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以前疾疾走,現在慢慢來的生活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路很長,慢慢走就好

路很長,慢慢走就好

自從陸續開通各條高速公路與快速道路後,上山下海變得讓人輕鬆來去、恣意遊歷。

不過在有如任意門般的快速通道出現前,台灣人難道都不趕時間嗎?那倒不是,只是走的路線跟現在差別非常大。

目前台灣主要貫穿南北的高速公路是國一和國三,分別串起平原海線以及淺山路線,光是上下一個交流道,就可以短時間內跨越過去要花超過半小時以上才能抵達的地區。

古早往來南北有什麼選擇的呢?以西部來說,省道一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台一線』是最佳路徑。台一線過去也被稱為『縱貫線』,顧名思義就是連通台灣北至南的縱貫公路,是目前台灣最長的道路,總長約461公里,始於台北市,終點屏東枋山的楓港。


和台一線的緣分是從大一暑假開始。當時我和大哥都在台中念書,放假後我們說好要騎車雙載回家,一來省車錢,二來省下託運機車的錢,在那個每公升汽油才15、6元的亞洲金融風暴時代,真的很難找到比這更節省的兩人移動方式了。

不過怎麼說都只是騎機車,又能快到哪呢?今日基於交通安全,各主要道路滿滿超速取締,甚至部分路段還有科技執法,騎車開車都須步步為營。但那個時代平面道路哪來的測速?於是台一線就成了無法上高速公路者的高速公路,想當年我也是時速110公里的追風少年......啊,好孩子千萬不可以學喔,是大叔壞壞。

不過,當年台一線首航的感想是「學會看紙本地圖真的很重要」。那時我們不小心錯過一個路口,所以迷路到台一『丙線』去,當驚覺景色有夠荒涼時已經快沒油了,只好想辦法找加油站,並努力翻閱地圖試著搞清楚身在何方,接著又經過很漫長的荒野(?)後,我們順利來到台一『丁線』......

沒錯,我們迷路得更慘了,原本好不容易從丙線回到台一主線,卻莫名其妙又迷失自己跑去奇妙的丁線。當時夜色中經過的雲林路段很多都沒有路燈,更別提人煙了,正當我們覺得鬼打牆再也回不了家時,很神奇地我們又回到主線了!

就這樣迷迷糊糊亂騎一通,總算在接近晚上十點時到達台南老家。

從台中沿著台一線到台南保守大約兩個小時內就能抵達,算是很輕鬆的路程,結果那次從早上九點多出發,卻直到晚上九點多才到,都可以來回好幾次了!

不過對大學生來說,迷航是擋不住冒險精神的,之後我自己有過好幾次不看地圖的台一線之旅,也都順利在一個多小時就完成單趟旅程。

但自從交通工具變成汽車後,長途往來南北就鮮少利用省道,畢竟行車時間差距非常多,也漸漸淡忘那種欣賞沿路風光的樂趣了。


昨天從高雄二姐家要回程時,我決定重溫省道的浪漫,看看多年來未再次到訪的台一線。這次少了年輕時急匆匆的飆車(因為測速照相超級多),而是慢慢開著,享受逐漸降溫的下午陽光,和家人在車上聽著音樂沿路聊哪些地方多年來竟完全沒變,而哪些地方卻變化驚人。

