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8/0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給高中生的說話課 5 不要以否定對方來說贏對方 下

禪語 一期一會

禪語 一期一會

上一篇,講述的是平常同儕或不相熟的人之間,在面對事物的爭論時常會有的狀況,和可能導致的後果:急於表達自己的意見並說服對方,所以使用否定對方論點來強化自己的意見,而對方容易因此感受不好,甚至情緒激動反擊,使雙方未能聚焦在處理問題,而是在反駁對方的論點上,還不一定會討論出結果。最後不論事情最後有無一個共識來結案,但在彼此的人際關係裡已經種下了一個不安與分裂的因素。很多人會在對不熟悉的人說話時,選擇不那麼直接的表達,或是不急於表露否定對方的態度,但是面對親近的家人和朋友時,就容易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平時的習慣表露出來,並且認為,那是一種親近且直率的表達方式。

多數人都認為說話直,是一種坦率的表現。但勇於表達真實感受時是否使用到會傷害到人的說話方式,其實是可以選擇和練習的。當然,如果對方自身心理有過不去的內在陰影,被你的話語給刺激到了,那是很難避免的,也不是你有心挑起的錯誤,但在這之前,如果可以多思考一點,避免造成誤會或爭紛,我想對於擁有好的人際關係是有一定的幫助的。

很多人在思考對話時,常常想的是自己說這話,對方會怎麼回話,又可以如何反擊,或者是去說服。其實能夠真正打動人心的語言,往往不是在用了什麼說話技巧,而是有沒有說中對方的想法。但是要讓人可以比較願意接受的話語,是在於是否做到「尊重」並在乎對方的「感受」。

不論是誰,都與自己在同一個高度,平等的對話其實是不容易做到的。因為在社會上會有各種關係,利益或權勢,人們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會對在高位的人比較退讓,當然,也有些人是走反方向的,對於比自己具有優勢的人會更加有反抗意識。

 

曾經看過一些有關說話技巧或探討背後心態的文章和書籍討論了人為什麼喜歡用否定對方的方式來說話,我並不打算在這裡著墨太多,因為和心理層面相關的事情,無論是先天或後天環境造成的,都是很大的議題,需要很多時間自我的覺察。而可以當下幫助自己的人際關係的,是在說話當下時,可以提醒自己注意到的方法。

 

那就是如開頭所說的,不要直接在語言上去否定對方的說法。像是「不」、「你錯了」,這樣的用詞,因為容易激起對方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還會引起對方的敵對態度,因為你一開始就把自己和對方分別放在事情的「對」與「錯」兩個陣營。

 

通常我會採取的方式,是先把對方的話聽完,然後進行確認「你說的是什麼什麼意思嗎?」或是「那你是什麼什麼看法嗎?」。先確定對方的意思為何,接下來我並不會直接去攻擊或說服對方的論點,而是開始用「提問」的方式,了解對方的真實感受。

 

記得研究所畢業時,我因為不想繼續在同科系內升博班,我選擇給自己放假,出國去遊學,順便看看自己未來要往哪裡走。不料,卻遭到媽媽瘋狂的反對。因為我從小大到都沒離開我生長的都市,一出遠門,就跨過大西洋跑去美國,對媽媽來說,這女兒怕是瘋了才做這麼大的決定。

 

當時我搬出很多原因說服媽媽讓我出國,包括我念的科系我不喜歡,我想要另謀新出路;我想要進步我的英文,增長我的見識等等,但媽媽始終不讓步,一直告訴我,在台灣好好的,有什麼不好,唸博士班有什麼不好,出去一趟萬一機會跑掉怎麼辦。

 

我超蠢,起手式就用了「妳錯了」這一招,拼命地告訴媽媽世界很大,我媽太守舊,女人不能老是在同一個地方,唸不下去了就準備找工作或找對象,人生不應該這樣活著等等攻擊媽媽。

 

想當然爾,我媽媽就發動起更大的反擊「妳不孝,不聽媽媽的,自以為是」等包含情緒勒索的攻勢,我當下難過得要死,硬撐,我跟媽媽都是火爆的人,彼此都下不了台,可能要來個離家出走才有辦法分開兩人的爭吵。示弱,我又不甘心,我總是示弱,什麼都聽我媽媽的安排,我真的不願意。

幸好爸爸當時介入,強力的中斷了我們的爭執。我很快的冷靜下來,開始思考我到底該如何讓我媽媽願意讓我出國。

 

當時的我已經二十好幾,如果要東西一拿出國,父母也阻止不了我,只是親子關係勢必會因此有所損傷。

 

「都是一家人,不會真的計較啦!」可能有人會這麼說,但是我卻不怎麼認同。一段關係要有把握說得出彼此不會計較,是要有足夠的相互瞭解和長時間培養積給下來感情,才能這麼說,更何況,誰願意輕易的去揮霍自己情感存摺裡的積蓄呢?

