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才為自己的未來所苦惱:我這輩子最想繼續往下做的事情有哪些呢?如果有,我到底該怎麼做呢?
坦白說,至今我仍想不出答案,因為我的處事閱歷不夠豐富、很多層面這邊沾一點、那裡踏一些,如零散片段的拼圖,尚未拼湊完整的人生藍圖,加上不論是自己、還是學生,都各有各自的課題需要解決,於似乎:重新定義這些繁瑣的事情。
這句話,就好像是一位跟你配合一陣子的同事,某天在你即將吃可頌的時候忽然告訴你不知道工作是為了什麼的道理,幾乎一模一樣。
當然,有了熱忱做什麼都像在燒柴,反之若沒有明確動機,不論做什麼都在洩氣,哪怕是休息你都覺得累,無法真正獲得深沉的放鬆。不過,在為未來做下一個取捨之前,請先了解:
第一點其實有一個很大的關鍵:定義問題種類。
有時問題看似跟未來的目標有關,細看卻又八竿子打不著,就好像某個週末,你興高采烈地想開車去露營,但路途中遇上塞車、天候不佳,這些糟糕事,悄悄在你心中埋下鬱鬱寡歡的種子,最後演變成進一步聯想到「也許我不適合露營」或是「我不如在五星級飯店的按摩浴缸裡好好享受假日」的念頭,塞車跟露營沒有直接關係;天氣不好只是剛好熱對流旺盛,下了場陣雨。這些看似和目標環環相扣的問題,卻又是截然不同的獨立事件,只是共同點是你通往目標的路上時發生。遇到困難,師長一定會告訴你追求理想的過程中一定都會有阻礙,這句話沒有錯,但是他們也許忘記告訴你:不過這些問題卻都是獨立事件。那若在學習過程中無法理解,導致考試中有不會的難題,這樣算不算環環相扣的事件?當然算,不過先冷靜想想:如果拿露營這個例子來舉例,你覺得用導航處理塞車簡單、還是處理帳篷壞掉的問題簡單?好不容易熬過塞車與大雨,抵達營地時卻發現支撐桿故障!若是在荒郊野外資源匱乏,當晚恐怕只能在車上數星星。越是和目標關係越親密的問題,處理上確實較費力,而這也是為什麼需要重新定義問題,若是獨立事件,就用相對方式中和掉;若是相關事件(直接影響到目標的問題)就必須要找出處理程序。(但也因為問題的屬性不同,而不可能全然定義處理過程的棘手性)
灌心靈雞湯誰不會?但是要明確,否則湯都喝完了,下一次依然會遇到相似的問題,也仍然用舊有的思維去處理,任何問題不論是直接或間接影響目標,幾乎都有它脈絡分明的處理程序,既然是程序,一定都會有規則,了解並整理規則,最後歸納出解決工具來修正問題。
在「公式化.獲得自我提升的複利效應」的專欄中,我將分享如何定義問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外,再搭配生活習慣提升自我成長、清楚自己的定位,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所以接下來的內容調配,主要是以學生、考生的思維說明為主,與商業管理無關(我也並非擁有商場管理判斷的專業能力,而是單純針對考生學習)希望可以在你迷途的路上,點亮一盞明燈,拭目以待吧!
公式化的疊加效果,掌控自如,不但可以更有自信地面對生活課題,背後的成長會拉拔你至更高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