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3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從對他人的期待看見自己的需求-文化之戰|澳洲山居生活

圖文/蔓無目的

「親愛的,我找不到充電線,你知道在哪裡嗎?」

「不知道。」

不知道?!你借去用,現在我找不到,你怎麼可以說不知道敷衍了事?!

這短短的對話引發了一場文化之戰....

底層邏輯

過去只要聽到伴侶說「不知道」三個字便會讓我一秒變臉,莫名的爆氣,對方也會應此特別注意用字遣詞,然而今天卻又因此而引發一場小爭吵。

感性的我覺得不被重視

得到感受是不被重視,為何我找不到東西你可以直接回答不知道打發我?

每次你找不到東西問我時,我都立刻起身幫忙找,而你對我卻這麼敷衍了事?

理性的他覺得只是如實回答

「Do you know~」妳這樣問,我當然回答「I Don't know」啊,你希望我幫忙應該是直接表達「Can you help me to ~」

是的,感覺又上了一堂英文課,最後解方是學會直接將期待表達出來,不再用自以為是的問法而期待對方應該做些什麼....

文化觀察

繼以前吵架常被問「What do you want ?」而學會表達需求後,這次的測試似乎沒通過考驗,原以為禮貌性的先詢問對方,殊不知又將自己帶入死胡同,而再次學了一課。

我的傳統思維

「主動、積極、多為人著想、主動幫忙......」是我們一直被教導,也因此學會看各種臉色,這些特質無論在職場或是關係裡皆無往不利,不只容易得到主管的讚賞,也會讓伴侶覺得窩心。

他的西方思維

從教育即能瞥見「尊重」個體的文化,父母、師長皆不會對孩子要求違反意願的事,職場上也鮮少出現「慣老闆」,員工與主管的地位皆是平等。

因此,不主動幫忙只是剛剛好而已,時間到了便下班、不舒服便請假、不想上課就待在家裡、沒人要求便擺爛......,當然主動且充滿責任心的特性是受歡迎的但卻會成為異類。

這兩種思維碰撞在一起,得從中學習理解文化背後各種因素的形成,不能只用單方面的感受以二分法形容。像是這次的爭吵,並不能因為他只簡單地回答不知道而下了「他不重視我」的結論。

從對他人的期待看見自己的需求

有一陣子流行用「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水星」來形容關係,顯示男女著重的角度不同,如果再加上文化議題,好大的學問啊。

不只停留在行為層面解决問題,而是去覺察行為與情緒背後的心理需求與成因。—薩提爾

藉由薩提爾的冰山理論問自己,我對他人的期待是什麼?我又對自己的期待是什麼?

這次的戰爭發現用自己的思維框架去期待他人用同樣的態度回饋是行不通的,然而從這過程看見自己的需求及表達盲點,因此下次得學著放鬆點,接受最原本的對方從而看見自己,不再只會用二分法。

~一切都是體驗,藉由爭吵看見最真實的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用文章寫日記~ 謝謝你跟我一起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世界每一個美麗的角落。 許多文章照片已消失....(修復中)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