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隨筆》017 悟後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7.8.4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溈山和尚①云:「如今初心,雖從緣得一念頓悟自理,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淨。須教渠淨除現業流識,即是修也,不道別有法教渠修行趨向。」
溈山此語,非徹法源底者不能道。
今稍有省覺,便謂一生參學事畢者,獨何歟?
【注釋】
①溈山和尚:唐朝溈仰宗初祖・靈祐禪師福建長溪(今福建霞浦縣南)人,俗姓。十五歲從建善寺法常禪師(一作法恒)出家,後參百丈懷海禪師,並嗣其法。憲宗元和末年,奉懷海禪師之命,至溈山弘揚禪風,山民感念其德,群集共建同慶寺。其後,相國裴休前來聞道,聲譽大揚,學侶雲集,遂於此敷揚宗風達四十年之久,世稱溈山靈祐。著有《溈山靈祐禪師語錄》、《溈山警策》等。

【演蓮法師譯文】
溈山靈祐禪師說:「如今有些初學的人,雖然由機緣湊巧得一念頓悟,聊可以自慰,但仍有無始久遠劫以來所積集的煩惱習氣,未能一下子斷除淨盡。須教他把現前隨業流轉的微細意識徹底除盡,這才叫做修行;並不是此外還有什麼特別的法門可以令你趨向。」
溈山禪師這些話,若非徹底覺悟佛法妙理的人是說不出來的。現今學禪的人稍微有一點省覺,便以為一生參學的大事可以完畢了,真不知他這是怎麼了。
良因贊曰:
溈山禪師亦說:「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
因此開悟,只是「真修」的開始
後面仍然要面對無窮無盡煩惱習氣的破除,
就通途法門來說,這得要無量阿僧祇劫的時間。
只有真修實履,方知斷惑證真之難。
也因此開悟之祖師,皆發熾然之心求生淨土了。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7.8.3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經言:「菩薩未能自度,先能度人。」 愚夫遂謂菩薩但度眾生,不復度己。不知己亦眾生數也。 焉有度盡眾生,而獨遺自己一眾生乎? 何得藉口菩薩,逐外忘內! 【演蓮法師譯文】 《楞嚴經》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 有愚癡的人看到這句經文,以為菩薩只要
2017.8.2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予既老病,眾為擇地作塔,數易之。 予歎曰:「世人極意營圖風水,冀子孫長永富貴耳。爾輩望蔭出紫衣國師耶?古人有言:『棄諸林莽,以飼禽獸。』幸不置我於鴉腸狐腹足矣!餘非道人所知也。」 【演蓮法師譯文】 我既已到了老病的時候,諒必來日無多,僧眾預先擇地要為我建
2017.8.1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洪州者,馬大師①也。圭峰②敘如來傳法迦葉而至曹溪③,曹溪之道,惟荷澤④為正傳,諸宗皆屬旁出,如摩尼珠,唯荷澤獨得珠體。其說析理極精,而品人不當。 夫馬祖親承南嶽⑤,南嶽親承曹溪,自後百丈⑥、黃檗⑦、臨濟⑧、南泉⑨、趙州⑩,不可勝數諸大尊宿,皆從馬祖而出,
2017.7.31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陳後山①云:「學詩如學仙,時至骨自換。」 予亦云:「學禪如學仙,時至骨自換。」 故學者不患禪之不成,但患時之不至;不患時之不至,但患學之不勤。 【注釋】 ①陳後山:北宋詩人陳師道。字履常、無己,號後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佑時因蘇軾等推薦,為徐
2017.7.28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心無可為喻。凡喻心者,不得已而權為彷佛,非真也。 試舉一二:如喻心以鏡,蓋謂鏡能照物,而物未來時,鏡無將迎;物方對時,鏡無憎愛;物既去時,鏡無留滯。 聖人之心,常寂常照,三際空寂,故喻如鏡。 然取略似而已,究極而論,鏡實無知。心果若是之無知乎?則冥然不
2023/06/16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錢塘金某者,齋戒虔篤。以疾卒,附一童云:「善業日淺,未得往生淨土,今在陰界,然亦甚樂,去住自繇。」 一日呵其妻子云:「何故為吾墳墓事,殺雞為黍?今有吏隨我,稍不似前之自繇矣!」 子婦懷妊,因問之。則曰:「當生男無恙。過此復當生男,則母子雙逝。」予謹記
2017.8.3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經言:「菩薩未能自度,先能度人。」 愚夫遂謂菩薩但度眾生,不復度己。不知己亦眾生數也。 焉有度盡眾生,而獨遺自己一眾生乎? 何得藉口菩薩,逐外忘內! 【演蓮法師譯文】 《楞嚴經》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 有愚癡的人看到這句經文,以為菩薩只要
