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是信仰才有力量,還是有力量了才信仰?

任何看似靜態的人、事、物,甚至是價值觀與信仰,只要放進生活裡,讓生命有所觸及,就會彷彿擁有生命般活了起來。 而關於信仰的可疑惑性,其實是融合了兩個部分的結果,一個是信仰的絕對性,另一個是人性中的批判性思維與好奇心,透過探索的旅程來經歷所自然生成的質疑。 於是才知道信仰不可疑惑,但為了讓人可以在其中流淌,自然生長,才容許質疑。
但以上的結論,是從理性的結果分析出來的。 那麽質疑是否應該存在?
只要透過信仰的過程來看,就會知道。 當一種絕對與約束形成具體的指引,人在第一時間感覺到的是限制,而並非是襟懷坦蕩的給予或前進道路的路標,因此在最初感受上就會不自覺得來懷疑為什麼要相信,這是自然而然來發生的。 但是在經歷一段時間的探索之後,甚至與信仰理念相抗衡過,才知道那段時間是在糟蹋崇高的給予奉獻,而事後來看,後悔不己,因此才會說信仰是不可以有懷疑的。
因為在不相信人性的那段時間,以及抗衡崇高理念的同時,在事後的自己來看,就彷彿是想活在無知愚昧的滯留狀態而已。 每個人的付出給予、宗教上面的每一句話、傳教士的每一分行動,怎麼可能會是沒有意義又要害人的? 如果人性的本質是互相陷害,那麼如今的美麗世界是如何到來的?
雖然會有以上兩個問題,是事後宗於信仰而離開質疑的清醒,來引導自己不再疑惑所生成的。 也能體會到如今的無比堅定,與當初的絕對抗衡之力,是來自於同樣一顆純粹乾淨而有力的心靈。
但還是必須承認,因為教義是有用的,甚至在自然向好、向善時,會想當初要是早一點有信仰就好了。 不只是因為這些人事物所付出的努力,累積成的歷史、所形成的羈絆而已。 而且力量其實在當初如果不要用來抗衡,現在的自己不僅會更強壯,還會有著豐碩的果實,作為回報來分與眾人。
所以是因為後悔著當初的質疑與抗衡,才會說「不要質疑信仰」。 但同時也更能同理共情著那些質疑信仰的人,才懂得同理共情的說 :「青春有跌跌撞撞與迷路的本錢,是一種幸福。」,但其中更想表達的是:「如果青春不要用來跌跌撞撞與迷路,會更幸福。」。
謝天! 謝天本身就是一種信仰,相信著自己一個人就算擁有無窮的力量,也還是在上天的包容裡。 更懂得雖然面對困難與險阻時,感覺就像是在被上天所不容與排斥,而此時的各種人事物,居然也彷彿都是在與自己作對。 但是因為懂得信仰、絕對的信仰,因此會發現其背後的用心是一種責任的交付與給予,認真體會後學習起來,也只會是工具,因為初心始終自然純粹而又如此地美麗。
最後會發現,自己信仰的不只是極其崇高理想的教義,同時也是在信仰著自己的初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