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實踐長期寫作計畫嗎?使用「思想宇宙」筆記法,改變看待知識的視角,讓每天的努力都發揮長期效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寫作寫久了,一個大難關是實踐「長期寫作計畫」!
長期寫作計畫,需要有企劃感,要求我們將每日的努力往一個大又具體的目標前進。我一直想要寫長期寫作,但是實踐後發現真的很有難度。
還好,我遇見了「思想宇宙 (IdeaVerse)」模型。
思想宇宙 (IdeaVerse)模型,改變了我看待知識的視角,我開始能將長期目標化為每天短短的努力。這讓我很有自信,每天的努力,都會發揮長期效益!
使用「思想宇宙」筆記法第一步,就是了解下面3個體悟:
  • 體悟1 - 認識到知識的「小石頭」: 每一次的筆記,都像是一顆小小的石頭。這些小石頭在碰撞與結合中,形成了更大的石頭,也就是更深入的知識點。這種不斷碰撞、不斷積累的過程,讓我體會到知識建構的價值。
  • 體悟2 - 觀察到知識的「星系結構」: 當不同的大石頭(深入的知識點)結合起來,它們會形成如同星系一般的知識結構。每個知識點都環繞著一個中心主題運轉,這就像是星系中的行星繞著太陽運轉。這種星系結構的知識模型,使我更容易理解並掌握各種知識。
  • 體悟3 - 感受到知識的「重力吸引」: 在這種宇宙模型中,最重要的「寫作主題」就像是太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周邊的知識點就如同行星,受到主題的吸引而旋轉。這種結構使我能夠更清楚地看到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也讓我更深刻地理解知識的本質。
你也想嘗試使用宇宙模型筆記法來整理你的知識嗎?讓我們一起來建構自己的知識宇宙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36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思想宇宙(IdeaVerse)是著名Obsidian實踐家 Nick Milo在其Linking Your Thinking工作坊提出的概念。 一開始我接觸這個概念時還不太明白其效用,但今天突然懂了,用宇宙去類比我們的Obsidian筆記庫,真的能很好類比「知識形成的過程」! 讓我們一起運用「思想宇
你開始使用Obsidian數位筆記了嗎? Obsidian目前已經達到一百萬次下載,十萬個Discord社群成員,一千個社群外掛的規模了! 已經有好多人都利用Obsidian管理自己的知識,更快速通往成功! 如果你是Obsidian筆記初學者,那麼你即將經歷的3個深度思考轉變! 轉變1 - 內容消化
身心平衡是每個超過30歲的人必須要維護的。 透過閱讀與寫作的平衡,你可以鍛鍊你的心靈,練習更好的消化與吸收知識。 在這裡,我將分享我如何利用閱讀與寫作這兩種方式鍛鍊心靈的三大關鍵。 關鍵1 - 讀寫的平衡:就如同飲食與運動的平衡,閱讀讓我們吸收知識,而寫作則如同運動,將所學知識消化與吸收。如果只有吸
Linking Your Thinking 是一個在Obsidian問世初期,就存在的個人知識管理社群。 Linking Your Thinking的創辦人Nick Milo,每三個月都會舉辦Workshop。我參與了Workshop 7期,每期都有很多收穫。
你一天會遇到多少資訊呢? 看到對自己有用的資訊,常常也只能收藏,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這樣長期下來,平庸者還是平庸。 我們需要改變!改變從使用Obsidian個人知識管理系統開始! 策略1 - 利用Obsidian知識管理系統整理資訊:在每天繁多的訊息中,許多重要的觀點和想法都在不知不覺中流逝,十分可
私房秘訣1 - 優化靈感捕捉器,確保素材質量:一天下來我們會接觸到大量的訊息與資訊,如果無法有效篩選和管理,很可能會讓我們的知識庫變得混亂。這時候,我們需要一個有效的「靈感捕捉器」,幫助我們將資訊價值從噪音中篩選出來。資訊需要整理成可隨時參考的筆記,進一步發展成創作的素材。 私房秘訣2 - 主動與資
