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薪水天花板(一)|你的職涯,應該把自己放在優先順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路工作到現在,你有好好思考過職涯發展嗎?可能有也可能毫無頭緒,有太多的未知,搞得我們無所適從、失去控制,不過在《衝吧!突破薪水天花板》這本書裡提到,其實你可以嘗試成為自己的職涯教練,找回掌控權。

什麼是自我教練?

撰寫這本書的兩位作者,Helen Tupper 和 Sarah Ellis 致力於幫助人們加速職涯發展,並用於全球知名品牌的內部人才培訓,如:Microsoft、BBC、LEVI'S、Diageo、Visa 和匯豐銀行等。她們也主持英國排名第一、下載量超過200萬的職涯Podcast頻道「Squiggly Careers」,被聽眾視為超級有用的職業導師。

在書中他們將自我教練定義為:這是自問自答的能力,可以加強自我覺察,激發正向行動。我們通常會因為內在渴望改變,例如想要升遷或是改善與主管的關係,甚至是找到工作的意義等,這些改變的動機都驅使我們踏出「變」的道路。

行動方針 ❶ 專心面對眼前問題

你有注意到自己常常在思考的時候,上一個念頭還沒有解答,就急著進入下一個念頭,其實這樣並不利於探索個人的想法,不妨好好的觀察你在什麼時候最常打斷自己的想法呢?可能是在不同想法間跳來跳去的時候;可能是得不到答案的時候又或者是你在滑手機的時候。

這樣的觀察能幫助自己提升自我覺察力,我們在職場裡不太習慣按下暫停鍵或是抽離現況好好審視一番,因為大多都忙於執行任務,一整天下來,根本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停下來思考,但找時間按暫停,可以是中午的休息時間或是下午喝杯茶水的時間,你可以問問自己這些問題:

  • 那一場會議,我在哪裡發揮了正向的影響力呢?
  • 我最喜歡今天哪個時段呢?為什麼?
  • 我跟那個人聊天,為什麼會覺得不自在?
  • 我在哪個工作領域最有貢獻呢?

每天問自己一個問題,能讓你的自我覺察力大增,也能讓你更專注在眼前的問題,而不是被其他事物影響你努力的方向。

自我覺察=好好認識自己+知道別人對自己的觀感-《衝吧!突破薪水天花板》

行動方針 ❷ 跳脫思考陷阱

思考陷阱是我們的假設和信念,一直妨礙我們前進。可以注意一下哪時候會冒出負面的念頭,讓你心情低落、防禦心變強甚至感覺挫折,這就是落入思考陷阱的時刻,你可以透過正向提問來改變既有的框架。

下面分享 5 個環環相扣的「為什麼」,促使你採取改變的行動。

  1. 為什麼我提不起勁?
  2. 為什麼我的工作不太有趣?
  3. 為什麼我無法發揮強項?
  4. 為什麼我的團隊不知道我的強項?
  5. 為什麼我不主動分享過去的經驗?

好好回答這五個問題後,請寫下你未來要怎麼做會更好的行動,這個回答的過程能幫助你發現不同的行動選項和機會,每個問題就像是拼圖,幫助你拼出未來行動的藍圖。

行動方針 ❸ 不要害怕求助

歐巴馬曾說:「求助不代表你就是弱者,反而凸顯了你是強者,因為你有勇氣去坦承,你也有無知的時刻,有學習新東西的必要。」面對困難你不逃避問題,也不輕言放棄。

  • 停止就責,徵求建議
    一直鑽牛角尖,根本無法前進,你需要放過你自己,如果自己沒有方法或是改變的動力,可以丟出一個簡單的問題問對方:「你怎麼看?」
  • 1% 的進步
    每天早上試著寫下,你可以做什麼事情,讓你比昨天進步 1%,盡量寫出明確的小事,例如:閱讀一頁的書、中午休息半小時、喝水 1500 cc。

