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地理位置對德國人的重要性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來聊點我在德國的觀察

和身邊的同事聊天不乏會聊到家鄉與居住城市相關的話題,我發現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大多德國人會依據自己的居住地找工作,而不會因為工作更換居住城市。 也因為如此,身邊很多同事幾乎都是當地人或是出生地在方圓50公里內!然而反觀我,會因為工作而搬到附近的城市,更不會因為地理位置而限縮自己的工作機會,能接納更多不同的可能。

分享幾個例子給大家:

前同事A:因為他住在明斯特,朋友圈也都在明斯特,不想要每天多蒙-明斯特火車通勤而選擇離職(甚至新工作的薪水還比較低一些)

同事B曾跟我說:就算德國南邊的薪水比較高,我還是想要在NRW工作,不想離自己家人太遠

前同事C: 出生在明斯特,念到博士都生活在明斯特,問他都不會想到其他城市看看嗎?竟然回答:為什麼要?

同事D: 每天寧願開75km(有時還會塞車)通勤上班也不要搬離自己的居住地 有太多例子都讓我覺得他們寧可待在自己的生活圈工作/生活,而不是因工作而遷就自己的居住地!


不禁也讓我想到Emily in Paris中的一句話:”We work to live” 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能在自己舒適的生活圈工作,同時享受生活才是! 從台灣到德國生活的我似乎一直在不同的文化衝擊中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平衡,沒有一個正確的準則,只有最符合自己的方式,希望在海外的你們也可以找到一個屬於自己最舒適的生活方式:)

