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我也能幫忙!|口述影像工作坊Part1|聲音口述,敲進文化學習的大門

raw-image

大家好,我周末北上去參加一個口述影像(Audio Description, AD)工作坊,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因此我在這裡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下

雖然大多數的人對於口述影像可能有點陌生,但是當天參加工作坊才發現,其實已經有各領域正在關注,比如配音員、藝術家、媒體人、翻譯所學生,或是陪跑員

以我的需求,會好奇是否有系統性的方法,可以將眼前的景象清楚的說給視障朋友了解呢?像在陪跑的時候常想要分享現在看到的景象,但都苦於詞窮不知道怎麼說

如果你想要先初步了解口述影像是什麼,可以先看看以下公視的YouTube影片



在我們探討為什麼需要口述影像之前,我們需要站在視障朋友的角度思考他們的需求。因此在工作坊中,我們透過小組討論活動,深入思考了失去視覺後,對於工作或興趣的困難。從中我們發現,視障朋友們有他們獨特的智慧和經驗,通過聽覺來克服我們所想像的困難

以搭捷運為例,視障者需要尋找服務台尋求搭車協助。如何找到服務台呢?我們第一想到的或許可以聽刷卡閘門的聲音,但為了更確定服務台位置,其實可以透過 "請進站"的聲音找到無障礙驗票閘門,而旁邊通常就是服務台囉!下次大家有興趣搭捷運時可以注意看看

但是,當面對沒有經驗的情境或是需要透過聲音判斷複雜情境時,這就變得更加困難了。因為同樣的聲音,每個人的理解都可能不同,尤其是影視方面更是如此

這就是我們需要口述影像的地方,透過【聲音口述】來補足視力的限制,讓視障朋友能夠更接近明眼人的體驗,進而豐富生活經驗

無障礙驗票閘門"請進站"的聲音,可以指引服務台的位置(右側)(圖片出處:台北捷運)


現在社會,不論是視障或是非視障,我們很容易會受限於社會框架印象,例如視障朋友的職業選擇就有很常見的框架印象。事實上,我們都一樣有不同的角色和階層,視障朋友也都有醫生、律師、老師、一般階層、底層階層(受刑人)。所以我們可以中性看待這些印象差異,並透過學習和文化參與來校正我們的框架

每當我們學習新的事物,我們的經驗基模就會得到校正,有新的輸入才能產生新的輸出,並將這些新的經驗回饋給社會,這些都是我們要共同努力的。

對於視障朋友更是如此,口述影像可以是優良的輸入來源,來重新【學習文化認知】,這也是我認為口述影像一個很棒的價值

校正彼此的文化認知,其實需要大家的努力


最後,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可以發現「障礙」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像是我今天在騎腳踏車的時候,在腳踏車道上遇到濕滑的木板路,真的很滑很顛頗很難騎(我的真實經歷,那時候真的滿臉問號),對我來說,那也是一種障礙阿。同樣的道理,如果任何人無法使用文化資源,那不是他個人的問題,而是社會還沒準備好。

因此,不管口述影像或是陪跑,這些並不是在作弱勢服務,而只是想建構所有人都能融入「更好社會」。其實我們想要的很單純,如果萬一我有一天有需要,我仍然可以繼續體驗我所愛的運動、藝文活動,那不是很棒的事嗎?

看完這篇之後,如果認同這個理念,未來去電影院,可以多多支持口述影像版喔(會有AD符號識別,價格+100元,額外配一副耳機),那我們下次再見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