2017.8.2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予既老病,眾為擇地作塔,數易之。 予歎曰:「世人極意營圖風水,冀子孫長永富貴耳。爾輩望蔭出紫衣國師耶?古人有言:『棄諸林莽,以飼禽獸。』幸不置我於鴉腸狐腹足矣!餘非道人所知也。」 【演蓮法師譯文】 我既已到了老病的時候,諒必來日無多,僧眾預先擇地要為我建
2017.8.1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洪州者,馬大師①也。圭峰②敘如來傳法迦葉而至曹溪③,曹溪之道,惟荷澤④為正傳,諸宗皆屬旁出,如摩尼珠,唯荷澤獨得珠體。其說析理極精,而品人不當。 夫馬祖親承南嶽⑤,南嶽親承曹溪,自後百丈⑥、黃檗⑦、臨濟⑧、南泉⑨、趙州⑩,不可勝數諸大尊宿,皆從馬祖而出,
2017.7.31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陳後山①云:「學詩如學仙,時至骨自換。」 予亦云:「學禪如學仙,時至骨自換。」 故學者不患禪之不成,但患時之不至;不患時之不至,但患學之不勤。 【注釋】 ①陳後山:北宋詩人陳師道。字履常、無己,號後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佑時因蘇軾等推薦,為徐
2017.7.28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心無可為喻。凡喻心者,不得已而權為彷佛,非真也。 試舉一二:如喻心以鏡,蓋謂鏡能照物,而物未來時,鏡無將迎;物方對時,鏡無憎愛;物既去時,鏡無留滯。 聖人之心,常寂常照,三際空寂,故喻如鏡。 然取略似而已,究極而論,鏡實無知。心果若是之無知乎?則冥然不
2023/06/16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錢塘金某者,齋戒虔篤。以疾卒,附一童云:「善業日淺,未得往生淨土,今在陰界,然亦甚樂,去住自繇。」 一日呵其妻子云:「何故為吾墳墓事,殺雞為黍?今有吏隨我,稍不似前之自繇矣!」 子婦懷妊,因問之。則曰:「當生男無恙。過此復當生男,則母子雙逝。」予謹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以下是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因此他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都是障礙我們往生的。
Thumbnail
快樂,聰明,有品的念佛人(象山慶24.5.27)     現代禪雖然在2003年底隨著李老師的往生而解散了,但諸多弟子在李老師勸請下,直接轉入念佛法門,託付於慧淨法師的照顧與帶領,於2004年成立了善導流「淨土宗」。這個由(捨)禪轉(歸)淨的過程與結果,似乎是阿彌陀佛悲願的預記[1],也是中國佛教
Thumbnail
  最近看到大愛電視台高僧傳,剛好看到從諗禪師這一段,從諗禪師拜於百丈懷海禪師,寧中禪師等法脈之下,有這麼一段就是當時唐武宗滅佛,將出家僧還俗,拆寺廟,看起來好像是在滅佛,這是政治歷史的闡述,在佛教史上,根據從諗禪師說,他的師父早已預料之事,這一段朝廷滅佛是因果關係,為什麼從諗禪師會這麼說?因為他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Thumbnail
一念現前即一念相應。念念現前即念念相應。念佛往生之道。確信而已。淨土三資糧。信願行。確信而願行在其中。 雜著 (徹悟大師所作集錄) 般若淨土 兩門大義 般若。乃即緣起而明性空。雖性空而不壞緣起。淨土。乃即性空而明緣起。雖緣起而不礙性空。此則空有兩門。互不相礙也。不特於此。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以下是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因此他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都是障礙我們往生的。
Thumbnail
快樂,聰明,有品的念佛人(象山慶24.5.27)     現代禪雖然在2003年底隨著李老師的往生而解散了,但諸多弟子在李老師勸請下,直接轉入念佛法門,託付於慧淨法師的照顧與帶領,於2004年成立了善導流「淨土宗」。這個由(捨)禪轉(歸)淨的過程與結果,似乎是阿彌陀佛悲願的預記[1],也是中國佛教
Thumbnail
  最近看到大愛電視台高僧傳,剛好看到從諗禪師這一段,從諗禪師拜於百丈懷海禪師,寧中禪師等法脈之下,有這麼一段就是當時唐武宗滅佛,將出家僧還俗,拆寺廟,看起來好像是在滅佛,這是政治歷史的闡述,在佛教史上,根據從諗禪師說,他的師父早已預料之事,這一段朝廷滅佛是因果關係,為什麼從諗禪師會這麼說?因為他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Thumbnail
一念現前即一念相應。念念現前即念念相應。念佛往生之道。確信而已。淨土三資糧。信願行。確信而願行在其中。 雜著 (徹悟大師所作集錄) 般若淨土 兩門大義 般若。乃即緣起而明性空。雖性空而不壞緣起。淨土。乃即性空而明緣起。雖緣起而不礙性空。此則空有兩門。互不相礙也。不特於此。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