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Lost & Finding

    2013年書房辦一場展覽“Lost & Found”裡頭二樓有件作品引起我的興趣,既討論未知又對未來充滿期待,也許當好符合我的心境吧。作品是一個無形的模具,購買後會將左右兩側的蜜蠟放置在模具上方並點燃,隨著時間讓融化的蜜蠟填滿或填空模具,最後拆開模具,整體意象逐漸清晰。

    作品的費用分三期慢慢償還,原本該有的意外或驚喜因為有已購買的人提供“建議”的關係已被剝奪,點蠟燭後的等待並給自己一杯咖啡,或長或短的時間都已知道裡頭是一個象徵死亡的骷顱頭,驚喜雖減但期待不變。買件藝術品並參與最後一部分(當時以為是最後一部份,直到要寫下這篇文章才確定未來的不確定,我要重新製作現在的最後一部份,但未來呢?)對迷茫的人生也許可以找到路牌吧。

    『忠明南路的藝廊星期六下午有開幕,你會去嗎?』

    「要上班顧在這裡啊。」

    『你傻傻的,參加這種開幕會認識的人多未來才有更多客人。』

    這對話記憶猶新,這也構成日後慢慢的理解原來買藝術作品可能是買到社交門票。

    準備好的藝術品並無法如期的擺設在店內,畢竟是黑色的骷顱頭太明目張膽地放著可能會被當成異教徒或嚇到小市民,這樣的考量之下有次和桌遊店聊天就把這藝術作品暫借給他當成店內擺飾,但由於當時擺放的位置在高溫的投射燈前面,也就讓骷顱頭的臉半邊毀容,最後桌遊店離開市場,討了許多次才將骷顱頭拿回來。

    後來輾轉得知的消息,製作骷顱頭模具的骷顱是藝術家向民藝店借來,轉了一圈之後起點和終點又兜上,我又陷在人性的輪迴。當初收藏這件作品的初衷幾年下來已經讓此件藝術品淪為裝飾品並失去所有的精神價值,唯獨在偶爾看見這骷顱頭想起這件往事,我想把這骷顱頭燒盡直至火熄滅為止看看是否喚回他的靈魂,成為真的黑魔法。

    『藝術滿足作者的內心世界,設計是滿足他者的內心世界。』誰說這句話的早已忘記,幾年來卻不斷驗證的看到許多自稱藝術家的設計人才,他們走錯行都讓我覺得惋惜,我慢慢蒐集迷霧裡的露水一杯一壺一盆一缸,這大千世界。

    昨天晚上從距離打烊的兩小時前正好播到普契尼的歌劇“蝴蝶夫人”,對劇情還有一些印象使我想起許多從前的客人對我說『我會再回來』相見卻已不相識,而在市場內不斷旋轉的我是不是像極拿著望遠鏡看港口的巧巧桑呢?沒有這麼悲情拉,不過真是覺得可以只“等一個人”的咖啡店很幸福,像我就是希望可以“等一車”的咖啡店,巷口的鄰居又說著美術館前的遊覽車都要來喝咖啡了,謝謝阿伯安慰我。

    這篇文章的標題是“Lost & Finding”,未來永遠是進行式而我也在尋找未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市場十年,從陌生的鄰居到熟悉,這是我的觀點。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方大頭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