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員單身時代來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一陣子衛生福利部邀請我去演講,原先承辦官員指定的題目是希望我講「練習一個人的生活」,大概他們觀察到社會趨勢已逐漸朝向終身單身,往一人一戶的方向前進,所以一個人生活的練習也是新時代的課題。

    不過在演講前幾天,承辦單位有點不好意思地跟我說,後來長官在核示時,認為這個題目若被外界知道了,恐怕會誤以為衛福部在鼓勵單身,觀感不好,怕橫生枝節,所以建議改題目。

    其實還蠻可惜的,獨居是每個人都要關心的新議題,因為從家庭、職場到社會,食衣住行育樂各領域都不斷在加速個別化,甚至AI的技術,也推波助瀾,積極且有效率的對所有「個」別化進行優化,往往虛擬的程式比我們家人、伴侶,甚至我們自己還了解我們。一個人不只可以活得下去,甚至還比跟別人一起住過得更好更有品質。

    一個人過生活不是我們印象中可憐被孤立遺棄的人,相反的,一個人住也許代表的是自由獨立的自主生活。

    從數字來看,內政部的住宅統計,一人一戶的數目已近全住宅戶的一半,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增加中、而且國發會也預估到了2030年,全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會有八成是獨居老人,但是獨居生活是要事先練習的,不然很容易陷入健康風險,如國民健康局的調查,近七成65歲以上的長者幾乎足不出戶。

    便利的數位消費時代,正是一個人居住最大的陷阱,因為太方便,我們不必出門就可以完成一切生活所需的採購,包括休閒娛樂也百分之百可以從網路的影音視頻得到滿足,所以沒有預做準備的話,很可能一獨居不小心就會成為宅男廢女。

    日本每年都有四萬多人是死亡四天以上才被人發現,他們給了一個名詞,叫做孤獨死。雖然近年孤獨死也逐漸從負面形容變成正面的「好死善終」的期待,一個人默默死掉,至少可以免除被人急救而必須在醫院插管,折磨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延長死亡時間的痛苦。

    如何能夠活出一個人生活的好處,而不是陷入到孤獨寂寞的痛苦中,的確是必須練習的。

    日本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說:「結婚也好,不結婚也好,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的確,即使結婚,只要活得比伴侶久,最後就會是一個人。

    所以在還沒有一個人住的時候,就要開始練習一個人旅行、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上餐廳、練習一個人獨處時自我取悅的能力,練習不受別人眼光的干擾……

raw-image

 練習一個人的生活

    最近隨手翻閱一本過期的雜誌,赫然發現有位著名的社會評論家在文章中說:「台灣的離婚率是世界第二高。」嚇了一跳的原因是感覺上周遭已離婚的朋友雖然有,但是好像也沒有太多,也不知道那個統計是哪一年或以哪個年齡層為對象。

    不過不管是離婚還是還沒結婚,正如同日本社會學者上野千鶴子在「一個人的老後」書中寫的:「結婚也好,不結婚也好,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這本書在2007年出版,暢銷破百萬冊,也揭開一個嶄新的社會現象,日本在這二年已邁入全人口中有半數處於沒有婚姻狀態的社會,因此有所謂「全員單身時代來臨」。

    單身也意味著獨自一人居住的可能性,在台灣這個數字也年年攀升,依財政部的納稅資料顯示,單身報稅人口早已過半數,而依內政部住宅的統計,今年一人一戶的數目也接近全住宅戶數的一半。其實全世界各大城市在多年前單身獨居戶早已高達六成以上,而依行政院國發會預估十年後(2030年)全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有八成是獨居老人。

    當然,獨居不是老人的專利,各個年齡層一個人住的比例全世界都在迅速增加中,正如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所觀察到的:「年輕人想要一個人生活,中年人愛上一個人生活,老年人無奈必須一個人生活。」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或適合一個人過生活,但是要自在快樂地過獨居生活絕對有方法,但是也要預作準備與練習,不然等到因各種措手不及的意外發生,被迫獨居而成宅男廢女或獨居老人就慘了,依國民健康局最近的調查,台灣有六成的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幾乎足不出戶,當少了運動也欠缺人際互動之後,失智失能的比例會大幅增加,也可能形成日本人所說的一個人住的無緣社會,甚至日本每年有高達四萬多人是孤獨死,也就是死後四天以上才被人發現。

    對於上班族或身強力壯的中壯年來說,獨居是很快樂的,因為一個人住很舒服,家裡怎麼布置擺設都可以,東西用完收不收也無所謂,生活起居作息也隨自己高興,不用遷就別人,不必聽人在旁邊嘮嘮叨叨,而且現代的都會生活很適合獨居,想買什麼上網就行,食衣住行日常所需在家就可以完全搞定,而且有無數的影音串流平台,付少少的訂閱費,精彩的高品質娛樂無限供應,包括現在有無數的怎麼追都追不完的各國影片與連續劇,只恨時間不夠自己一個人窩在家中享受。

