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問問題這事看自己平常有多閒 (上)|200 集里程碑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在想著未來事情的時候,發現自己學業不彰的主因

我總覺得課後有很多時間可以處理課堂問題,但事實是下課我就不想管功課的事

或這就是許多人內耗的原因,在該把問題鄭重拿出來檢視的時候漫不經心,又在生活上應當是好好休息的時刻,焦慮這些起初沒有完善解決的事情,心態上可能覺得自己禁得起這樣的推遲;這本應該是「幸福」的,因為我們很有時間跟這些問題週旋。

那從意識問題開始吧,解決問題向來不是最難的。

raw-image


...


1

從課業上問問題的角度,可能可以看的出你的含金量

不需要問出什麼驚天動地的東西,而是基於不耽誤自己課後生活,展現的效率觀

說來難為,也是到現在才發現這其實是壞習慣:很喜歡把問題帶回來,然後放著幾天不解決,等著老師下一次的複習講解;偏偏我又是那種學期初就會在班上卡位成績的人,每次到考試前就會把自己逼的很慘。

還不是因為沒上課的慘,是花比別人多 3 倍時間想通一個問題後續引發的疲累。

眾所周知,精神疲累的修復在這個命題看起來就顯得很不經濟,不僅僅是評估一個問題所費跟我自己實際處理的時間差距,更多的是「二段式」占用休息時間:考試前一次,考試完又一次,累積多了還不見得睡得回來,越發睡的越累。

可見課後太閒,太閒才有時間焦慮



2

十二年國教學生為何不見素養,這些大人「太閒」的鍋

當年朝野毫無疑問支持政策的點,這個毫無疑問正是最有問題的地方。

27 歲的我也老學生了,聽個課然後人就這樣走來走去、進出還會撞到我抓好的頭髮、門關不好、聲響到處碰,上個課像在做什麼大事業,上到很心浮氣躁,差不多這二年一直是這個課堂環境,一下課我大概都是第一個逃離教室。

我很無奈,會因為這裡的人「都這樣」搞得我暗戳戳像什麼有潔癖的異類。

學生可憐的點在於,他們必須用比前人多至少 3 年的時間滿足社會對他們的基本期待,基本期待就是:你做到了也不會有任何獎賞,然後這個政策居然通過了;雖然作為學生階級沒有力氣抗衡既有體制,卻也充分反應現在大人的世界有多閒。

這種閒來自於大人認為自己的沒問題,所以有時間創造出更多社會問題



3

為何要將父母養的通通還給他們,好達成所謂的二不相欠

這題來自 Dcard 上偶然的一篇文,看完我的心得感想就是:你時間真的很多

請先忽略當事人有多會賺錢,他的意思是為了逃離他那恐怖的家人,計算過把他這人養大的所有開銷成本,通通還回去好再不往來;這很不經濟,你可能好不容易創造出一個問心無愧的環境,但只要人活著還沒往生就有生不完的法律問題。

你不需要把父母應該省思的問題視為理所當然,然後不加思索的讓他們剝奪人生自由

這表示你把自己的存在當成是他們的累贅,你還用行動去把他們圈出來、養不好你的藉口給圓好;社會觀感在用金錢衡量一個人自尊的時候,不會想過你的懂事、很乖是帶給世界安定的禮物,就只是拿你去對外展示交代的作品,半點好還不給你。

如果我做人的自覺和品質要換到這些垃圾,那這戲台你自己演,我有我的人生


...


你一點都不會覺得奇怪嗎

現代大人所處的「三明治世代」絕對是他們偷懶自找的。

當年聽到這個新穎的詞彙我本來還有些許的同情,直到在他們身上找到很多理所當然的痕跡,我就明白這不過是一場情感的消耗戰:他們會無止盡的因為主觀認定有做好自己然後在向社會討不到好之後,轉為剝削無能為力的後代。

你有沒有發現你很少能花時間愛自己,就是因為這些大人從不正視客觀事實的存在

這些東西不應該用什麼倫常包裝,套經濟學來講就是有的人你供他養分本身就存在不好的外部性,只是有些人比較惡劣,想家人二字就套牢你把這些成本內部化;這些實際存在的問題,不過是他們不願意問你一句:你覺得好不好。

終於你看出別人的問題了,問題請還給他,這樣你才有時間看看自己。

13會員
220內容數
文字沒有立意討喜,專注書寫人際與自我議題,應酬者需慎入;無開啟文內廣告穿插,可舒適閱讀,文章轉載不讓著作權,來信詳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