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筆記: 你的家庭也存在「情緒勒索」嗎?控制與不信任是關鍵問題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幾天,跟身邊的人不約而同紛紛聊起了家庭與伴侶關係間的控制意圖與行為,各種版本血淋淋的「情緒勒索」。
事件本身不便具名,但有共同的最大特點都在於:主要有一家庭成員或伴侶之一,長期(幾乎每天)或者經常需要控制身邊所有人的大小決定、做事的方法和流程細節,甚至他人如何感受和反應,或想保留個人隱私或不願分享事由,也都不予尊重,只是一廂情願不合理、也毫無理由地,專擅武斷干涉和批評,甚至到以情緒和身體健康狀況當作手段,來威脅和逼迫人就範,重新再次照他/她的意思和期待行事。一有被拒絕或旁人、身變的人反彈,一概都是他人的不應該與錯誤。如此,不但導致關係間的不愉快糾紛不斷,無法溝通到情感嫌隙產生而嚴陣以待對峙,最終,完全失去信任感與和諧關係破裂。
生活不該是非黑即白的僵硬思考
世界上有千百種不可思議的,不論是途徑、方式、管道...可能是美好的、簡單的、彈性的、有趣的、可與他人合作的、創意的、或反而省時省力的。而這些都可能超乎我們的想像及生活經驗,卻也有機會能夠在妥善運用和整合之後,用以解決問題或達成夢想和目標。更何況,如果你所堅持信奉或執意「必要如此」的解決版本或模式,已經證實行不通,還是持續造成與他人間之間不斷的爭執、溝通挫敗、或甚至失敗結果,不妨選擇信任他人也可以,試試看採用其他人的、或不曾理解過新鮮的方法或策略,擴展更多贏面與為自己創造豐盛機會。
信任自己也信任他們
關係裡的信任包含了兩個不同層次:首先,是信任自己。信任自己能夠解決,也值得更好的狀況與解答。憑藉著這樣深植的深厚生命期待,盡力不懈地去做自己該做的、能全力以赴地,臣服順應時勢,明白更好的結果和更適合、更棒的夢想實現,會在恰檔的天時地利人和加總後,美麗契機到來!
另一個相關與他人的信任,複雜度高糾結許多,需要更多相互體解、尊重和學習放手的功課。這樣對他人的信任,就是:適時給彼此機會,樂觀相信他人/家人/親近的朋友、同事...有足夠的能力和資源,自由獨立地,嘗試選擇他/她想要的方式和管道,去探索、去經歷、去試煉創造人生。我們不要也不該剝奪別人想經驗與驚豔自我人生的權利與義務,還是甚或出言貶低和霸道喝止。只因為那個方向和道路與你的不同,或者超越你的理解和生活世界範疇。
這樣的痛苦糾結與對立,尤其在今日頻繁存在於生活世代、成長背景和個人主體認知差異性都迥異的家庭親子關係和伴侶之間。很基本要學習賦予的尊重是:如果別人的選擇和行動,既不對自己和其他人造成身心傷害和權益毀損的話,就沒有理由不讓他們自我負責與選擇。
  • 信任V.S.不信任

事實上,勇敢欣然給予他人信任,能夠帶給對方是鼓舞與賦權的力量。透過耐心與放下成見,坦誠同理及聆聽一個人的計畫與膽怯的初嘗試,進一步表達和鼓勵他/她勇敢去開始第一次,實際採取行動,並願意允諾陪伴和支持,不僅能增進提昇一個人的自信心,與協助深入了解「我是誰」和確認自己對生活、生命的真正需要和期待,此外,信任他人,也大大有助於彼此關係和諧度與加深親密。

不信任和試圖操控他人到自己滿意和理解的程度,只會把彼此距離拉得更遠,漸行漸遠。一方面,每個人最基本渴望的天性之一,都希望也需要被看見、聽見; 沒有人該被期待或永遠被迫壓抑自己的需要,或噤聲無法說出真正想追求的夢想和目標,或者最起碼表達不滿或感受不舒服。此外,一個人若長期不被身邊的人、照顧者、親近的人信賴和認同,自信心到最後自然低落,這樣的自我懷疑和自我壓抑,也將導致日後很難獨立做出對自己和生命有意義和正向的決定。
信任與不信任,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信任來自愛的觀點, 不信任則源於恐懼。
安全感和自我價值匱乏
多數想操控別人決定與生活的人,總愛把「我是為你好」、「我才是最愛你」掛在嘴邊,當作慣性「情緒勒索」的招牌藉口。時刻汲汲營營預期及控制每件事、每個人的言行,到都得符合自己的完整期望。這其實是一種創傷反應,為重製與映證,讓自己能一直感受到長期被被制約養成的熟悉和安全感。
常常家庭關係和伴侶關係就此惡化,終於變成「相互依賴成癮症」(codependency)或「糾結家庭」(family enmeshment)。打這著家人關係必須一定得和樂親近,到一切得透明化和摒棄個人隱私,失去或無法建立個人原則與安全的人際底限,家庭功能角色混餚,例如:年幼孩子無法安心當小孩被照顧,卻得擔負起安撫父母情緒或緩和衝突對立的成人角色; 父母無法控制自己情緒也無法協助出梳理小孩情緒,反倒控制嚴禁小孩表達任何負面感受和情緒;還是伴侶間無法相處最後要分開,一方以死要脅將無法生存等等...
