發出怪聲,同時把大人世界的具備用途的物件與小孩的玩具錯置、亂丟,並搭配古怪即興,無旋律調性配樂,挑戰噪音與音樂的聲音定義。
Thumbnail
電影《世界上最爛的人》探討了茱莉的情感成長故事。從醫學繫到攝影圈,茱莉不斷尋找自己的定位,面對感情與親密關係的摩擦,以及對人生方向的猶豫,能看出她的自我掙扎和猶豫,也讓觀眾們在茱莉的情感探索與追求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能夠懂得溫柔對待自己的成長。
Thumbnail
這是一個俗濫的故事,但我們明知道「濫」與「爛」的差別。以湯瑪斯為中心的通俗其實是身為人類的真實,只是一旦轉換角色成為馬丁或阿嘉特,甚至是個旁觀者,便太容易做出道德批判,就像<世界上最爛的人>一樣,然而是人類天性注定了我們永遠不夠好,讓所謂的「爛」成了假議題,即使如此,造成傷害是沒有任何藉口的,只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