    但是這麼便利的數位消費時代,正是一個人居住最大的陷阱,因為當你有工作,所以勢必要出門去面對許多人際關係時,還不會有什麼後遺症,反而一個人住是珍貴的獨處時間;然後退休初期,身強力壯行動自如時,還會出門旅行見見老朋友,但是當行動不便或身體衰弱時,網路的方便與線上的影片,不知不覺就會把我們變成國民健康局統計中足不出路的族群了。

    因此除了透過網路與遠地的老同學、家人或老朋友隨時保持聯絡之外,還要練習參加街坊鄰居及社區所舉辦的活動,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當生活中有些緊急事情時,熟識的街坊可以提供莫大的幫助,而且人的幸福感與生命意義,往往也來自人與人實際的互動。如果體力還行,最好也能參加一些社團,不管是興趣才藝方面的,還是社會公益性的,或是宗教信仰的都好,要提醒自己必須從年齡或體力還行時,就維持與不同的團體互動。

    一個人居住的練習,還可以從一個人的旅行,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上餐廳吃飯來試試是不是能夠很自在與自己獨處,練習不受別人眼光來干擾,不要讓「為什麼找不到人願意陪我」「為什麼沒人在乎我」「為什麼沒人愛我」這些負面情緒侵蝕了我們的精神活力,為了以後勢必來到的一個人生活,一定要先練習一個人獨處時自我取悅的能力。

    我自己都是透過閱讀書本來享受獨處的時間,覺得閱讀跟看影片追劇很不一樣,因為影片先天設計就是吸引我們一直看下去,所謂「沉迷」,意思就是自我的喪失,而閱讀書本是主動的,是能從書中觀照到自己的內在心靈,並且在停頓與思索中可以讓我們發現之前所未見的自己。

    而且一個人居住的練習,最重要的是無論如何,一定要維持正常的作息,這是身心靈健康非常重要的基礎,而且要維持居住空間的清爽,除了基本的清潔衛生之外,物品也要定期斷捨離,透過整理不斷地檢視自己過去與現在的生活及人際關係,而且舒服的居家空間會讓我們精神振奮起來,有動力回應內心的渴望及參與社會,而且,整潔的居家也讓我們敢邀請朋友到家裡,這種親密感是人的幸福來源,不是再多的金錢能達到的。相反的,紊亂的生活空間只會讓我們逃避到銀幕裡的虛擬世界,沉迷後懶得做其他任何事情。

    除了自己要事先練習一個人的生活外,我們也要主動觀察是否自己的親戚或朋友已經在獨居中,適時提供些建議和協助。比如說,各縣市社會局都已開辦緊急救援服務,免費為獨居老人的家中安裝通報的機器與可隨身攜帶的按鈕,可以24小時跟服務中心聯絡,當有意外發生時可以提供緊急支援或救護車,並且通知緊急聯絡人。

