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5|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沒有公平】

●公平從頭到尾都是個假議題。

孩子從頭到尾都沒有要「公平」。

孩子要的是「特殊待遇」。

 

燁的暑假…還沒開學(雖然快了但還沒XD)

妞的幼兒園~早就已經開始上課了。

 

前幾日燁的V阿姨帶他一起去聚會,妞因為要上課,無法跟去聚餐。燁因而在親戚家多留宿一晚,妞則只得先回家。

 

晚上視訊時V阿姨問我:

「我帶燁去、沒帶妞去? 這樣妞會不會覺得不公平?」

 

我回:『妳放心~妞應該不會。』

 

妞在我身後聽見了,果然直奔到螢幕前,快樂地回應V阿姨:「不會呀!我很開心!阿姨妳看!這是我的新聯絡簿… (後面省略100句) 。」

 

妞開心地在視訊這端,熱情地跟V阿姨分享她在學校發生的趣事。

 

我跟V阿姨說:

『如果妳是帶妞去吃飯,燁因為要上課得先回來,那燁應該就會覺得不公平!』

 

視訊的那一端,V阿姨轉頭問燁:

「是嗎?燁燁?如果我帶妞去,而你得回家上課,你會覺得不公平嗎?」

 

燁靦腆的點頭,一直笑:

「會!當然會!而且我會很、生、氣!!!」

 

燁真誠實。誠實得真可愛!

但你看出來了嗎?燁根本是兩個標準xddd

 

 

●公平從頭到尾都是個假議題。

 

燁從頭到尾都沒有要「公平」。

 

孩子要的是「特殊待遇」。

 

當他有「特殊待遇」而妹妹沒有時,他壓根不會覺得哪裡有不公。而若妹妹有「特殊待遇」、他卻沒有時,他就會感到憤恨不平、生氣難過很久。

 

妞的心是滿的,因此她很少覺得”不公平”。

 

若能跟著阿姨去聚餐,她開心享用;若因必須上學而得先跟媽媽回家、不能去吃大餐,她就當作是跟媽咪多了單獨約會的時光。

 

怎麼會這樣?

 

跟孩子的 #天生氣質 也許有關,但我認為,跟孩子的經驗、及家庭中如何跟孩子應對,有更大的關聯。

 

在自我鼓勵的成長課程中,我花了一整堂課的時間,在談阿德勒心理學中的「#出生序」,讓大家了解,父母與孩子間的互動,如何對孩子造成性格上的影響。

 

很常見的其中一種狀況就是:大寶會在二寶出生後,感到自己被「推下王位」,心中因而種下一種「不公平」的「被剝奪」感,尤其如果兩個孩子的年齡越相近,這樣的狀況會更明顯。

 

燁和翎就是如此,他們才差2歲3個月。

 

媽媽前輩們教的:在老二出生時買個禮物送老大,告訴他說是老二送他的、請親友來看老二時,也要帶一份禮物送老大、要多陪伴和擁抱老大…等,這些我聽到的、知道的、該做的、能做的,在妞出生的那一年,我都盡我所能地做給老大了!

 

但,以事後論來看,在燁心中,手足的誕生似乎還是為他種下了「不公平」的感受。

 

6年前的我對阿德勒心理學、和手足競爭這一議題,還沒有那麼深入的探究,沒有意識到:

 

原來,媽媽和孩子們相處的「日常生活」,才是真正影響手足感情的考驗。

 

我的一舉一動、我對嬰兒的照顧,大寶都看在眼裡,並有「他自己的解讀」。

 

如果當時我更熟悉「#家庭星座」對孩子的影響,我會更細緻、更多地照顧燁的感受。

 

燁呢?他自己也知道,他有兩個標準。

 

我與他聊過幾次,他說他也不願意,但他就是”沒辦法”。他就是很在意比起妹妹,他是不是得到更多?