前幾天讀到風傳媒一篇標題名為「乖孩子其實很痛苦!心理師:孩子會這麼乖,其實是父母「情緒勒索」造成的」,裡頭提到一句話,我以為拿來對應前面提到對他人信任與不信任的對比影響很貼切:「孩子出生便已具備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成功快樂的能力了。父母的任務是催化孩子將這些能力充分地展現出來,而非左右孩子該如何使用這些能力。」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2911779?page=2
家庭關係裡,無法信任他人而必要鉅細靡遺控制大小生活事者,其實是由於安全感匱乏以及自我價值感和自信心低下,根源於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創傷經驗,或未被滿足的需求,以及一些未能完成的缺憾。由於內心經常處於不安、無助與慌張,很需要藉由控制外在的人事物,來維持某種腦中既定為「安心」和「完美」的原樣假象,也需要確知事情來龍去脈是自己想要或能理解的,來避免場面失控及預期之外的可能風險產生,安撫自己長期被創傷制約的恐懼、焦慮、空洞。
  • 源於恐懼V.S.根植於愛
這種不信任與控制源自於恐懼的象向,時刻懼怕事情如果不依照「常軌」,會有更糟、最糟的災難及困難發生。而非選擇當信任自己與他人時,我們是從一個愛與豐盛的觀點出發,因為捨棄懷疑和不自信,我們有能力去相信想要的和最好的,永遠都在發生,也會持續發生。

一個人的安全感和自我價值不會無由憑空生出,也不是該一味依賴由他人負責,來無止盡填充。誠實面對與療癒自己的過往創傷,和學習安頓好自己的內心與處理情緒,才是真實自主的解答。

Photo courtesy: @dzu_khan, @vibrationalmedicine, @magdalena_sanchez_birds, and @juliopereiramusic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he AA EFFECT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也許存在你生活中那些非凡驚豔的事物,取決於你所能留意到的。」(“Maybe the amount of extraordinary things that happen in your life depends on what you notice.”~Sophia Joan Short)...
儘管看到這些曾(幾度)被侵犯仍終於勇敢站出來的人的遭遇及身心創痛感到難過與氣憤,但眼見#METOO 風潮終於可以延燒到台灣,對社會與國家,以及更廣義層面的療癒創傷和過去來說,都是一個正向的進步。 整理&分享給大家最近讀到這些性騷擾、性侵新聞的看法:...
#回家 At Home with/in Myself 回到台灣,重新適應喧囂便利城市中稍嫌太擁擠紛擾的生活裡,住家附近的菩薩寺,總像是及時沙漠中的綠洲,優雅靜緻地提供一方空間,隨時能幫助自己身心安心返家,回到最舒適和從容的閒適平衡狀態。...
今天開始,我對愛的定義跟要求,有了一個全新轉變的思維,及更貼近我的詮釋方式。 # 創傷負累 vs 愛自己出發的愛觀點 一直以來,很長的時間,我看待自己想要的愛以及自己在愛裡的位置,仍然都站在一個受到過去童年愛的創傷影響的負面角度理解。我常常習慣不自覺說著,因為過往童年被重度忽略情緒和愛的需要,...
時尚結合人工智能(AI):Coperni 2023年秋冬系列 Coperni (@coperni) 繼上一季時裝發表最末獻上一段15分鐘噴灑布料上身的驚豔創意,席捲網路爆紅之後,今年又透過操作熱門人工智能(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議題,從邀請函設計到秀場情境精彩結合機
關於念頭和想法,根據研究指出: 每人每天有60000-80000個想法進出腦子。究竟有多少每天被我們妥善運用?又有多少其實是無意識的習慣和模式? 我們我們的不假思索究竟是根據直覺和心所深信?還是從過去和習慣經驗中或創傷裡累積的偏執信念? 將近二月底,有機會讓我重新思考到,我們的意念方向及選擇怎麼
「也許存在你生活中那些非凡驚豔的事物,取決於你所能留意到的。」(“Maybe the amount of extraordinary things that happen in your life depends on what you notice.”~Sophia Joan Short)...
