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宮澤賢治(1896~1933),許多人首先想起的是他那首著名詩作「不輸給雨」。而宮澤賢治在三十七年歲月中,一共創作了數百首詩歌和大約一百四十篇包含童話的散文。
但老實說,閱讀宮澤賢治的作品有一些門檻,如果不夠了解他,無法輕易進入其作品。
我直到現在才第一次讀完他的童話集,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過去幾年,我約有兩三次嘗試閱讀〈銀河鐵道之夜〉,但讀沒多久就擱在一旁,轉而讀起其他書了。
令我訝異的是,不光是當時的我,就連朋友與網路書評也提到這一點:不怎能讀下去、不怎麼被打動。
宮澤賢治如今是世界級作家,但不只是我以外的好幾個讀者,竟對他筆下的童話感到格格不入,這樣的矛盾是為什麼呢?
或許是因為──
小時候讀格林、安徒生童話,我們已經習慣那種敘事模式,再讀宮澤賢治的童話,就得另外適應:
1⃣️ 以這部童話集收錄的作品而言,故事沒有華麗的裝飾,沒有神仙教母,沒有神奇魔法,沒有善惡決鬥,沒有王子公主,顯得很質樸。而童話的結局也「不像結局」(比如:王子與公主永遠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往往止於讓人意想不到的情節,不正面交代主人公後來怎麼樣了,十分耐人尋味。
2⃣️ 宮澤賢治的作品不只有他自創的詞彙,也有科學、農業用語(包含時人的相關觀念),還有大量對大自然的描寫(並非浪漫的想像,而是他確實生活在那樣的環境)……對時空背景、文化語境不同的當代(臺灣)讀者而言,難免有些隔閡。
但是,宮澤賢治童話的魅力,我現在感受到了。甚至可以說,原來的閱讀門檻正是通往宮澤賢治世界的階梯;其世界,不只是作家土生土長的家鄉風貌,更直抵其心靈深處——
宮澤賢治素樸的童話,如同出版社文案所述:「處處散發著寧靜的侘寂之美」,其生動的角色形象與發人深省的故事情節,寓含著獨到的童趣氛圍和人生哲理。
此童趣的氛圍表現在孩童角色與擬人動物;至於人生哲理,他的童話流露與其詩作相同的思想精神──悲天憫人,還有強烈的利他與社會關懷精神。進一步說明之前,必須對宮澤賢治的生平有所了解。
宮澤賢治誕生於日本東北岩手縣,為當鋪長男,在當地可說是「富二代」。然而,當地農民只要作物歉收,就得典當家當換取生活費,對於他人的苦難,他總覺得愧疚。
後來,他從農校畢業,也曾任職於農校。但任教四年後,他因為深刻體認農民的艱辛,便從學校辭職,創辦農藝青年團體,並無償指導在地農民,可說是席不暇暖的地步。他年紀輕輕死於急性肺炎,其實是因為憂勞成疾。
明明是「富二代」,宮澤賢治居然這樣「自找苦吃」,為此英年早逝。
光憑這一點,他已深受我敬重,遑論他這一生中,作品並未得到主流文壇全面的重視,卻還是筆耕不輟。
(而且他和家人的感情很好,沒有因為「做大事」罔顧親情,但也不因親情動搖自己的意志,非常不容易。)
而宮澤賢治雖然一輩子沒離開過日本,但他眼界格局之大,不斷吸收西方新知,也學習世界語並自創名詞,好讓實際的地名與事物不再只是固定時空中的具象,而擁有普世的共通性,超越肉眼可見的限制。而「四次元」(縱、橫、高、時間)作為宮澤賢治的宇宙觀與思想基礎,也有「超越」現象的意思,並表現在〈銀河鐵道之夜〉中。
再看宮澤賢治的童話作品:
〈水仙月四日〉中,恐怖的雪婆婆每年在水仙月四日,總會帶來暴風雪,許多小孩因此失蹤,但今年,負責下雪的雪童子決心有所改變,挺身保護受困的孩子。現實中,人畜死於風雪中,在宮澤賢治位於岩手縣的家鄉想必時有所聞。但他在童話中,留給貧農小孩一條生路,我在其中讀到他的「不忍心」。
〈土地神與狐狸〉中,粗魯的土地神、優雅的狐狸,與一棵美麗的樺樹,展開一段淒美的三角愛戀,故事講述愛情與嫉妒。不過,我在嫉妒的角色身上,卻也讀到宮澤賢治對世間深陷愛恨糾葛的人們的「不忍心」,而這則童話亦展現出原諒與理解的人際價值。
〈滑床山的熊〉講述獵人小十郎雖然擅長獵熊,但他其實非常不願意殺熊,但為了養家餬口也無可奈何。一頭頭熊死於他的槍下,小十郎乍看威風凜凜,然而當他向店老闆出售熊皮、熊膽時,卻飽受欺壓,毫無尊嚴,形成強烈對比。於此,我亦讀到宮澤賢治對底層人民的「不忍心」。
〈貓咪事務所〉生動描繪出貓咪習性,卻也揭露職場的荒謬現象與官僚弊病;〈富蘭頓農校的豬〉透過動物與人類的互動,銳利地探問生命的本質為何,自由意志又是否存在。
這兩篇童話雖然相對犀利,也有諷諭的成分,其核心卻是宮澤賢治對人民社會的關懷與民胞物與的精神。於他,生命是不分貴賤的。
〈銀河鐵道之夜〉是宮澤賢治最著名的代表作,述說一段關於孤獨、幸福,與愛的旅程,據說深深影響許多日本創作大師,比如宮崎駿、高畑勳、久石讓等人。我認為宮澤賢治的利他精神在這篇童話中,最顯極致。
故事中,不只男孩坎帕內拉捨身救人,他們在銀河列車上邂逅的青年旅客,也是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都在守護其學生。值得注意的是,宮澤賢治雖是虔誠的佛教徒,但在這篇童話明顯展現基督精神,可見他的慈悲是超越宗教的,是人本的,也是普世的,這一點讓我很感動。
總的說,宮澤賢治的作品起初雖不好讀,卻值得一讀再讀,它們有種淨化、沉靜人心的作用。若說有個中心主題貫穿其中,我想,它應當是慈悲。
■ 參考資料:
宮澤賢治著,顧錦芬譯,《不要輸給風雨:宮澤賢治詩集》譯者序、附錄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