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8/18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第六章 搗蛋獸來襲

僅以本書向Tr. Tiffany, Grace, Sharon致敬。與E3B的同學與家長們共享榮耀,我們攜手走過三年歲月,點滴在心頭。

若家中有即將步上人生首度入學旅途的孩子,向您推薦此書。書中記錄幼兒適應與家長略為痛苦的點點滴滴,均為真人真事。希望透過文章分享,能提供您些許力量,並與家中孩子共同走過此段青黃不接的時刻。

 

 

台灣有句俗諺是這麼說的:「三四歲豬狗嫌。」

這時期的孩子超級玻璃心,稍稍不順意就會情緒崩潰。不但地雷有夠多,而且翻臉跟翻書一樣快。有時候會讓父母為之抓狂,且不甚了解到底瞬間崩潰的點是什麼。近年小兒專家給出答案,將這時期的孩子定位於人生首度的叛逆期。

兒子進入幼兒園後,挑戰並擊退前兩隻怪獸後,沒多久也進入令人頭痛的豬狗嫌時期。

有時候上一秒本來正開心玩玩具,下一秒卻因為一小部分不順心,便發怒且哭鬧收場。此刻的他挫折感很高且易怒,很容易被情緒突襲挫敗後崩潰。

面對孩子時刻都在崩潰的時刻,只能秉持溫柔的堅定以對。雖然有時候很想扁他一頓,但知識告訴我痛扁並無法解決問題。

幾番輪迴下來之後,兒子的情緒穩定許多,但有時候還是會偶發大崩潰。

我記得某天陪他洗澡的時候,正在洗頭時他卻不安分的扭來扭去。

「寶貝,你這樣動來動去,我不好幫你洗頭喔。」我停下手出言制止他。

兒子轉過頭突然撥我水後說:「媽媽,你也一起來洗呀。」

望著我濕掉的衣服有點光火,當下口氣也沒有很好,「你幹什麼?」

兒子又撥我一次水,「媽媽,一起來洗嘛。」

這次衣服全濕,我火大地望著他,「我濕掉了,我很不高興。」

或許我的臉色很難看,兒子立刻收起嘻皮笑臉後不敢再說話。

當下換成我情緒失控,臭著臉對他吼道:「我很生氣,很不高興。」

這下子兒子立刻怯生生地說:「媽媽對不起,我只是想跟你一起洗澡。」

我驚覺此刻的情緒過於憤怒,趕緊收回怒火然後快手快腳地幫他洗頭沖水。

一瞬間靜默充滿浴室,原本應該是快樂的洗澡時光,卻被安靜所填滿。

等我幫他擦頭髮的時候,兒子小聲地說:「媽媽,你原諒我了嗎?」

還有一點點怒火的我沒有說話。

兒子拉拉我的手後說:「對不起媽媽,我以後不會再撥你水了。我剛剛只是想要跟你一起洗澡,不是故意搗蛋。」

我望著他試著同理剛剛的行為,「你希望跟我一起洗澡嗎?」

兒子點點頭,「我最喜歡洗澡了,媽媽呢?你喜歡洗澡嗎?」

「喜歡呀。」我邊幫他吹頭髮邊回答。心想其實兒子的世界非常單純,他只是想要跟我一起分享洗澡感覺而已。

兒子突然抱住我後說:「媽媽,你不要生氣啦,我只是想跟你一起洗澡而已,不是故意要潑水搗蛋。」

我站在原地猶如當頭棒喝,一股愧疚自責感湧上心頭,原來,我誤會兒子了。他只是想與我一起享受洗澡的快樂,並非故意撥我水。原來所謂的調皮搗蛋行為,其實是出自於他的善意。而我不但沒有理解他的本意,反而出現氣噗噗的反應,還怒目相對。我不夠了解我的孩子,還真是個不及格的母親。

其實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讓我有很深的體會,很像重新走過自己成長的路途。在此同時我也重新長大一次。

在這過程中,我發現孩子的觀察力十分敏銳,卻也因為他們於表達方面趨於直接而不夠完善。

這也是為何大人必須教導孩子所謂的應對,並協助他們認識這個世界。

只因為孩子們總是用不夠成熟、相對侷限的大腦在與世界互動。即便孩子有良好的觀察能力,卻未必有完善的應對能力,無法用成熟的處理機制與策略,來表達他心裡真正想要呈現的。

所以我們必須理解孩子,以他的角度去看、聽與感受,這樣才能避免誤會孩子的內在真實意圖

例如這次的撥水事件,其實是兒子想與我分享洗澡的快樂,而非搗蛋故意撥我水。後來我教兒子可以用說的,邀請他人並分享快樂,並非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會像媽媽一樣包容你,有時候直接的動作可以會造成別人的不愉快。

兒子似懂非懂,只希望他能慢慢接收到我想給他的觀念。

 