那要怎麼辦呢?

 

幸好媽媽是個脾氣來去一陣風的人,晚餐時她依然有些生氣的樣子,但是已經不會罵人了。我過去問著,「媽,為什麼妳不贊成我去美國遊學啊?」

「妳一個人很危險,而且妳去要住哪裡,有事情誰會幫妳?」我媽重重地嘆口氣:「算命的說妳這幾年運氣不好,萬一被男生騙妳以後怎麼辦?」

我當下大概就理解媽媽的想法了,就是怕我被騙,所以不願意我隻身出國。我為了確認清楚所想是否真實,我又再問了一個重點:「媽,我都二十五了,不會那麼容易被騙啦!這樣妳還不放心嗎?」

媽媽瞪了我一眼說:「妳幾歲我都會擔心,妳是我的孩子誒!」

吃飽飯,我上樓把自己為了出國準備的東西拿出來,再次去到媽媽房間。

「媽,我會住學校宿舍,這邊是已經申請下來的入學通知書、宿舍單跟托福成績單,還有我只去三個月,我會聯絡在美國的阿姨,讓她知道我可能有事會找她,電腦裝好網路跟買很多電話卡,妳隨時都可以找得到我⋯⋯」

媽媽傻眼了一下,她不知道我準備了這麼多,連機票都買好了,最後我跟媽媽約法三章,無論我在哪,我一定在一小時內回電話,絕對不會故意不接。

雖然不盡合理,但我知道了媽媽反對的原因是擔心,我並不選擇去說媽媽的擔心是錯的,是多餘的,相對的,我拿出所有我能夠可以給媽媽安心的作法跟證明。

媽媽開始有些動搖,這時候我已經不是那麼完全站在跟媽媽的對立面,而是先去認同她的感覺,她的擔心,同時告訴她,我有努力把她擔心的因素盡量消除。

最後我媽媽同意我出國,而我也履行了我的電話承諾,後來到英國念書或到台北工作,我都一直守著這個約定,直到媽媽無法再打電話給我為止。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不採用否定對方的想法和感受的溝通,雖然花了很多時間,但最後也如我所願的在不傷害彼此的情況下完成了我的遊學。

 

很多時候,當自己的想法不被認同時,急於反駁是人常有的反應,會習慣於用否定他人的方式來說話,成因有很多:怕被人看不起、希望自己被肯定,想要強調自己的正確等等。

 

現代社會鼓勵每個人勇敢發聲,做自己,但世界隨著科技進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再受到地域或時間的限制,少了許多培養關係的時間時,語言習慣也不再像過去打通電話前可以先想好要怎麼說,更常見的是一個簡訊、一個短信就發出去了,這時候如果平時的語言習慣沒有注意的話,反而很容易被對方錯誤的解讀了。

 

那有人會問,有時候不兇一點,別人會氣勢壓過我,騎到我頭上,怎麼辦?又或者是總是先認同別人,這樣會不會別人更不願意聽自己的?

這其實是很現實的問題,因為社會上太多人習慣要用大聲或是指出別人的錯誤來應證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有時遇到蠻不講了理的人,或善於詭辯的人,也不好先認同對方,給了對方話柄來攻擊自己。這裡要清楚知道一個原則:「不否定對方不表示認同對方,只是不需要使用『否定』的語言來使溝通變得困難。」

 

因此,當對方立場與自己不同時,如果不是在氣氛緊張下,不要使用否定的語言讓對方的情緒變得緊張,這是一種去在乎對方感受的作法。而這個做法也隱形的帶給對方被尊重的感覺。若是在緊張的氣氛下,可以先選則將對方的話都先聽完,再陳述自己的想法。「我不認為」、「我不同意」、「你是錯的」的話可以改為「我了解你的意思了,我是這樣想的…」、「你說的我明白了,那麼我的想法是⋯⋯」,或是其他表示你有聽接受到對方的想法,現在要換你來陳述的話語。

話要說的讓人聽得進去,不能依賴所謂的說話的技巧,去在乎對方的感受,誠實但不傷人的表達方法,往往會得到對方更真實的回饋,雖然不一定都是溫和舒服的,但對於彼此有效的交流,卻是有幫助的。尤其是剛要進入一個新環境的人來說,在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學著不用否定對方的方式來說話,會是一個很不錯的開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