思想宇宙(IdeaVerse)是著名Obsidian實踐家 Nick Milo在其Linking Your Thinking工作坊提出的概念。 一開始我接觸這個概念時還不太明白其效用,但今天突然懂了,用宇宙去類比我們的Obsidian筆記庫,真的能很好類比「知識形成的過程」! 讓我們一起運用「思想宇
你開始使用Obsidian數位筆記了嗎? Obsidian目前已經達到一百萬次下載,十萬個Discord社群成員,一千個社群外掛的規模了! 已經有好多人都利用Obsidian管理自己的知識,更快速通往成功! 如果你是Obsidian筆記初學者,那麼你即將經歷的3個深度思考轉變! 轉變1 - 內容消化
身心平衡是每個超過30歲的人必須要維護的。 透過閱讀與寫作的平衡,你可以鍛鍊你的心靈,練習更好的消化與吸收知識。 在這裡,我將分享我如何利用閱讀與寫作這兩種方式鍛鍊心靈的三大關鍵。 關鍵1 - 讀寫的平衡:就如同飲食與運動的平衡,閱讀讓我們吸收知識,而寫作則如同運動,將所學知識消化與吸收。如果只有吸
Linking Your Thinking 是一個在Obsidian問世初期,就存在的個人知識管理社群。 Linking Your Thinking的創辦人Nick Milo,每三個月都會舉辦Workshop。我參與了Workshop 7期,每期都有很多收穫。
你一天會遇到多少資訊呢? 看到對自己有用的資訊,常常也只能收藏,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這樣長期下來,平庸者還是平庸。 我們需要改變!改變從使用Obsidian個人知識管理系統開始! 策略1 - 利用Obsidian知識管理系統整理資訊:在每天繁多的訊息中,許多重要的觀點和想法都在不知不覺中流逝,十分可
私房秘訣1 - 優化靈感捕捉器,確保素材質量:一天下來我們會接觸到大量的訊息與資訊,如果無法有效篩選和管理,很可能會讓我們的知識庫變得混亂。這時候,我們需要一個有效的「靈感捕捉器」,幫助我們將資訊價值從噪音中篩選出來。資訊需要整理成可隨時參考的筆記,進一步發展成創作的素材。 私房秘訣2 - 主動與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fumi老師:❤️❤️❤️ 當我觸碰筆尖,彷彿看見萬象流轉,星辰閃爍;當我翻開古籍,彷彿穿越時空,感悟宇宙真理。這支筆或許是創造奇蹟的媒介,每一筆每一劃都是一個夢想的實現;而那本智慧之書,則是引領我穿越靈魂的指南針,指引我走向光明的方向。 就如寓言故事中智者所說:「智慧之路彷如星辰般
Thumbnail
說是宇宙的安排會不會太隨性?但我真的覺得,正是宇宙的安排和鼓勵讓我重拾兒時的興趣,下定決心開始寫作。 從小我就喜歡寫字。學生時期,大家討厭的週記,我倒寫得很開心,還參加過一些作文比賽。雖然大部分只獲得佳作,但每次看到自己寫的文字,心中總會悸動。不管別人喜不喜歡,我至少感動了自己。記得國中時,我
最近幾天因為宇宙能量比較沒有像之前那麼強烈,所以我又開始了新地球能量校準的練習,這個練習主要是校準中軸,接著做例行靜心練習。 靜心練習的過程中,一開始難免會有一些思緒飄來飄去的,之前的作法是不理會它們,讓它們自由來去,今天一開始我也這麼做,但後來,突然間有一個知曉進入心中:包容這些思緒,像宇宙黑洞
Thumbnail
1.人生中那些看似無用的碎片與碎片的意外組合,才會產生那些意想不到的創意。 2.如果將問題全留在自己心中煩惱,便不會拓寬眼界;要試著將自己的疑問拋向世界,互相摩擦碰撞,才是更有彈性的思考方式,也更有機會突破自己的盲點,獲得更深一層或是新的思考。 3.以主觀創造事物之後,必定要以客觀比對答案;以理
Thumbnail
2024年,感覺咻地一下就到五月,這幾個月的時間,宇宙好像一直想讓我去感受什麼對我來說是生命中重要的事? 第一件創作繪本這件事 像是從去年到今年,不斷在社交媒體(大莫日記)上更新的繪本出版計劃,老實說畫繪本的過程是既痛苦又有趣,有時候怎麼樣都想不出該怎麼畫,有時候畫面就像是準備好的突然浮現在眼前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寫作方向進行調整的計畫,包括進行系統書籍閱讀與研究前輩的經驗與背後的故事,以及自由書寫與持續進行寫作的安排。作者計劃從自由工作者的特質及背後的方式和成功的商業模式探索,期望透過系列文更深入地瞭解這些主題。
Thumbnail