raw-image


avatar-img
90會員
49內容數
這是YC給自己的挑戰,想挑戰自己透過寫短文的方式記錄在德國當菜鳥主管的日常。我相信寫作習慣的建立可以讓自己的思考變得更清晰且更有條理。在德國的日子裡,因為身處在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時常對周遭的事物感到驚奇,更是讓自己去思考背後的原因。如果你願意每天花2-3分鐘的時間,追蹤本專題,一起了解最真實的德國上班與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C在德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身體微恙,在家休息了一個多禮拜,趁這個機會來跟大家聊聊在德國生病的文化差異。 1. 病假請超過三天才需要出示證明(Arbeitsunfähigkeitsbescheinigung) 2. 崇尚自然療法:醫生開假單通常都是以週為單位,反而不太愛開藥➡️這邊指的是一般感冒但如果是病毒或細菌感
以平均薪資來看,在德國理工科碩士畢業與博士畢業的薪水可以相差24%左右,到底為甚麼公司願意支付這麼高的薪水呢?博士期間又會學到什麼呢?有興趣的話,歡迎繼續看下去! 以理工背景來說,碩士與博士學位的薪水可以相差到24%左右(稅前年薪) 就讀博士期間培養的技能不只在學術上被看重,在企業也被認可 德國發達
目標設定 說了那麼多,還不如直接來分享我自己親身的例子,分享從台灣職場到德國留學並就業的故事,希望能給也想出國的學弟妹一些方向:自從碩士班接觸了鋰電池這個領域後,心中萌生了一對我來說是無比大的夢想…就是能到Tesla工作←而這就是所謂的遠程的目標,無法在近期達成的目標。 時間軸 小結
今天我想聊聊我很喜歡的一部皮克斯動畫片《靈魂急轉彎》,這部片獲得了2021奧斯卡「最佳動畫片」,是一部後勁挺強的一部動畫片。自己在看完這部影片後,箱根大家聊聊有三個面向。以下會談論到劇情內容,如果還沒觀看電影的朋友請直接離開,或是收藏這則文章,之後再回來看吧! 享受生活中每一個悸動
面試的問題千千百百種,有的我們無從準備,就像是面試官天外飛來一筆,例如:一道很經典的面試題目:「一天中,時針跟分針會重疊幾次?」類似這樣的題目。而當我們遇到這類的題目,只能靠臨場反應和自身的經驗去回答此問題,這種類型的面試題目無法短時間內做準備,與其擔心這類的題目,還不如好好準備我們可以把握的部分。
最近開始密集的和獵人頭接觸,不管是透過Linkedin上的對話,又或是透過電話small talk 到視訊了解對方,而我也漸漸地找到與這些獵人頭交談的默契並且發現自己的優勢。而當你對這份職缺有興趣時,想要借助獵人頭的一臂之力時,我歸納了幾點可以注意或把握的地方,讓自己可以順利求職成功。
最近身體微恙,在家休息了一個多禮拜,趁這個機會來跟大家聊聊在德國生病的文化差異。 1. 病假請超過三天才需要出示證明(Arbeitsunfähigkeitsbescheinigung) 2. 崇尚自然療法:醫生開假單通常都是以週為單位,反而不太愛開藥➡️這邊指的是一般感冒但如果是病毒或細菌感
以平均薪資來看,在德國理工科碩士畢業與博士畢業的薪水可以相差24%左右,到底為甚麼公司願意支付這麼高的薪水呢?博士期間又會學到什麼呢?有興趣的話,歡迎繼續看下去! 以理工背景來說,碩士與博士學位的薪水可以相差到24%左右(稅前年薪) 就讀博士期間培養的技能不只在學術上被看重,在企業也被認可 德國發達
目標設定 說了那麼多,還不如直接來分享我自己親身的例子,分享從台灣職場到德國留學並就業的故事,希望能給也想出國的學弟妹一些方向:自從碩士班接觸了鋰電池這個領域後,心中萌生了一對我來說是無比大的夢想…就是能到Tesla工作←而這就是所謂的遠程的目標,無法在近期達成的目標。 時間軸 小結
今天我想聊聊我很喜歡的一部皮克斯動畫片《靈魂急轉彎》,這部片獲得了2021奧斯卡「最佳動畫片」,是一部後勁挺強的一部動畫片。自己在看完這部影片後,箱根大家聊聊有三個面向。以下會談論到劇情內容,如果還沒觀看電影的朋友請直接離開,或是收藏這則文章,之後再回來看吧! 享受生活中每一個悸動
面試的問題千千百百種,有的我們無從準備,就像是面試官天外飛來一筆,例如:一道很經典的面試題目:「一天中,時針跟分針會重疊幾次?」類似這樣的題目。而當我們遇到這類的題目,只能靠臨場反應和自身的經驗去回答此問題,這種類型的面試題目無法短時間內做準備,與其擔心這類的題目,還不如好好準備我們可以把握的部分。
最近開始密集的和獵人頭接觸,不管是透過Linkedin上的對話,又或是透過電話small talk 到視訊了解對方,而我也漸漸地找到與這些獵人頭交談的默契並且發現自己的優勢。而當你對這份職缺有興趣時,想要借助獵人頭的一臂之力時,我歸納了幾點可以注意或把握的地方,讓自己可以順利求職成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家鄉的安逸與職業的穩定 留在家鄉的第一個影響,便是那份安逸與穩定。這裡有你熟悉的街道、熟悉的人,還有習慣的生活節奏。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你的內心自然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寧靜。這種安逸與穩定對於職業發展來說,有時候是一劑良藥。你可以專注的於手頭的工作,不必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適應新環境。
Thumbnail
來到日本後,每天忙碌緊湊的生活大大讓我吃不消,除了適應環境,工廠的工作也讓我每天都非常疲憊,每天上下班煮飯一天就過去了,也沒有精力做其他事情,讓我不斷問自己,我到底要從日本打工度假的生活中得到什麼? 因為從現在來看我好像什麼都沒有得到,工廠的工作我不喜歡,也很難上手,到現在進去快一個月,我還是