而沒多久老師向我反應,兒子在課堂上的一些小狀況。先是他在課堂上說太多話,打擾老師和同學上課。或是故意把腳伸出來想絆倒同學,某次還用彩色筆亂畫自己的手掌心。

其中我特別在意想絆倒同學這件事情,我知道兒子不會故意調皮,那天晚上我跟他溝通,想知道這件事情的背後,他心底真正的想法。

「寶貝,我聽老師說你把腳伸出去,是因為腿酸酸還是怎麼了嗎?」我迂迴著詢問,想知道他真正的想法。

「沒有呀,我沒有故意要讓人跌倒。」兒子似乎已經在學校被老師教育過了,所以知道這項行為是錯誤的。

「媽咪,我不是故意要讓同學跌倒,我只是想要跟他們玩。」

「噢。」我摸摸他的頭,「可是你把腳伸出去,根本不是要玩欸。如果同學因為你的腳而跌倒,會受傷。而你的腳也可以會斷掉欸。」

兒子低下頭後怯生生地說:「我知道自己做錯了。」

我抱住他後說道:「寶貝,你知道這樣子會有兩位媽咪傷心嗎?」

「為什麼是兩位媽咪?」

「跌倒同學的媽咪還有我呀。」我摸摸他的臉蛋,「你們兩個人都會受傷,所以我們都會很傷心。」

「對不起媽咪,我以後不會這樣了。」兒子滿臉歉意地望著我,「老師也說他們也會傷心。」

我點點頭,「所以有學到了嗎?你覺得好玩的事情其實很危險,以後不可以再這樣做囉。」

兒子點點頭。

我趕緊又接著說道:「還有呀,有時候你不是會告訴我,不喜歡同學推你或是碰你嗎?」

兒子像是打開開關一樣後告狀說著:「對呀,那個000最喜歡撞我了,每次他都撞得我很痛。」

「或許他不是故意的,他只是不小心。」我摸摸他的臉後說:「既然你不喜歡他撞你,那你以後也要小心不要撞到別人。」

「為什麼?」

「你不喜歡的事情,當然別人也不喜歡呀。對嗎?」

我正想解釋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又覺得似乎太過文謅謅,不知該如何白話一點才好。

此時兒子對我說道:「所以我不喜歡的事情,別人也不喜歡。」

我點點頭,「就拿你伸腳這件事情,如果今天是別人伸腳害你跌倒呢?」

「我會很生氣。」

「所以囉,你不會覺得別人是要跟你玩吧。」

「他害我跌倒欸。」

「可是你剛剛說伸腳是想和別人玩,那你被別人伸腳弄跌倒之後,卻不這麼想,對吧。」我嘗試解釋給他聽,「所以說伸腳這件事情根本不好玩吧。」

兒子點點頭,「對,而且會讓人受傷。」

「那就要記住,伸腳不是遊戲,反而會讓人受傷喔。」趁機教育兒子,伸腳這件事情可大可小,無論他認為是否是遊戲,這是不允許再度發生的事情。

「既然會讓人受傷,就不是好事。以後不能再這麼做喔。」

兒子點點頭,「媽咪我知道了。」

除卻伸腳這件事件後,像是上課講話打斷老師教學;把彩色筆塗在身上或臉上;又或者倒水卻搞得地上都是水等等事件。我常在思考,從前乖巧可愛的寶貝,怎麼會一夕之間變成了凡事抵抗且有時候會頂嘴的小惡魔?

莫非我可愛的孩子,正在進入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嗎?

面對小孩每天層出不窮的頑皮行為,讓老師與我很頭痛,我們該怎樣去應對這時期的孩子呢?

育兒專家認為小孩子的頑皮行為是很正常的,也許有時候小孩會故意想要測試大人的極限。而調皮搗蛋是孩子學習的一部份,他們會從中理解到父母、老師、以及社會對他們的期望。而且往往在他們的搗蛋行為背後都有一些我們沒察覺到的原因,值得父母去注意。

小孩為什麽愛搗蛋?可以分成幾個原因,首先是小孩長大了,不再依賴父母。但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們會不斷的在依賴與獨立中掙扎。他們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並證明我可以,而不斷的挑戰父母的極限和權威。

美國弗吉尼亞州喬治梅森大學的心理學教授 Susanne Ayers Denham 認為,反抗是小孩顯示自己的能力、伸張自己的權威的方法。當小孩不願意牽父母的手時,他是想要證明可以主導自己的方向。

再者是想要吸引別人的注意,也許因為弟妹的誕生,或是媽媽因為忙於工作而疏忽了小孩的感受。當小孩感到被忽略時,他們便會做出一些出人意表的事情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尤其開始上學的小孩為了吸引老師或同儕的注意,會透過各種不同的行為來引發注意力。但是她們並不清楚這些行為是否正確,此時就必須依賴父母或老師引導校正錯誤的方法。