宇宙是交織相連的這個想法不是新的; 千百年來,在東方的哲學思想裡,這樣的想法一直存在。新奇的是,西方科學慢慢開始理解這些古老的思想可能是正確的。 道路與邁向歸途… 一種家的安全感… 一切萬有在幫你指越路嗎? 還是使用一體的內在感官? 小螞蟻隨便亂爬… 找得到路回家嗎? 好像永遠勇往直前
在社群準備要持之以恆的日更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哪來那麼多的寫作主題”,要連寫30天耶!其實是有方法的,可以刺激我們發想出更多的寫作靈感與主題。
寫作是一個無盡發想的過程,在各個主題下有著多樣的分享類型,然而,若欲在特定領域建立專業,持之以恆地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分享是不可或缺,依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邏輯的建構文章主題變得至關重要。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fumi老師:❤️❤️❤️ 當我觸碰筆尖,彷彿看見萬象流轉,星辰閃爍;當我翻開古籍,彷彿穿越時空,感悟宇宙真理。這支筆或許是創造奇蹟的媒介,每一筆每一劃都是一個夢想的實現;而那本智慧之書,則是引領我穿越靈魂的指南針,指引我走向光明的方向。 就如寓言故事中智者所說:「智慧之路彷如星辰般
Thumbnail
說是宇宙的安排會不會太隨性?但我真的覺得,正是宇宙的安排和鼓勵讓我重拾兒時的興趣,下定決心開始寫作。 從小我就喜歡寫字。學生時期,大家討厭的週記,我倒寫得很開心,還參加過一些作文比賽。雖然大部分只獲得佳作,但每次看到自己寫的文字,心中總會悸動。不管別人喜不喜歡,我至少感動了自己。記得國中時,我
最近幾天因為宇宙能量比較沒有像之前那麼強烈,所以我又開始了新地球能量校準的練習,這個練習主要是校準中軸,接著做例行靜心練習。 靜心練習的過程中,一開始難免會有一些思緒飄來飄去的,之前的作法是不理會它們,讓它們自由來去,今天一開始我也這麼做,但後來,突然間有一個知曉進入心中:包容這些思緒,像宇宙黑洞
Thumbnail
1.人生中那些看似無用的碎片與碎片的意外組合,才會產生那些意想不到的創意。 2.如果將問題全留在自己心中煩惱,便不會拓寬眼界;要試著將自己的疑問拋向世界,互相摩擦碰撞,才是更有彈性的思考方式,也更有機會突破自己的盲點,獲得更深一層或是新的思考。 3.以主觀創造事物之後,必定要以客觀比對答案;以理
Thumbnail
2024年,感覺咻地一下就到五月,這幾個月的時間,宇宙好像一直想讓我去感受什麼對我來說是生命中重要的事? 第一件創作繪本這件事 像是從去年到今年,不斷在社交媒體(大莫日記)上更新的繪本出版計劃,老實說畫繪本的過程是既痛苦又有趣,有時候怎麼樣都想不出該怎麼畫,有時候畫面就像是準備好的突然浮現在眼前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寫作方向進行調整的計畫,包括進行系統書籍閱讀與研究前輩的經驗與背後的故事,以及自由書寫與持續進行寫作的安排。作者計劃從自由工作者的特質及背後的方式和成功的商業模式探索,期望透過系列文更深入地瞭解這些主題。
Thumbnail
宇宙是交織相連的這個想法不是新的; 千百年來,在東方的哲學思想裡,這樣的想法一直存在。新奇的是,西方科學慢慢開始理解這些古老的思想可能是正確的。 道路與邁向歸途… 一種家的安全感… 一切萬有在幫你指越路嗎? 還是使用一體的內在感官? 小螞蟻隨便亂爬… 找得到路回家嗎? 好像永遠勇往直前
在社群準備要持之以恆的日更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哪來那麼多的寫作主題”,要連寫30天耶!其實是有方法的,可以刺激我們發想出更多的寫作靈感與主題。
寫作是一個無盡發想的過程,在各個主題下有著多樣的分享類型,然而,若欲在特定領域建立專業,持之以恆地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分享是不可或缺,依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邏輯的建構文章主題變得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