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靈系列心得│我寫作的動機──發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發願──

一般人剛開始接觸身心靈領域,有可能因為緣份、因為興趣、因為挫折、因為創傷、因為想挑戰、因為想顯化夢想、因為想追求真理、因為想幫助他人、因為想傳播愛等等,於是開始了身心靈之旅。而身心靈領域,很多講求「感覺」或是「體驗」,甚至「見證」,而無法用傳統西方科學方法,去講解原理、推論因果、實際測量或觀測,不免讓大腦產生疑慮或是困惑。

因此,我想寫下一些類似於科普性的文章,給喜歡思考和提問的入門的人們,提供一些參考跟切入點,但並非提供正確答案,而是希望激起更多的思考和疑問,然後引發更多的興趣,激起學習的熱忱;再者,也想寫給對於身心靈領域有懷疑或有恐懼,甚至有偏見或持各種反對態度的的人們,破除對於身心靈領域可能有的偏頗、偏見、還有迷思,然後知道即使面對這些未知的領域,我們仍然可以有什麼樣的邏輯脈絡,去分辨真偽,去比較優劣,去自判斷什麼是適合自己現階段的知識、工具、課程、或團體;進一步地,寫給也同樣身為身心靈工作者的夥伴,一套深入淺出、容易講述的架構和脈絡,給新學員或被療癒個案更好理解。
更終極的目標,是希望寫給傳統科學研究者,或是超科學研究者,可以藉由這些內容,多少得到一些啟發或靈感,進而促進跨領域的研究,讓身心靈領域有個完整的邏輯架構、理論基礎、推導過程,完善這方面的哲學性,然後將這樣的知識,更普及地落實在現有的各級和各樣的教育制度裡。

最後回歸到自己,這些內容將會是自己在不斷「修行」,通往「開悟」的路途上,沿路整理的心得跟筆記,讓自己的思考脈絡更加清晰,更去蕪存菁,也藉此以文會友,一路上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與我前行,持之以恆地寫下去!

