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7|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正確看待學歷的辦法|觀點小品 Ep.49

台灣啊,可能把學歷的用途用小了

高中的認知,很容易把學歷認證和工作機會綁作一塊。

其實轉個彎就可以避免這種生涯陷阱:如果我們最終都是要工作、要賺錢、要糊口,為什麼非選讀書不可,還是很大比例的人都在做的一件事;身分證上有自己的名字能用,上面也不會印學校科系。

一旦牽扯自我價值,學歷絕不是生涯最佳解

那天看到有寫手大張旗鼓宣揚「學歷無用論」的缺處 ... 我理解的是:現實生活肯定有他看不順眼的人出現,雖然賺過大錢但也持續不了多久,加上還被他所看不起的人輕視,自然是怒火中燒。

人生啊討厭誰還是可以老實些,遮遮掩掩大可不必


...


學歷?

本人緩和站邊,太強硬站邊「學歷有用」比較像既得利益者的說詞


有「正確」看待學歷的辦法嗎。

​不免俗的說一下,會覺得比起這個社會想要我們怎麼評斷學歷的用處,不如問問自己,同樣的時間段我比較想成為誰;自從經過專題學分的洗禮,我就不太相信大學體制聲稱帶來的好處。

然後用了整年的時間去想通:我人的價值為什麼要被這羞辱的 68 分制約住?

​不管我累積過什麼事情,和別人有過什麼共通的軌跡,這種把一個人「商品化」後再淘選的歷程,思想上就能制約一個人停留勞工階級:我會因為只想著讓別人覺得好用,從未發覺自己也可以有用人的一天

​多年來學到的,是自己為人的價值就為了填補人的缺口。


我會去想:這就是當初辛辛苦苦要獲得好學歷,預期的結果嗎?

這些年意外的是:大學學習環境不若從前想的那樣開放。​

大學學制並沒有很鼓勵自主學習:不鼓勵翹課,線上課程還不能佔畢業學分二分之一;除了分數掌握在教授們手中,傳說不能輕易得罪一些難搞的老師之外,學生也沒有多餘的權利,過濾口才、專業要加強的老師。

沒有什麼體制內的辦法,能引導學生做出勇敢而不同的選擇

​如果獲取學歷的最終目標就只是為了讓人多捧點金子,那麼學校不會教的事,應該就是讓學生異於他人的關鍵,比如一個人對學科學習之外有愛:對藝術學分之外有愛、對傳播課程之外有愛。

​只要這份「有愛」能形成足跡,學歷就僅僅是顯化個人價值的管道「之一」了


...


創作約定

用舊作改造迎接全年的豐盛吧

餘下的空間你可以透過方格子既有功能,與我的內容互動:

  • 追蹤我」或「加入沙龍」,即時收信閱讀出爐創作
  • 點「愛心」或下方「留言」,討論供應更多寫作靈感
  • 提供外部平台「內容轉載」,下方資訊欄來信再授權,引用內文請註明出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