在職涯中,我們更不可能預測或是控制職涯的每一個層面,也不可能知道每個問題的答案,也不需要假裝什麼都懂、什麼都知道。向不同的人求助,除了可以探索新的領域,也能建立新的人脈,有新的想法與觀點。

事實上,當有人有需要幫忙或是協助,大家通常會滿開心的,因為覺得自己有能力、受人信任與尊重,而這些都是正向情緒,當一個人願意幫助你,你就能獲得更多的啟發。

越看好自己,就越有成就

信念是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心中預設的信念會讓我們有不同的行動模式,當你的信念勇於實現目標,對於自己做的事更投入,設法渡過此刻的難關,你便是你的職涯教練。

下一個章節我們繼續延伸探討如何提升職場競爭力,會分享如何掌握你的工作時間,有興趣的人,別忘了追蹤Tings 聽思獲取即時更新的消息。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也可以按下下方的贊助按鈕,給我一點支持唷❤️

avatar-img
123會員
31內容數
【理想自我實驗室】以 BE BETTER YOU 作為出發點,劃分三大主軸,分別為「推薦書單」每個月一本好書,從內容精華延伸到生活運用,「啟發思維」每篇文章一個關鍵思維,帶你找到改變契機,「自我學習」以理想自我為出發,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理想自我實驗室 的其他內容
你是一個不喜歡爭吵的人嗎?其實一昧的避免衝突,並不會讓你們的感情變好。今天想和你分享最近看過的兩本書籍《關係免疫力》與《關係修復力》,這兩本書籍都在探討我們該如何建立有韌性的人際關係,以及面對關係中的衝突。 不管人生在哪個階段,關係都持續發揮強大的影響力,也有許多研究顯示: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內心
到了完美主義的最後一個章節,接下來要和大家介紹的新的思考方法是我在看過《3分鐘自我諮商筆記術》這本書後,所整理的內容,作者在書中稱它為非黑即白思考改善法。顧名思義它能夠有條理地改善我們非黑即白、零或一百的極端思考方式,也能在完成這個過程後舒緩我們的不安,去除我們的心理障礙。 非黑即白思考改善法
在上一篇文章 初步了解完美主義後,接下來要和大家分享的是 3 個阻礙我們成長的障礙,藉此來好好認清自己的問題點在哪。 完美主義阻礙我們的三個心態 完美主義有時能讓人進步,但高標準加上害怕犯錯,卻讓更多人不敢踏出第一步,今天想告訴你,完美主義其實是可以改變的,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最好的改變就是覺察
完美主義可能會阻礙我們的進步,所以在今天的分享裡,想和大家一起探討什麼是完美主義以及我們可能會遇到的挑戰,最後分享我自身克服完美主義的經驗。其實完美主義的這個主題很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後面會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大家走出這個困境。 在現代的社會中,我們經常被要求達到完美的標準,好像只有完美
在 Netflix《致富攻略》的影集中,不斷強調「首要投資標的是自己」這件事,有一項研究數據指出:金錢能讓我們快樂,不過大於 75,000 美金(約 231 萬台幣)就會漸漸無感。早在 2010 年的研究就發現,「情感幸福」的高峰值是 75,000 美金,但是如果用「生活滿意度」來衡量,不管是年薪
剛到美國的第二個禮拜就確診了😢,在家休養的時間裡,打開 Netfliex 看到一部影集《致富攻略》,光是它的影片介紹就很吸引人,它說:「我們都是金錢的俘虜,但情況不盡然得如此。財務專家 Ramit Sethi(拉米特・塞提)與美國各地民眾合作,協助他們登峰致富。」
你是一個不喜歡爭吵的人嗎?其實一昧的避免衝突,並不會讓你們的感情變好。今天想和你分享最近看過的兩本書籍《關係免疫力》與《關係修復力》,這兩本書籍都在探討我們該如何建立有韌性的人際關係,以及面對關係中的衝突。 不管人生在哪個階段,關係都持續發揮強大的影響力,也有許多研究顯示: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內心