Thumbnail
出國這些年想了很多,但很多時候還是不明白如何取捨。 從薪水、退休、工作環境、交通、醫療等方面比較了臺灣、德國和日本的生活選擇。
Thumbnail
對於經常換工作的人來說,雖然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但穩定度不高卻不代表能力不好。累積良好職場名聲和人脈可以成為未來職涯發展的助力。 確保履歷中能彰顯過去的亮眼職場表現和良好的職場聲譽,並且建立資歷調查人選清單和拓展未來求職機會,以消除常換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6 篇文章|14155 字 人生觀|人生規劃|自我成長 序 選擇留在家鄉,可以享受熟悉的環境和人際關係,然而,這樣的選擇也可能會面臨發展機會有限的問題。 選擇前往大城市,能夠獲得更多的職業和生活機會,但同時也需要適應新的環境,面臨更大的競爭和生活成本。 該何去何從?
Thumbnail
其實我從出社會到現在工作20幾年了, 從事過服務業、電腦零售業、傳產製造業、到目前的電子製造業, 其實我內心對於工作一直有個想法, 那就是“到最適合自己的地方,做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反映在日常工作的選擇上, 我雖然也陸續換了幾份工作, 面對大部份的轉換, 基本上都是為了賺更多的錢,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的經驗中,當碰到需要轉職的求職者,我習慣先聆聽他們一路走來的路徑跟選擇,藉以了解在每個選擇背後,那些推動職場轉換的主觀、客觀的驅動力,無論是薪酬、福利、通勤時間、彈性的工作條件、管理風格,或是內部升遷與學習的管道。這些條件都合理,也很平常。但不平常的是,如果問一百個人,這些答案都不太一樣。
Thumbnail
團隊因優秀同仁離職後出現職缺,而離職同仁透過關係積極求職。文章談論外商工作的高薪低壓情況,以及職務天花板的困境,並鼓勵個人明確自身需求與目標。透過此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對現況的反思,並期望讀者梳理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Thumbnail
一、家鄉的安逸與職業的穩定 留在家鄉的第一個影響,便是那份安逸與穩定。這裡有你熟悉的街道、熟悉的人,還有習慣的生活節奏。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你的內心自然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寧靜。這種安逸與穩定對於職業發展來說,有時候是一劑良藥。你可以專注的於手頭的工作,不必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適應新環境。
Thumbnail
來到日本後,每天忙碌緊湊的生活大大讓我吃不消,除了適應環境,工廠的工作也讓我每天都非常疲憊,每天上下班煮飯一天就過去了,也沒有精力做其他事情,讓我不斷問自己,我到底要從日本打工度假的生活中得到什麼? 因為從現在來看我好像什麼都沒有得到,工廠的工作我不喜歡,也很難上手,到現在進去快一個月,我還是
Thumbnail
出國這些年想了很多,但很多時候還是不明白如何取捨。 從薪水、退休、工作環境、交通、醫療等方面比較了臺灣、德國和日本的生活選擇。
Thumbnail
對於經常換工作的人來說,雖然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但穩定度不高卻不代表能力不好。累積良好職場名聲和人脈可以成為未來職涯發展的助力。 確保履歷中能彰顯過去的亮眼職場表現和良好的職場聲譽,並且建立資歷調查人選清單和拓展未來求職機會,以消除常換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6 篇文章|14155 字 人生觀|人生規劃|自我成長 序 選擇留在家鄉,可以享受熟悉的環境和人際關係,然而,這樣的選擇也可能會面臨發展機會有限的問題。 選擇前往大城市,能夠獲得更多的職業和生活機會,但同時也需要適應新的環境,面臨更大的競爭和生活成本。 該何去何從?
Thumbnail
其實我從出社會到現在工作20幾年了, 從事過服務業、電腦零售業、傳產製造業、到目前的電子製造業, 其實我內心對於工作一直有個想法, 那就是“到最適合自己的地方,做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反映在日常工作的選擇上, 我雖然也陸續換了幾份工作, 面對大部份的轉換, 基本上都是為了賺更多的錢,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的經驗中,當碰到需要轉職的求職者,我習慣先聆聽他們一路走來的路徑跟選擇,藉以了解在每個選擇背後,那些推動職場轉換的主觀、客觀的驅動力,無論是薪酬、福利、通勤時間、彈性的工作條件、管理風格,或是內部升遷與學習的管道。這些條件都合理,也很平常。但不平常的是,如果問一百個人,這些答案都不太一樣。
Thumbnail
團隊因優秀同仁離職後出現職缺,而離職同仁透過關係積極求職。文章談論外商工作的高薪低壓情況,以及職務天花板的困境,並鼓勵個人明確自身需求與目標。透過此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對現況的反思,並期望讀者梳理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合適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