儘管看到這些曾(幾度)被侵犯仍終於勇敢站出來的人的遭遇及身心創痛感到難過與氣憤,但眼見#METOO 風潮終於可以延燒到台灣,對社會與國家,以及更廣義層面的療癒創傷和過去來說,都是一個正向的進步。 整理&分享給大家最近讀到這些性騷擾、性侵新聞的看法:...
#回家 At Home with/in Myself 回到台灣,重新適應喧囂便利城市中稍嫌太擁擠紛擾的生活裡,住家附近的菩薩寺,總像是及時沙漠中的綠洲,優雅靜緻地提供一方空間,隨時能幫助自己身心安心返家,回到最舒適和從容的閒適平衡狀態。...
今天開始,我對愛的定義跟要求,有了一個全新轉變的思維,及更貼近我的詮釋方式。 # 創傷負累 vs 愛自己出發的愛觀點 一直以來,很長的時間,我看待自己想要的愛以及自己在愛裡的位置,仍然都站在一個受到過去童年愛的創傷影響的負面角度理解。我常常習慣不自覺說著,因為過往童年被重度忽略情緒和愛的需要,...
時尚結合人工智能(AI):Coperni 2023年秋冬系列 Coperni (@coperni) 繼上一季時裝發表最末獻上一段15分鐘噴灑布料上身的驚豔創意,席捲網路爆紅之後,今年又透過操作熱門人工智能(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議題,從邀請函設計到秀場情境精彩結合機
關於念頭和想法,根據研究指出: 每人每天有60000-80000個想法進出腦子。究竟有多少每天被我們妥善運用?又有多少其實是無意識的習慣和模式? 我們我們的不假思索究竟是根據直覺和心所深信?還是從過去和習慣經驗中或創傷裡累積的偏執信念? 將近二月底,有機會讓我重新思考到,我們的意念方向及選擇怎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的挑戰,以及如何適當地溝通和應對。由於文章主要以文字內容為主,建議在文章主要關鍵詞中增加一些相關的圖片。圖片中可能包括父母子女的溝通場景、相互支持的家庭場景等。
生活中最恐怖的事情不是面對困境與困難,而是他人的情緒勒索或道德綁架。這種情況尤其在較為親密的相處關係及利害衝突中尤其尖銳。 婚姻,親情,友誼,職場合作伙伴,甚至社交軟體,個人特質明顯如軟弱,強勢,角色處於付出一方,很容易成為情緒勒索和道德綁架的對象。 得到好處的一方,往往不自覺為了自己的利益,用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一方想要凡事都依自己的方式,卻因此犧牲掉另一方的利益,這種雙方力量的較勁,就是一種「情緒勒索」。
Thumbnail
慕姿老師說在親子、伴侶關係中,因為情緒界限不清造成的各種無意識情緒勒索;菊仙老師說別擔心!孩子生氣,不是因為不愛你,該管就要管。這些我都知道,但我仍會因為擔心衝突減損了親子與伴侶關係的存款額度,導至關係失衡。該怎麼辦呢?我怎麼慢慢從惡性循環解套呢?請聽我細細說來。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的挑戰,以及如何適當地溝通和應對。由於文章主要以文字內容為主,建議在文章主要關鍵詞中增加一些相關的圖片。圖片中可能包括父母子女的溝通場景、相互支持的家庭場景等。
生活中最恐怖的事情不是面對困境與困難,而是他人的情緒勒索或道德綁架。這種情況尤其在較為親密的相處關係及利害衝突中尤其尖銳。 婚姻,親情,友誼,職場合作伙伴,甚至社交軟體,個人特質明顯如軟弱,強勢,角色處於付出一方,很容易成為情緒勒索和道德綁架的對象。 得到好處的一方,往往不自覺為了自己的利益,用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一方想要凡事都依自己的方式,卻因此犧牲掉另一方的利益,這種雙方力量的較勁,就是一種「情緒勒索」。
Thumbnail
慕姿老師說在親子、伴侶關係中,因為情緒界限不清造成的各種無意識情緒勒索;菊仙老師說別擔心!孩子生氣,不是因為不愛你,該管就要管。這些我都知道,但我仍會因為擔心衝突減損了親子與伴侶關係的存款額度,導至關係失衡。該怎麼辦呢?我怎麼慢慢從惡性循環解套呢?請聽我細細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