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風的十二方位》:軟科幻×奇幻×女性主義魅力無窮


不想讀長篇小說,卻想享受深刻的故事與精巧的文字,加上你剛好又是個奇科幻迷的話,那麼我推薦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的短篇小說選──《風的十二方位》。


本書由勒瑰恩自選十七個短篇,收錄自我點評與花絮、起源與軼事等,其中有些「起源故事」奠定了她後來幾部長篇小說的基礎,發展成「地海六部曲」、《黑暗的左手》、《一無所有》等書。


兩三年前,我第一次讀勒瑰恩的作品,讀的就是這部選集。

當時,我驚為天人,裡頭收錄的故事不但耐人尋味,還讓我對科幻故事改觀。我從小嗜讀奇幻小說,卻對科幻小說遲遲提不起興趣,或許因為許多科幻經典都屬於「硬科幻」(Hard Science Fiction),強調科學細節和邏輯推導的合理性,多少讓我這個文組生有些望而生畏,感到格格不入。

而勒瑰恩截然不同,她筆下的科幻故事偏向「軟科幻」(Soft Science Fiction),題材集中於哲學、心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等,而它們恰恰是我深感興趣的領域。


此外,她的科幻故事往往富有奇幻色彩,開啟了全新的想像空間,比如〈珊麗的項鍊〉、〈冬星之王〉等,就刻劃了各星球、各聯盟、各王國和各種族間的關係。

當時,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故事即〈巴黎四月天〉,敘述中世紀法國煉金術師查漢.雷瓦用黑魔法召喚以下三種人:現代美國法語學者貝瑞.潘尼威德教授、羅馬奴隸時期的女奴、距離中世紀七千年後的金星人類住民。如此迥異的四人用法文和拉丁文溝通,他們的共同點是──孤獨,不滿意現狀。四人相遇,惺惺相惜而決定待在中世紀生活……。


對這個故事,導讀者趙恬儀教授寫道:

「初見篇名有種民初浪漫愛情影視作品的既視感,不禁莞爾,細看故事儼然是當今兩岸三地網路影視小說最夯的『穿越劇』,雜揉《浮士德》的召喚橋段,頓時拍案叫絕。」這番評論也讓我莞爾,恰如其分地表達出我的閱讀感受。



這個暑假重讀這本選集,我對勒瑰恩的作品有了更深邃的理解。


首先,我再次感受到她作為雨果獎、星雲獎得主一流的寫作功力,以及她將軟科幻結合奇幻與女性主義的魅力。而勒瑰恩的人類學背景,讓她的敘述讀來頗有民族誌的味道,十分不落俗套。

我這次也注意到,勒瑰恩對「人類意識」顯然特別關注,比如〈美好的旅程〉、〈腦內之旅〉、〈比帝國緩慢且遼闊〉、〈視界〉等,她似乎有意藉由這些作品探究人類「認知與想像」的極限。


再來,她也關注人類的存在與倫理議題,比如〈死了九次的人〉;她亦將自己的政治哲學理念,化作對小說世界政治、社會體制的描繪,像是〈離開奧美拉城的人〉、〈革命前夕〉。


還有,勒瑰恩不愧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是人類學家,母親是心理學家及作家,哥哥也是文學學者),有些故事一如〈地底星辰〉、〈師傅〉,也流露出角色們不惜反抗權威的濃厚求知欲。


在彼與此時兩次不同的閱讀經驗之間,我拜讀了她的奇幻成長小說「地海六部曲」和「西岸三部曲」。因此,回頭去看《風的十二方位》這本堪稱她「第○號作品」的短篇小說選,驚喜地發現原來老子思想早已滲入其作品中。


不過,不得不說,《風的十二方位》並不好讀。本書不適合一氣呵成讀完,而是每讀過幾篇故事,得將書擱在一旁略作沉澱。

勒瑰恩這部選集帶來的並非「輕盈」的感受,讀者若想逃避現實,將驚愕地發現自己栽入的是另一個「現實」;這些奇科幻故事可能有些沉重,它們時而迷人瑰麗如星河,時而曖昧朧朧如雲霧,卻有助於沉思。

有些故事即使讀過兩遍,我也難以明確說出個所以然來。但是,正因為這些故事留給讀者許多詮釋空間,才值得一讀再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