到了完美主義的最後一個章節,接下來要和大家介紹的新的思考方法是我在看過《3分鐘自我諮商筆記術》這本書後,所整理的內容,作者在書中稱它為非黑即白思考改善法。顧名思義它能夠有條理地改善我們非黑即白、零或一百的極端思考方式,也能在完成這個過程後舒緩我們的不安,去除我們的心理障礙。 非黑即白思考改善法
在上一篇文章 初步了解完美主義後,接下來要和大家分享的是 3 個阻礙我們成長的障礙,藉此來好好認清自己的問題點在哪。 完美主義阻礙我們的三個心態 完美主義有時能讓人進步,但高標準加上害怕犯錯,卻讓更多人不敢踏出第一步,今天想告訴你,完美主義其實是可以改變的,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最好的改變就是覺察
完美主義可能會阻礙我們的進步,所以在今天的分享裡,想和大家一起探討什麼是完美主義以及我們可能會遇到的挑戰,最後分享我自身克服完美主義的經驗。其實完美主義的這個主題很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後面會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大家走出這個困境。 在現代的社會中,我們經常被要求達到完美的標準,好像只有完美
在 Netflix《致富攻略》的影集中,不斷強調「首要投資標的是自己」這件事,有一項研究數據指出:金錢能讓我們快樂,不過大於 75,000 美金(約 231 萬台幣)就會漸漸無感。早在 2010 年的研究就發現,「情感幸福」的高峰值是 75,000 美金,但是如果用「生活滿意度」來衡量,不管是年薪
剛到美國的第二個禮拜就確診了😢,在家休養的時間裡,打開 Netfliex 看到一部影集《致富攻略》,光是它的影片介紹就很吸引人,它說:「我們都是金錢的俘虜,但情況不盡然得如此。財務專家 Ramit Sethi(拉米特・塞提)與美國各地民眾合作,協助他們登峰致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職場上,每個人都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這不僅僅是關於薪資、福利或工作環境,更涉及到自我品牌的建立。了解自己的職場身份,並且根據自身目標進行調整,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定位自己並提升職場競爭力。本文將探討如何透過「人設思考法」來打造職場品牌,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發現你身上的天賦是此生一個人非常重要的任務,在學校我學程式設計,可是我的左腦非常不好使,因此學習過程非常痛苦,至今我很少透露這個秘密,因為會嚇到他人,實在是因為我的電腦技能實在太讓人恥笑了,所以說,如果我們都能提早認識到自己天賦,去打磨、去使用,那人生的樣貌將會有多麽的不一樣,肯定會活的很像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職場教練教導我三個重要事情的文章,在教練的幫助下,我發現自己對工作的真正感受,並學會瞭如何達到自己的理想職場。文章分享了我從教練那裡學到的寶貴經驗和策略。
Thumbnail
作者介紹瞭如何從『為了改變自己而努力』轉型成『為了發揮才華而努力』的過程。他分享了一些重要的公式和圖解,幫助讀者更容易地找到想要做的事。同時,書中提到了找出喜歡的事和擅長的事之前,先找出『擅長的事』的重要性,並且強調瞭如何將興趣轉為收入進而進入無限成長迴圈。這篇文章充滿豐富而有系統的內容,值得一讀。
Thumbnail
前言 世界需要的是「你」,而不是你認為「應該成為」的人 在職涯轉換之際,這本書正是我在翻閱的書籍。 作者是一名美國的職涯規畫師,曾經從公司助理成為了五角大廈中的年輕主管,是她的夢幻職業。然而當她開始工作之後,感受到的種種痛苦和不協調,迫使她思考這是否真為她所追求的。 也因為這段經歷,使他成了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職涯定位與自我探索的文章,分享了作者對於自己職涯的思考與定位,並探討了定位力、專業力、行動力、影響力和變現力等方面的內容。
Thumbnail
作家黃麗群在「抱住那個問題」中提出一個問題:「職業這件事,是一個人成立自我景觀最重要的根系嗎?」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如何從追逐卓越的菁英形象到改變心態,實現快樂的自己。文章中提到的關鍵字有企業教練、工作效能、自我覺察、自我價值。