昨天下午的車況完美,維持速限60以下都不會有人氣急敗壞地猛按喇叭伺候,直到台南市區才因路幅變小、車潮變多而需要稍微專注路況。

而原本開高速公路只需一小時不到便可輕鬆到家的路程,變成兩小時的漫漫長路,但我放鬆享受這一路回憶裡的變與不變,佐以父親的漫談思想起,兩小時的公路旅行反而顯得愜意。

於是我和父親約定,下次從高雄回程時來個台17線的濱海公路之旅,看看夕陽、看看海,回憶那個曾經和母親一同欣賞的落日美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旦暮的沙龍
11會員
19內容數
旦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7/27
走出一段低潮需要多久?我是指真正無所罣礙的那種。
2023/07/27
走出一段低潮需要多久?我是指真正無所罣礙的那種。
2023/07/24
那個被網友笑稱AT力場的颱風結界在時隔將近四年後即將被攻破,明典放話別來鬧已經不足威脅颱風。
Thumbnail
2023/07/24
那個被網友笑稱AT力場的颱風結界在時隔將近四年後即將被攻破,明典放話別來鬧已經不足威脅颱風。
Thumbnail
2023/07/23
2023/07/23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濁幹線可惜的是自行車道在這裡也是終點,要往南就得繞道145甲線的崙仔橋過河,到住宿的台南北區,還有很長的一段路。
Thumbnail
濁幹線可惜的是自行車道在這裡也是終點,要往南就得繞道145甲線的崙仔橋過河,到住宿的台南北區,還有很長的一段路。
Thumbnail
自從陸續開通各條高速公路與快速道路後,上山下海變得讓人輕鬆來去、恣意遊歷。 不過在有如任意門般的快速通道出現前,台灣人難道都不趕時間嗎?那倒不是,只是走的路線跟現在差別非常大。 目前台灣主要貫穿南北的高速公路是國一和國三,分別串起平原海線以及淺山路線,光是上下一個交流道,就可以短時間內跨越過去要
Thumbnail
自從陸續開通各條高速公路與快速道路後,上山下海變得讓人輕鬆來去、恣意遊歷。 不過在有如任意門般的快速通道出現前,台灣人難道都不趕時間嗎?那倒不是,只是走的路線跟現在差別非常大。 目前台灣主要貫穿南北的高速公路是國一和國三,分別串起平原海線以及淺山路線,光是上下一個交流道,就可以短時間內跨越過去要
Thumbnail
旅行雖然疲倦,但卻身心愉悅!
Thumbnail
旅行雖然疲倦,但卻身心愉悅!
Thumbnail
人生就如搭乘一班單程的火車之旅,終點必須下車,單看一路過程、途中風光是否精彩!
Thumbnail
人生就如搭乘一班單程的火車之旅,終點必須下車,單看一路過程、途中風光是否精彩!
Thumbnail
二三十年前並無國道3號、高鐵、台61線,只能跟所有人一樣,仰賴中山高速公路。在尚未實施周休二日的年代,遇上三四天連假,高速公路必定上演著台灣人口大遷徙,整條路彷彿變成大停車場,再怎麼高級的汽車都淪為蝸牛爬行。因此一趟路往往走上五六個小時,甚至有八小時的,超過正常順暢情況兩三倍以上。
Thumbnail
二三十年前並無國道3號、高鐵、台61線,只能跟所有人一樣,仰賴中山高速公路。在尚未實施周休二日的年代,遇上三四天連假,高速公路必定上演著台灣人口大遷徙,整條路彷彿變成大停車場,再怎麼高級的汽車都淪為蝸牛爬行。因此一趟路往往走上五六個小時,甚至有八小時的,超過正常順暢情況兩三倍以上。
Thumbnail
忘記是在哪個場合聽到的一句話:「不論是步行、跑步、騎車或是搭車,同樣的風景往往會因為速度而影響映入眼簾的畫面,若是以時速10公里的速度觀賞路途的景物風光,那就剛剛好。」自此我的愛駒偶爾成為代步工具,讓我享受不一樣的速度風景。
Thumbnail
忘記是在哪個場合聽到的一句話:「不論是步行、跑步、騎車或是搭車,同樣的風景往往會因為速度而影響映入眼簾的畫面,若是以時速10公里的速度觀賞路途的景物風光,那就剛剛好。」自此我的愛駒偶爾成為代步工具,讓我享受不一樣的速度風景。
Thumbnail
​「交通」很大程度決定我們對「旅行」的想像。​1908 年,臺灣出現第一條「縱貫鐵路」,能一路從基隆搭到打狗,給予人們「環臺旅遊」的概念雛形。​對於國家來說,鐵路不是只有旅行的意義,還有更重要的軍事跟經濟的運輸目的,這也是為什麼,日治時期的鐵道會迅速發展起來的原因。​
Thumbnail
​「交通」很大程度決定我們對「旅行」的想像。​1908 年,臺灣出現第一條「縱貫鐵路」,能一路從基隆搭到打狗,給予人們「環臺旅遊」的概念雛形。​對於國家來說,鐵路不是只有旅行的意義,還有更重要的軍事跟經濟的運輸目的,這也是為什麼,日治時期的鐵道會迅速發展起來的原因。​
Thumbnail
下班匆匆打了卡,趕到停車場取車,看著手上的錶,五點三十六分。 坐上車,打開Google導航,確認路線,往目的地員林出發。
Thumbnail
下班匆匆打了卡,趕到停車場取車,看著手上的錶,五點三十六分。 坐上車,打開Google導航,確認路線,往目的地員林出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