avatar-img
6會員
4內容數
本身熱愛物理和數學,現任正職是急診醫師,卻在接觸身心靈領域後,體會到真理的有趣!因此想寫下科普性的文章,以邏輯思維出發,引發更多思辨、討論、和分享!也當作自己身心靈學習和修行的筆記,並分享給入門學習者、身心靈工作者、科學研究者,也期待激盪出更多的跨領域的突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威劭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為一位急診醫師,這波疫情爆發,急診當然首當其衝,最一開始許多高風險病患、擔心疫情焦慮過頭的病患、不知輕重只是輕症覺得自己快死掉就跑來急診的病患,全部塞在一起來我們急診掛號(群聚)。身為急診的我們,不是擔心自己被傳染,而是怎麼分流這些病患?怎麼消化這短時間內近乎大量傷患的情境?
身為一位急診醫師,這波疫情爆發,急診當然首當其衝,最一開始許多高風險病患、擔心疫情焦慮過頭的病患、不知輕重只是輕症覺得自己快死掉就跑來急診的病患,全部塞在一起來我們急診掛號(群聚)。身為急診的我們,不是擔心自己被傳染,而是怎麼分流這些病患?怎麼消化這短時間內近乎大量傷患的情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過去,我總是質疑自己:「我到底是誰?為什麼來到這個世上?」內心感到迷茫且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一開始,我透過學習繪畫、程式語言等課程尋找方向,卻依舊迷失。後來,我對身心靈事物產生興趣發現它們引領我打開內心的未知,雖然過程跌跌撞撞,我依然堅持探索,開啟更多啟發人生的可能性。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突然會想問天問大地:我為什麼來這裡?我該做什麼? 近年可能會大量聽到有人/有資訊來告訴你,這是『靈性覺醒』了。好像本來都是睡著的,因為地球能量開始變得頻繁震動,然後有些人醒了,開始懷疑自己不屬於這裡,或是有什麼任務才來到地球。 有人說,我們來到地球,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為了體驗。
Thumbnail
對玄學一直抱有強烈的熱情,總在思索「人從何來、為何成為人,將往何處去?」對於今生的使命,我心中充滿疑問。即便沒參加課程時,我的手邊也常備這類書籍,持續探索著。 問為什麼會選擇去上課呢?說到底,無非是出於好奇。我想了解自己,也想弄明白為
Thumbnail
充滿衝突!又玄又科學!作者用各種科學研究數據理論佐證,教你如何心想事成!絕症痊癒呀、大海撈針等等,科學證實只要你想宇宙真的會聯合起來幫你實現!文末有七步驟方法
Thumbnail
探討不同人對生活和心靈的追求,提供關於心理分類法、占星、MBTI等系統的瞭解和接納,以及如何表達自己。透過接受自己、尊重差異,找到自己的生活目的和幸福感。
本文介紹了身心靈的定義,探討了身心靈的平衡以及進行身心靈修煉的必要性。文章最後分享了選擇水晶作為身心靈夥伴的重要性。身心靈修煉是當今社會學習或修煉的核心,同時也強調了水晶在學習身心靈路上的價值。
Thumbnail
當我們踏入身心靈領域,不同的派別和觀點確實讓人眼花繚亂。有人強烈主張必須施行嚴格的隔絕自己再內觀中心、避免外界干擾,才能真正認識自己。然而,也有人鼓勵尋求專業心理諮詢,認為這才是有效的幫助。 面對這麼多不同的建議,作為身心靈初學者的人一定會感到非常矛盾。在時間和金錢都有限,無法一一學習所有的派
2015 年開始,我經歷了六年的生活半無法自理時期。 早上起床鬥志全消,無法下床、上課、進食。不是排斥做這些事,而是沒有動力,我完全沒有意志去維持日常行動。直到 2021 年和一位以前的朋友連絡上,我才知道只是身體在發出訊息,想要我和自己的靈性重新接上。 祝大家在靈魂的歷史中,始終能找到自己的光亮。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覺醒之旅上的探索過程,提出了一些思考的問題,並分享了作者在朋友身上的一些觀察和體悟。文章強調了在自我成長過程中敞開心靈,接納內在的靈魂轉化的重要性。
Thumbnail
現今的社會風氣開放,許多未知的力量也漸漸揭開面紗,不論是站在科學論點,還是神秘學派,都已經有非常多的數據與論點能參考。靈性本源為人的自性,人的存在可分爲四個層面:生物層面、心理層面、社會層面和靈性層面,其中靈性層面最為核心的部分。 [高頻與低頻] 時常的,能從不管是友人、客戶、或者是時下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過去,我總是質疑自己:「我到底是誰?為什麼來到這個世上?」內心感到迷茫且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一開始,我透過學習繪畫、程式語言等課程尋找方向,卻依舊迷失。後來,我對身心靈事物產生興趣發現它們引領我打開內心的未知,雖然過程跌跌撞撞,我依然堅持探索,開啟更多啟發人生的可能性。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突然會想問天問大地:我為什麼來這裡?我該做什麼? 近年可能會大量聽到有人/有資訊來告訴你,這是『靈性覺醒』了。好像本來都是睡著的,因為地球能量開始變得頻繁震動,然後有些人醒了,開始懷疑自己不屬於這裡,或是有什麼任務才來到地球。 有人說,我們來到地球,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為了體驗。
Thumbnail
對玄學一直抱有強烈的熱情,總在思索「人從何來、為何成為人,將往何處去?」對於今生的使命,我心中充滿疑問。即便沒參加課程時,我的手邊也常備這類書籍,持續探索著。 問為什麼會選擇去上課呢?說到底,無非是出於好奇。我想了解自己,也想弄明白為
Thumbnail
充滿衝突!又玄又科學!作者用各種科學研究數據理論佐證,教你如何心想事成!絕症痊癒呀、大海撈針等等,科學證實只要你想宇宙真的會聯合起來幫你實現!文末有七步驟方法
Thumbnail
探討不同人對生活和心靈的追求,提供關於心理分類法、占星、MBTI等系統的瞭解和接納,以及如何表達自己。透過接受自己、尊重差異,找到自己的生活目的和幸福感。
本文介紹了身心靈的定義,探討了身心靈的平衡以及進行身心靈修煉的必要性。文章最後分享了選擇水晶作為身心靈夥伴的重要性。身心靈修煉是當今社會學習或修煉的核心,同時也強調了水晶在學習身心靈路上的價值。
Thumbnail
當我們踏入身心靈領域,不同的派別和觀點確實讓人眼花繚亂。有人強烈主張必須施行嚴格的隔絕自己再內觀中心、避免外界干擾,才能真正認識自己。然而,也有人鼓勵尋求專業心理諮詢,認為這才是有效的幫助。 面對這麼多不同的建議,作為身心靈初學者的人一定會感到非常矛盾。在時間和金錢都有限,無法一一學習所有的派
2015 年開始,我經歷了六年的生活半無法自理時期。 早上起床鬥志全消,無法下床、上課、進食。不是排斥做這些事,而是沒有動力,我完全沒有意志去維持日常行動。直到 2021 年和一位以前的朋友連絡上,我才知道只是身體在發出訊息,想要我和自己的靈性重新接上。 祝大家在靈魂的歷史中,始終能找到自己的光亮。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覺醒之旅上的探索過程,提出了一些思考的問題,並分享了作者在朋友身上的一些觀察和體悟。文章強調了在自我成長過程中敞開心靈,接納內在的靈魂轉化的重要性。
Thumbnail
現今的社會風氣開放,許多未知的力量也漸漸揭開面紗,不論是站在科學論點,還是神秘學派,都已經有非常多的數據與論點能參考。靈性本源為人的自性,人的存在可分爲四個層面:生物層面、心理層面、社會層面和靈性層面,其中靈性層面最為核心的部分。 [高頻與低頻] 時常的,能從不管是友人、客戶、或者是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