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親子教育問題談父母的「角色」》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首先,要說明身分與角色的差別。父親、母親是我們的身分,至於我們是一個什麼樣的父親、什麼樣的母親,才是角色。所以兩者的差別,主要是在於我們是以什麼樣的態度在看待父親、母親這個身分,以及我們做了些什麼、怎麼做的。

至今我還記得,年輕的時候,台灣某個品牌汽車的電視廣告曾經出現這麼一句話:「我是當了爸爸之後才學做爸爸的。」

的確,我們都是有了孩子之後才會面臨這個課題:『如何做一個稱職的父母』。但是您可曾想過,為什麼在我們漫長的學校生涯中都不曾有過類似「如何扮演好人生中的某種角色」這樣的課程。 是這個問題不重要,從我們的父母身上我們就可以學到,還是因為這門課不是靠理論知識的講解就能達到學習的目的,學校是傳授知識的地方,有好成績,能考上理想的學校才是目標?

其實不論原因是什麼,只要我們想要成立家庭、生兒育女,我們都應該自問是否意識到自己該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是否認真思考過要學習如何成為稱職的父母。

無可否認的,家庭裡一旦有了孩子,孩子便是每個家庭的重心,孩子的教育和健康是每位父母最關心的話題。但是在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的時候,人們往往聚集孩子身上。

我們是否應該思考把關注的焦點從孩子的身上轉移到父母的角色上來。畢竟孩子是被動的接受教育,父母除了是身教、言教者,同時也是影響孩子人格發展的人,親子教育的問題往往要在父母的身上找答案。

因此,父母的角色職能,我想,最基本的就是:「教導」、「引導」和「領導」;隨著孩子的心智,從幼稚到成長,先教導他們知道什麼是對的,再引導他們思考什麼是對的,然後以身作則領導他們做對的事。

身為人父、人母,從備孕期間開始到孩子成人獨立,親子教育的責任才終於結束。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生活領域各有著不同的角色,這個角色也隨著生命成長或生活領域的落幕而消失,然而父母的角色卻依舊存在。這也就是我將「角色」列入《生涯學》,成為終身學習課題之一的原因。