另外是出於好奇心或感到無聊,小孩對於身邊很多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像是把牆壁當成畫紙來畫畫是不是可以畫出更大的房子呢?不如就來畫看看。當孩子覺得無聊時,他們的鬼點子會特別多,像是把身體當成畫布,把彩色筆塗在身上。有時候當小孩在上他沒有興趣的課時,容易出現比較多不好的行為,如不斷的找旁邊的同學說話或是動來動去坐不住等。

有的孩子不懂得表達心理的壓力,特別是遇到挫折卻又不懂得表達時,他們會利用反抗、搗蛋的方式來宣洩心裡的不快。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挫折,如果沒有適當的輔導,他們根本不知道應該怎樣去抒發心裡的壓力。所以他們會用打人、大吵大鬧等比較直接的方法來告訴別人他不高興。

最後當孩子精力過剩或耗盡時,他們的情緒容易不穩定,而發脾氣或沒耐心。這時候孩子們變得無理取鬧,並且抗拒大人的指令。

另外父母也需要冷靜想想,當你情緒失控時會有摔東西、打人的習慣嗎?孩子如同一張白紙,他們時刻都在模仿與學習,當他身邊出現具有不良行為的人,很容易會潛移默化或覺得好玩而故意去學習行為。

特別是最後一點讓我深刻反省,是否自己曾經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過?似乎曾經有幾次我按耐不了情緒爆發,在兒子面前暴怒發火。

或許因為這樣,讓兒子覺得發火可以解決所有事情。

因此我特別向同事學習正念,當感覺到情緒到達臨界點,即將爆炸的時候,施展正念解除壓力。

同時也教兒子幾招正念遊戲如爬爬五指山等,希望未來當他感受情緒要破表的時候,轉移怒火讓情緒有適當出口,避免情緒失控。

 

最後提醒各位父母們,面對孩子的搗蛋行為,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不要過於負面去看待這件事情,也不要覺得孩子是故意在反抗我們,這只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經的路途。不如我們來回憶一下,或者回家問問爸媽,小時候的我們是怎麼樣的呢?

爬樹掏鳥蛋?亂畫鄰居家的牆壁?把媽媽的口紅當成畫筆,畫滿自己的臉蛋?把水灌進沐浴乳的瓶子裡,覺得這樣變更多了?或許我們也幹過更多荒唐或令人驚掉下巴的事情。仔細想想,這些事情都無傷大雅,頑皮雖然會帶來一點麻煩,但孩子只是想試試看玩一下而已,只要沒有危及生命危險或人身安全,讓孩子透過這些事情來體驗人生,又有何不可?

有時候孩子想要主導某些事物,例如今天要穿那一件衣服、要綁什麼樣的髮型、揹那個書包或帶哪隻水壺等等,讓他擁有自行選擇的機會,同時讓他感受到被尊重並有主導的感覺,如此一來並不會再無味地反抗。

另外可以教導小孩正確的社交方法,好比我兒子,他以為伸腿是在跟同學玩,並不知道可能會導致同學跌倒受傷。我教導他正確及正面的行為,像是幫助別人,或有禮貌等等來吸引同學。而非透過搗蛋行為而影響到別人,甚至令人討厭。

某天兒子回家後開心地告訴我,他幫老師整理同學們的小毛巾,幫忙沾濕後並放回小盒子中。因為主動幫忙讓老師稱讚他是個小幫手,也引以為傲。後續幾天又主動幫忙老師整理聯絡簿,教導同學數學等等。讓兒子體認到正確行為是什麼,也明白之前的錯誤並不會再犯。而每天晚上在睡前時刻,我會與兒子聊天。從中了解白天在學校的事情,並讚美兒子好的行為,讓他明白並引以為傲。

我始終相信孩子都是張白紙,要畫上哪種圖案及塗上哪項色彩,除了孩子之外,父母也佔據極大的角色功能。

當孩子出現令人頭疼的調皮行為,父母別急著懲罰導正。仔細去想想其中的蘊含與原因,或許在調皮搗蛋的背後,並不是你所認為的:「他就是故意的!」、「他就是壞!」

或許孩子只是想與你分享快樂,只是用錯方法。適時導正行為,孩子也會引以為傲。

希望透過調皮搗蛋的過程中,更加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而搗蛋獸便在同理與理解過後,被兒子擊退,在幼兒園學習時日漸長,他也即將升上中班變成學長。某天發生很溫馨的事情,讓我體認到孩子真的長大了。

又是什麼樣的事件,讓愛哭獸轉向攻擊媽媽呢?

下一章 撥雲見日,看看擊退數隻猛獸後的兒子,終於撥開陰鬱見太陽,熟悉幼兒園生活。升等為中班學長的他,又是如何評論初入校園,即將打怪獸的學弟妹們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