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狗不是狗,是帽子呢?
在小說《完美》中,詹姆斯提出疑問。狗和帽子都只是人類為了分辨事物而給冠上的符號,如果狗不是狗,而帽子是狗呢?現在人類社會所定義的就是真實嗎?或者,只是自以為真實的真實?活在自己構建的泡泡中生老病死。
人認知真實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命名。當人「感知」到事物,無論是用聽、看、聞、嚐、觸,再經由「認知」說出這個事物的名字,或是以自己的文化系統為這件事物命名,那這件事物就「變成」了她/他的真實。而比起事物本身,構成人類所認知的真實中最大佔比應是人本身的文化系統——也就是他/她如何看待這個事物,而他/她看待這個事物的方式,將使這個事物在他/她的真實中有著完全不同的存在意義、以及她/他做出何種反應。
自囚的牢籠
我們活在由前人所建構的世界——祂們告訴的所有:所有名詞、動詞、形容詞、規矩與善惡。我們得努力,掰開象徵安全牢籠,把自己投身在未知的世界。難道要在螞蟻位上工作到垂垂老矣再拖著半截入土的身體「遊歷」世界?不,人生來就是來體驗的,體驗不該所有人都照著同一種模式——畢業、找個穩定的工作到老、退休。生而為人,應該主動去找自己想體驗的,然後放手一博,也許活不到七老八十,但至少可以度過快樂又充實的五十年,這樣看來,其實挺划算。
當然,要打破既有的認知、下定決心放手一博需要勇氣與底氣。就如同要掰彎鐵桿談何容易,更何況還有其他同在牢籠裡人勸你別掰,但就算需要時間需要力氣,只要堅持信念、不理會那些自願困在囚籠中的人,鐵桿終究是會被掰出一個空隙。
而你,只需縱身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