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9|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二三七:「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發汗則譫語甚;下之,則額上出汗,手足厥冷,遺尿;若...

二三七:「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發汗則譫語甚;下之,則額上出汗,手足厥冷,遺尿;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三陽合病」,太陽的頭痛發熱,陽明的惡熱,少陽的往來寒熱等證皆俱,「腹滿」,腹滿有兩種情況,一是脾濕盛,二是腸子中有宿便,前者是陰證,腸胃虛寒、胃熱不足;後者是陽證,口燥渴,天樞穴會有壓痛感,很好區別,這裡指的是陽明證的腹滿,「身重」,濕很盛或是陽明津液傷到,津液無法濡養到四肢肌肉時,走路會特別沉重,「難以轉側」,太陽主背,陽明主腹,少陽主側,現在一身盡為三陽熱邪所困,所以身重難以轉側也,「口不仁而面垢」,胃熱上衝開竅於口,因而嘴巴吃東西沒有味道;肺主皮毛,津液傷到時皮膚沒有津液滋潤,面色看起來好黑,好像好多天沒有洗臉一樣,「譫語」,講話胡言亂語,知道這是大便堵到了的腹滿實熱,「發汗則譫語甚」,一發汗,津液更傷,譫語的情況更嚴重,「下之」,如果攻下的話,津液益傷,「則額上出汗」,只有頭面額頭出汗,這是虛熱上浮,陰虛亡陽之象,「手足厥冷」,手腳冰冷,手腳的溫度從心陽與胃氣來的,胃氣足則手腳是溫熱的,現在陽無依而散,所以手腳逆冷,「遺尿」,小便失禁,無法控制而滴漏出來,這是膀胱太冷,小腸火溫度不夠造成,小腸火的溫度來自心臟,心陽不足,所以遺尿算是比較危險的情況。「若自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經方,中醫行醫濟世的寶典,被歷代名醫尊為救世經典之方,傷寒與金匱是漢朝張仲景集大成之作。但由於時空背景的不同,導致這千年偉大的醫學知識,被世人所淡忘。倪海夏先生,本世紀最偉大的經方家,窮盡畢生精力,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將古代的智慧解密。而今師已仙逝,雖無法再見其風華典範,但傳承中醫的精神,卻永遠深留筆者內心,不斷前行。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