以生涯教育為主題的課程規劃與心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一位男士向一位英文老師告白。 老師說:……
生命像沙漏,是個歷程不是目的,如果一定要說個目的,那該是讓這歷程過得美好。 不要草率,也不要輕言放棄,因為生命是我們僅有的一次機會。
神往往會透過磨難來告訴我們:「人啊!要相信你自己。」 原來,神不是那尊雕像,是我們內心潛藏的能量。
劍是殺人用的,正義是你嘴裡說的,別人只看到你用劍見殺人,看不到你所說的正義。
檜木,從一顆種子它就是檜木,很珍貴的樹種,不必懷疑。但是能否成材,還要看它在什麼環境裡成長。
有一位男士向一位英文老師告白。 老師說:……
生命像沙漏,是個歷程不是目的,如果一定要說個目的,那該是讓這歷程過得美好。 不要草率,也不要輕言放棄,因為生命是我們僅有的一次機會。
神往往會透過磨難來告訴我們:「人啊!要相信你自己。」 原來,神不是那尊雕像,是我們內心潛藏的能量。
劍是殺人用的,正義是你嘴裡說的,別人只看到你用劍見殺人,看不到你所說的正義。
檜木,從一顆種子它就是檜木,很珍貴的樹種,不必懷疑。但是能否成材,還要看它在什麼環境裡成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成為父母,是一輩子的學分。這門課,沒有教材,沒有考試,卻是我們一生中最艱難也最溫柔的試煉。假如每個人能在準備好後才迎接孩子,也許會有更多生命能在深厚的愛中成長。 當孩子還小,我們給予穩定的生活,早睡早起,營養豐富。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其實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守護。睡眠充足,孩子的心情才會平和;飲食均
Thumbnail
對小孩來說,父母的樣子,就是他們最初對於長大後的想望。 比起一個偉大的媽媽,我更想當一個快樂的媽媽,因為我想給孩子一個活著是快樂的盼望。
Thumbnail
當孩子出生後,母親的身份逐漸取代了個人身份,生活重心圍繞著小孩。然而,教育體系仍未充分考慮雙薪家庭的需求,這需要我們對傳統觀念進行反思。每位媽媽都應該在繁瑣的角色中找到自我,不必隨波逐流,堅持自己的價值觀,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Thumbnail
為人父母,不是工作,不是木匠做桌子;為人父母,是園丁種花,給予他們成長所需要的環境,使孩子長成獨特的自己。 《園丁與木匠》這個書名非常形象地反映了書中的核心理念。艾莉森‧戈普尼克教授在書中提出,為人父母的角色更像是園丁,而不是木匠。這個比喻的背後有著深刻的含義
Thumbnail
文章中,作者回顧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及其對父職的理解與實踐。通過反思早年的遺憾與未滿足的期待,作者探討瞭如何透過學習與成長來成為更好的父親,以及對自己的照顧與愛的重要性。文章以父親節為背景,分享了陪伴孩子的喜悅與心路歷程,並強調與他人建立真誠的聯結。這份對父親身份的反思,對許多父母而言是具啟發意義的。
現代社會中,許多父母忙於工作和生活,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成長與修養。他們認為只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孩子就會擁有幸福的未來。然而,這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父母自身的榜樣作用。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等你當家長你就知道了。 這句話,希望在此能提供些新的觀點與思考 關於為什麼我們這一輩人不再像以前一樣將生兒育女當作義務 關於為什麼為什麼會不斷重複父母的養育模式 因為「養育」不是對應他人(孩童)所產生的行為 而是基於我們個體的人性
Thumbnail
領導與育兒的角色融合,顯示新時代的角色理解與必備特質,用以建立基於信任和尊重的互動模式。 探討領導者和父母的角色如何相互影響和學習,且需對被領導者以身作則,行為模範勝過言語教導。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成為父母,是一輩子的學分。這門課,沒有教材,沒有考試,卻是我們一生中最艱難也最溫柔的試煉。假如每個人能在準備好後才迎接孩子,也許會有更多生命能在深厚的愛中成長。 當孩子還小,我們給予穩定的生活,早睡早起,營養豐富。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其實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守護。睡眠充足,孩子的心情才會平和;飲食均
Thumbnail
對小孩來說,父母的樣子,就是他們最初對於長大後的想望。 比起一個偉大的媽媽,我更想當一個快樂的媽媽,因為我想給孩子一個活著是快樂的盼望。
Thumbnail
當孩子出生後,母親的身份逐漸取代了個人身份,生活重心圍繞著小孩。然而,教育體系仍未充分考慮雙薪家庭的需求,這需要我們對傳統觀念進行反思。每位媽媽都應該在繁瑣的角色中找到自我,不必隨波逐流,堅持自己的價值觀,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Thumbnail
為人父母,不是工作,不是木匠做桌子;為人父母,是園丁種花,給予他們成長所需要的環境,使孩子長成獨特的自己。 《園丁與木匠》這個書名非常形象地反映了書中的核心理念。艾莉森‧戈普尼克教授在書中提出,為人父母的角色更像是園丁,而不是木匠。這個比喻的背後有著深刻的含義
Thumbnail
文章中,作者回顧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及其對父職的理解與實踐。通過反思早年的遺憾與未滿足的期待,作者探討瞭如何透過學習與成長來成為更好的父親,以及對自己的照顧與愛的重要性。文章以父親節為背景,分享了陪伴孩子的喜悅與心路歷程,並強調與他人建立真誠的聯結。這份對父親身份的反思,對許多父母而言是具啟發意義的。
現代社會中,許多父母忙於工作和生活,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成長與修養。他們認為只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孩子就會擁有幸福的未來。然而,這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父母自身的榜樣作用。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等你當家長你就知道了。 這句話,希望在此能提供些新的觀點與思考 關於為什麼我們這一輩人不再像以前一樣將生兒育女當作義務 關於為什麼為什麼會不斷重複父母的養育模式 因為「養育」不是對應他人(孩童)所產生的行為 而是基於我們個體的人性
Thumbnail
領導與育兒的角色融合,顯示新時代的角色理解與必備特質,用以建立基於信任和尊重的互動模式。 探討領導者和父母的角色如何相互影響和學習,且需對被領導者以身作則,行為模範勝過言語教導。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