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什麼是著作權法上的抄襲

深入解析著作權法中的抄襲問題

抄襲,這是一個在著作權法世界中常常被提及的詞彙,也是一個頗具爭議性的話題。從字面上看,抄襲似乎是一種不光彩的行為,但是究竟什麼是著作權法上的抄襲?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神秘的面紗,以下分幾個面向討論:

著作權的保護

著作權的保護

1、 著作權所保護的內容:

著作權法保護的是創作出來的東西,這可以是文章、圖畫、音樂等等。但是,法律只保護這些創作的具體呈現方式,不包括裡面的想法、方法、原理等等。所以,你寫的故事、畫的圖,只有它們具體的形式受到法律保護,裡面的內容思想是不受保護的。

法律要求受保護的作品是你自己原創的,也就是說它們不能完全是從別人那裡抄襲過來的。這個原創的程度比專利法要求的新穎性低一些,就是說你不需要做到完全沒有人想過的全新東西,只要是你自己經過思考、努力後做出來的,就可以受到保護。

就算兩個人分別創作出來的東西很像,也能都受到保護,只要它們是各自獨立創作的。也就是說,只要你不是直接複製別人的作品,而是在自己的思考下做出來的,那麼這些作品都能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喔!

2、 抄襲是什麼:

「抄襲」其實是指未經授權,擅自複製、改編他人的作品。抄襲侵害著作權人的權利,主要是侵害「重製權」和「改作權」,這樣的行為是違法的。要判斷一個行為是否屬於抄襲,我們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1) 侵害的是不是著作權法所保護的對象:

著作權保護的對象分為兩種:一是「表達」,也就是具體的呈現方式;二是「思想、觀念本身」。只有前者,也就是表達方式,才受到著作權保護。這就是所謂的「構想與表達二分法理論」。

(2) 侵害的行為是否在實質上相似:

所謂的「實質相似」,是指表達方式相似,而不僅僅是思想相似。

3、 什麼是「重製行為」:

「重製行為」是指某人可能在他的作品中引用了別人的作品,而這引用部分在表達上很像原來那個作品,不一定要求文字完全一模一樣,也不限制逐句抄襲,而是看整體的表達方式,包括文字、句子、章節結構、內容安排等。如果整體來看,有實質的近似,就算是重製。

而判斷是否有「實質類似」的引用,會考慮原著作的性質。如果原作是取材自公共領域,也就是大家都能使用的資料,因為這種情況下表達方式受限制、資訊可能有重疊,所以判斷實質類似會比較嚴格。不過如果是取材自普遍可以使用的資料,則判斷標準可能會比較寬鬆。

4、 什麼是「改作行為」:

改作係就原著作另為創作而言,原著作改作之創作為衍生著作。不過,改作可不是重製,這兩者可是有區別的。改作有兩個重要的特點:

(1) 改作要以原著作品為基礎,但在改作的作品中,我們還是能看到原著作品的重要特性。比如說,將小說改寫成劇本,或者將英文小說翻譯成中文都算是改作。

(2) 改作必須達到一定的創作程度,不能只是稍微修改一下文字,主要內容還是跟原著差不多,這樣就不算改作了。如果改作後跟原著的內容太相似,就被視為重製了。這點要注意喔!

簡單來說,改作就是在原著的基礎上創作新作品,但要有創意,不能跟原著太像,如果太像原著,就算重製了。

5、 法院對於「實質相似」認定標準 :

抄襲行為是非法的,但這個法律概念有一個不確定的地方,就是「相似」的程度。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待:

(1) 量的相似:我們可以看抄襲的部分占了整個作品的多少比例,這和原作的性質有關。如果是寫實或者基於真實事件的作品,要求相似的部分可能更多,因為這些作品更容易相似。相對地,科幻、虛構或者創作性較高的作品,要求的相似部分可能會少一些,因為這些作品的雷同可能性較低。

(2) 質的相似:我們還要看抄襲的部分是否是原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是的話,即使只佔了整個作品的一小部分,也可能構成實質的相似。

因此,判斷一個作品是否涉及抄襲,我們需要看重製行為的方式,參考社會上的客觀標準來判斷是否有抄襲的質量。

結論:

法院對於著作權法上的抄襲的認定有助於保護創作者的權益,同時也有助於鼓勵創新。知識產權的保護是維護創作環境的基石,也是激勵更多人投入創新的保障。透過深入了解法院對抄襲的標準,我們可以更好地避免侵犯著作權,同時也能更有針對性地保護自己的創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Hello Connie 律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