 

有趣的是,就我觀察燁跟同儕之間的相處,他對同學,就沒有這種「雙重標準」,得失心也沒那麼重、情緒也不那麼容易被同學影響。

 

這幾年在用心刻意的調整下,燁和妞的相處已從”競爭模式”進步到比較像是”朋友”了,多數時候感情都很不錯,雖然偶爾還是會有競爭感跑出來,不過整體來說,相較於3~4年前兩人的相處,已有相當大的進步。

 

只是若要”根除”燁潛意識裡「妹妹把爸媽對我的愛與關注分走了」遺留下來的影響,和那種「不公平」的感覺,除了要持續下功夫讓孩子感受到愛之外,我想,也需要時間和耐心,等待燁的成長和成熟,慢慢發酵。

 

無論如何,我很早就決定:不再在「公平」這個議題上跟孩子們工作。

 

因為 #不論我怎麼做孩子都不會覺得公平的。

 

當我越努力做到「公平」,其實就間接強化了孩子持續跟手足「比較」的心理,孩子也變得更「計較」,和更自我。

 

那怎麼辦?

 

我的做法是,跟孩子們坦承:

「媽媽沒辦法公平,但是媽媽很愛你們。雖然我沒辦法公平,不過我會盡量做到平等。」

 

●公平代表,大家得到的份量「一樣」多;

●平等代表,大家得到自己「需要的」份。

 

「媽媽不會給你們一樣多,因為你們的食量不一樣、喜好不一樣、標準也不一樣。」

 

媽媽不會在買新鞋給燁的時候,也買一雙新鞋給妞。

你有我也有,這叫公平。

誰需要,就只買給誰,這叫平等。

 

可是,只「平等」而不「公平」,孩子會有情緒、會鬧脾氣啊?

 

是的,就讓孩子去經驗他的情緒吧。

 

畢竟,就算你「公平」了,孩子也一樣會有情緒的不是嗎?因為他會覺得你「不公平」。

 

何況,這個世界什麼時候公平過了?

 

但是縱使世界從來不公平,我們一樣可以積極面對,懷抱著感謝的心意、跟自己比而不跟他人比,這才是我期待自己帶給孩子的心態。

 

養育孩子,若要追求公平,那不但照顧者會很辛苦,孩子也永遠不會滿足的,因為每個孩子心中對「公平」都有不同的定義。

 

找到孩子真正「在乎」的是什麼,滿足他真正「需要」的。也許是關注、也許是作主、也許是認可…每個孩子需要的比例都不一樣,滿足孩子真正需要的,我們就是做得非常好的父母了。

 

只是在表面的物質上追求公平,孩子不會有感到知足的一天,總有一天妳也會做到委屈、心累的。

 

#媽媽無法公平但媽媽盡量做到平等

#當孩子心是滿的就不會覺得不公

#持續灌溉孩子的渴望才是解決不公平議題的究竟之道

 

最後,我有沒有期許自己對孩子「公平」的時候?

有~

 

只在一種情況下,就是:

如果東西是「想要」的、而非「需要」的,我就會期許自己「公平」。

 

不論是大人自己想要買送給孩子的、或是孩子因主動開口而要到了他「想要」的東西,就得「老大有、老二也要有」。

 

也就是,當大人我們自己「想要」買非生活必需品送給孩子(就是娛樂或療癒類小物),而非「需要」類別的東西時,我就會追求「公平」了!也就是,兩個都要有才行。

 

不過呢,兩份孩子「想要的」東西,依舊很有可能是不同的物品,因為孩子的喜好不同,「想要」的東西也就不同。

 

例如,我會在與孩子們小小分離的小別勝新婚後,買兩份一模一樣的糖,送給兩個孩子;也可能會買一個公主週邊送妞、一個寶可夢週邊送燁,以投其所好的方式,分別送他們「想要」的、不同的禮物。

 

但是若是在日常生活中,我真的非常少會買「想要的」東西給孩子,基本上買的都是他們「需要的」。

 

你可能會問,但孩子在「日常」中,還是會有很多「想要」的東西啊,那怎麼辦?

 

Well…他們有的是零用錢呢!

(那又是另一個議題了)

 

圖為我之前在參加台灣阿德勒心理學會-親師諮詢師培訓時,偉志老師分享的圖。

 

我很喜歡以這張圖來跟孩子說明「公平」和「平等」的不同。對孩子來說,這張圖是很好說明和理解公平與平等不同的方式,也跟大家分享。

 

別再苦苦追求「公平」了。我們一起當「平等」的父母吧!

 

#高小露的阿薩母教養

#高小露高佳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