    總之,一個人生活絕對不等於寂寞與孤獨,但是我們一定要主動練習,為自己安排生活節奏,一方面保持社會連結,另一方面又不會失去獨處的好處,那麼一個人生活就將是生命最棒的一段時光了。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看了天下雜誌採訪麻省理工學院的黃亞生教授,談到他最近的新書「EAST的起落」,深有所感。 書名的EAST並不是「東方」的意思,而是四個英文單字,E是科舉,A是專制,S是穩定,T是科技。他認為共產黨能夠維持長久的穩定,跟自古以來的科舉文化有關。在千年科舉制度影響之下,人人崇拜權威,沒有抽象思維和
這十多年來,只要我一出新書,就會接到來自飛碟廣播電台宜蘭分台的主持人彭瀞儀的電話邀訪,因為她提問的問題都很有深度(表示很仔細地閱讀過這本書),讓我留下很好的印象。因此三年前,她建議是否能當每個月固定採訪的來賓,我也就欣然同意。 每個月都要訪問,我出書的速度沒那麼快,瀞儀就會從我臉書或部落格寫的文章
在數位時代出生成長的孩子,跟長輩的確有很多的差異,單以認知學習方面來說,他們能快速地在網路上搜尋訊息,瀏覽掃描與快速辨識選擇的能力也遠遠超過長輩,常打電玩的孩子周邊視野以及偵測物件的能力也較好,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好處是否重要到值得犧牲大腦在閱讀、持續專注力與思考力……這些領域的發展呢?   
有人說今天七夕是華人的情人節,但是一般情人還是會以二月十四日的西洋情人節來表達情意。 有學者認為,情人節不該是牛郎織女相會的七夕,而是應該訂在上巳節(農曆三月三日),應為早在唐朝,到了上巳這個節日時,就像現代學生辦聯誼一樣,是古代未婚男女可以大大方方一起出遊踏青的日子,甚至大家自由自在地在廣場空地
長生不老是人類自古以來追求的夢想,不過在科技文明進步的現代,我們知道夢想終歸是夢想,只存在於神話故事裡。     不過在近三十年前有學者偶然發現,居然真的有一種動物是長生不老的,這也是一百多萬種動物中,目前唯一確定會長生不老的動物。     1992年有個負責飼養水母的學生,發現水槽裡原本養的燈
天下雜誌的編輯顧問黃哲斌這幾年在雜誌上的專欄,常常以觀察當下的媒體現況與分析將來的媒體趨勢為主題。 最近一篇寫到「網路社群與現實混成一團,讓人愈來愈厭倦,有少年約定聚會時放下手機,甚至改用不能上網的翻蓋式手機」他認為下一個如同臉書般的盛世恐怕很難再有。 社群媒體剛出現時,承諾一個「更開放、更連結
最近看了天下雜誌採訪麻省理工學院的黃亞生教授,談到他最近的新書「EAST的起落」,深有所感。 書名的EAST並不是「東方」的意思,而是四個英文單字,E是科舉,A是專制,S是穩定,T是科技。他認為共產黨能夠維持長久的穩定,跟自古以來的科舉文化有關。在千年科舉制度影響之下,人人崇拜權威,沒有抽象思維和
這十多年來,只要我一出新書,就會接到來自飛碟廣播電台宜蘭分台的主持人彭瀞儀的電話邀訪,因為她提問的問題都很有深度(表示很仔細地閱讀過這本書),讓我留下很好的印象。因此三年前,她建議是否能當每個月固定採訪的來賓,我也就欣然同意。 每個月都要訪問,我出書的速度沒那麼快,瀞儀就會從我臉書或部落格寫的文章
在數位時代出生成長的孩子,跟長輩的確有很多的差異,單以認知學習方面來說,他們能快速地在網路上搜尋訊息,瀏覽掃描與快速辨識選擇的能力也遠遠超過長輩,常打電玩的孩子周邊視野以及偵測物件的能力也較好,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好處是否重要到值得犧牲大腦在閱讀、持續專注力與思考力……這些領域的發展呢?   
有人說今天七夕是華人的情人節,但是一般情人還是會以二月十四日的西洋情人節來表達情意。 有學者認為,情人節不該是牛郎織女相會的七夕,而是應該訂在上巳節(農曆三月三日),應為早在唐朝,到了上巳這個節日時,就像現代學生辦聯誼一樣,是古代未婚男女可以大大方方一起出遊踏青的日子,甚至大家自由自在地在廣場空地
長生不老是人類自古以來追求的夢想,不過在科技文明進步的現代,我們知道夢想終歸是夢想,只存在於神話故事裡。     不過在近三十年前有學者偶然發現,居然真的有一種動物是長生不老的,這也是一百多萬種動物中,目前唯一確定會長生不老的動物。     1992年有個負責飼養水母的學生,發現水槽裡原本養的燈
天下雜誌的編輯顧問黃哲斌這幾年在雜誌上的專欄,常常以觀察當下的媒體現況與分析將來的媒體趨勢為主題。 最近一篇寫到「網路社群與現實混成一團,讓人愈來愈厭倦,有少年約定聚會時放下手機,甚至改用不能上網的翻蓋式手機」他認為下一個如同臉書般的盛世恐怕很難再有。 社群媒體剛出現時,承諾一個「更開放、更連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獨自在疾病與老年中面對孤獨的挑戰,包括作者對社會福利系統與獨居老人的看法,從個人經歷中反思孤獨死的現象。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單身或不生育,這使得獨居老人的問題日益凸顯。作者呼籲社會應加強對獨居老人的關懷與支持,以減少他們在生命最後一哩路上的孤獨。
Thumbnail
單身生活 單身生活,已經成為現代年輕人中愈發普遍的選擇或現象。隨著社會和經濟的快速變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達到適婚年齡時,依然選擇單身生活。原因可能多種多樣,但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他們面臨的現實條件和社會壓力,導致他們難以步入婚姻,或乾脆選擇不結婚。 經濟壓力:無法承擔的家庭夢 首先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老人獨居戶數量在過去十年增長了近八成。這一趨勢導致「孤獨死」案例的頻繁發生,僅新北市去年就曾在一天內報告了三起孤獨死事件。本文將探討老人獨居現象的原因、社會影響及可能的對策。
