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0|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今日份的碎片

大學時,每次上某個日籍教授的課,空氣總是凝滯。
從大一的初級日語會話開始,就是很標準的只有老師的聲音,沒有人敢主動說話,除非被點名唸課文,不然絕對不會有人出聲,是的,連出聲都是大家極力避免的,因為怕尷尬、怕引人注意、怕因此被點名。
從某個角度來看也是很好笑,大家還沒學好日文,日本的社會規則倒是已經守得死死的了,再想到這現象某部分是因為制度因為分數而起又帶了點悲哀,即使真正想學日文,想要直接發問,也會被瀰漫在空氣中的恐懼與冷漠掐滅聲音。
我上第一堂課就覺得好窒息,因為我很期待可以像高三的英文會話那樣,大家都很積極的在用英文聊天,整整90分鐘,輕鬆愉快。
我就泡在這種氛圍裡直到畢業,因為她的課是必修。
也因為她講中文口音滿重的,聽不習慣的人從理解就要花時間,更別說要互動了,雙方的溝通在技術上就很困難;又因為學生早在教育體制裡十多年,早就習慣應付,只要是在學校、有老師、有課堂、會被打分數,就不會有人願意冒險,多做多錯嘛,又是外籍老師,誰知道說了什麼會有什麼結果?要是印象分數壞了,是不是往後無論做什麼都要被刁?還不如就什麼不要做,當個石頭直到最後,就不會「怎樣」,可以拿到學分畢業就好了。
這種冷漠,其實壟罩在整個學校,到哪上課都能感覺到大家在應付,反正這段時間過了就好了,有拿到學分可以畢業就好,誰在乎從學習得到快樂這件事?大家自己科系的理論實驗都弄不完了誰還管這個?也只有我這個閒人在那邊胡思亂想這些有的沒的,哈哈。
知識才不是要被這樣硬塞到人身上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