Thumbnail
我們在生活當中,可能會遇到一些瓶頸,像是經常有人會說:「我不知道自己在幹嘛」、「我對生活好像失去了熱情」,此時如果找到一個不錯的「人生教練」,就有機會幫你梳理現狀、排解問題,並幫助你找到人生下一個目標或新的方向。 關於「人生教練」(Life Coach)的起源,大部分公認的版本是 1980 年
Thumbnail
這本書探索工作背後的真正目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自我認知三角形和工作範圍三角形。書中進一步討論了三個常見的錯誤路標:追求完美、僅追求興趣和金錢。以及拼圖大學的概念,強調工作是一場終身學習的旅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職場上,每個人都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這不僅僅是關於薪資、福利或工作環境,更涉及到自我品牌的建立。了解自己的職場身份,並且根據自身目標進行調整,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定位自己並提升職場競爭力。本文將探討如何透過「人設思考法」來打造職場品牌,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發現你身上的天賦是此生一個人非常重要的任務,在學校我學程式設計,可是我的左腦非常不好使,因此學習過程非常痛苦,至今我很少透露這個秘密,因為會嚇到他人,實在是因為我的電腦技能實在太讓人恥笑了,所以說,如果我們都能提早認識到自己天賦,去打磨、去使用,那人生的樣貌將會有多麽的不一樣,肯定會活的很像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職場教練教導我三個重要事情的文章,在教練的幫助下,我發現自己對工作的真正感受,並學會瞭如何達到自己的理想職場。文章分享了我從教練那裡學到的寶貴經驗和策略。
Thumbnail
作者介紹瞭如何從『為了改變自己而努力』轉型成『為了發揮才華而努力』的過程。他分享了一些重要的公式和圖解,幫助讀者更容易地找到想要做的事。同時,書中提到了找出喜歡的事和擅長的事之前,先找出『擅長的事』的重要性,並且強調瞭如何將興趣轉為收入進而進入無限成長迴圈。這篇文章充滿豐富而有系統的內容,值得一讀。
Thumbnail
前言 世界需要的是「你」,而不是你認為「應該成為」的人 在職涯轉換之際,這本書正是我在翻閱的書籍。 作者是一名美國的職涯規畫師,曾經從公司助理成為了五角大廈中的年輕主管,是她的夢幻職業。然而當她開始工作之後,感受到的種種痛苦和不協調,迫使她思考這是否真為她所追求的。 也因為這段經歷,使他成了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職涯定位與自我探索的文章,分享了作者對於自己職涯的思考與定位,並探討了定位力、專業力、行動力、影響力和變現力等方面的內容。
Thumbnail
作家黃麗群在「抱住那個問題」中提出一個問題:「職業這件事,是一個人成立自我景觀最重要的根系嗎?」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如何從追逐卓越的菁英形象到改變心態,實現快樂的自己。文章中提到的關鍵字有企業教練、工作效能、自我覺察、自我價值。
Thumbnail
我們在生活當中,可能會遇到一些瓶頸,像是經常有人會說:「我不知道自己在幹嘛」、「我對生活好像失去了熱情」,此時如果找到一個不錯的「人生教練」,就有機會幫你梳理現狀、排解問題,並幫助你找到人生下一個目標或新的方向。 關於「人生教練」(Life Coach)的起源,大部分公認的版本是 1980 年
Thumbnail
這本書探索工作背後的真正目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自我認知三角形和工作範圍三角形。書中進一步討論了三個常見的錯誤路標:追求完美、僅追求興趣和金錢。以及拼圖大學的概念,強調工作是一場終身學習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