Thumbnail
少子化是許多國家現在積極面對的問題,但多數國家投入資源、卻沒有什麼進展。而許多人保持單身,是惡化少子化的最關鍵原因。前陣子有看到統計說,在台灣,有結婚的人多數還是會生小孩,頂多是比以前少生。但晚婚、不婚的人,就幾乎沒有生小孩了。
前言 「婚內獨活」又名「婚內單身」(有人稱之為"偽單身"),簡單說:兩人有婚姻關係,有在一起的快樂和依存,但依然保有單身(或獨立生活)的自由和空間。上網查找,此種生活方式好像日益受到重視,尤其是退休或家中僅剩兩老之時。網路上提及或建議的大多是三或四天分居、四或三天生活在一起。因為分居所以各自有各自
Thumbnail
婚禮上以「你完整了我的生命」作為愛語?種種貶抑,讓人不禁想高呼:「單身就真的那麼糟嗎?」 單身被貼上負面標籤,或許因為它總跟「寂寞」有所牽扯。然而綜觀歷史,儘管寂寞確實會引發痛苦,但過去當人們感到寂寞時,他們決定進入人群,而不是設法與他人建立婚戀關係。寂寞和愛情的連結,其實是相當近代的產物。
Thumbnail
有女網友在網路討論區問大家:「對愛情已沒有期待,打算單身一輩子,不知道要做好什麼準備?」此問題熱烈引起網友的討論。網友表示「個性要很獨立,凡事都要自己來。」「同婚合法後,和閨密同住,互相享有配偶在法律上的權利。」「怕孤獨一人死在家中,已和單身好友約好住附近互相關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觀察了現代社會中孤單一人的情況,包括在不同地點和場合觀察到的人們。文章探討了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並提出了對此現象的觀點和見解。
Thumbnail
獨自生活在現今社會已經變得很常見,但隨著年紀增長,自由可能並不是唯一的追求。這篇文章探討了獨自生活中的自由與安心感,以及在關係中展現真實自我的渴望。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獨自在疾病與老年中面對孤獨的挑戰,包括作者對社會福利系統與獨居老人的看法,從個人經歷中反思孤獨死的現象。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單身或不生育,這使得獨居老人的問題日益凸顯。作者呼籲社會應加強對獨居老人的關懷與支持,以減少他們在生命最後一哩路上的孤獨。
Thumbnail
單身生活 單身生活,已經成為現代年輕人中愈發普遍的選擇或現象。隨著社會和經濟的快速變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達到適婚年齡時,依然選擇單身生活。原因可能多種多樣,但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他們面臨的現實條件和社會壓力,導致他們難以步入婚姻,或乾脆選擇不結婚。 經濟壓力:無法承擔的家庭夢 首先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老人獨居戶數量在過去十年增長了近八成。這一趨勢導致「孤獨死」案例的頻繁發生,僅新北市去年就曾在一天內報告了三起孤獨死事件。本文將探討老人獨居現象的原因、社會影響及可能的對策。
Thumbnail
少子化是許多國家現在積極面對的問題,但多數國家投入資源、卻沒有什麼進展。而許多人保持單身,是惡化少子化的最關鍵原因。前陣子有看到統計說,在台灣,有結婚的人多數還是會生小孩,頂多是比以前少生。但晚婚、不婚的人,就幾乎沒有生小孩了。
前言 「婚內獨活」又名「婚內單身」(有人稱之為"偽單身"),簡單說:兩人有婚姻關係,有在一起的快樂和依存,但依然保有單身(或獨立生活)的自由和空間。上網查找,此種生活方式好像日益受到重視,尤其是退休或家中僅剩兩老之時。網路上提及或建議的大多是三或四天分居、四或三天生活在一起。因為分居所以各自有各自
Thumbnail
婚禮上以「你完整了我的生命」作為愛語?種種貶抑,讓人不禁想高呼:「單身就真的那麼糟嗎?」 單身被貼上負面標籤,或許因為它總跟「寂寞」有所牽扯。然而綜觀歷史,儘管寂寞確實會引發痛苦,但過去當人們感到寂寞時,他們決定進入人群,而不是設法與他人建立婚戀關係。寂寞和愛情的連結,其實是相當近代的產物。
Thumbnail
有女網友在網路討論區問大家:「對愛情已沒有期待,打算單身一輩子,不知道要做好什麼準備?」此問題熱烈引起網友的討論。網友表示「個性要很獨立,凡事都要自己來。」「同婚合法後,和閨密同住,互相享有配偶在法律上的權利。」「怕孤獨一人死在家中,已和單身好友約好住附近互相關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觀察了現代社會中孤單一人的情況,包括在不同地點和場合觀察到的人們。文章探討了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並提出了對此現象的觀點和見解。
Thumbnail
獨自生活在現今社會已經變得很常見,但隨著年紀增長,自由可能並不是唯一的追求。這篇文章探討了獨自生活中的自由與安心感,以及在關係中展現真實自我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