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滿心期待的重回校園,想像著在課堂上教書的美好互動。
回想前幾年帶班的經驗,已經有心理準備面對可能會遇到的挑戰。
前幾年作為代理教師,已經見識到了所謂的城鄉差距,不只是經濟上的差距,知識水平上也有所差距。此現象的原因很多種,但不外乎就是隔代教養,阿公阿嬤年事已高,無法在孩子課業上給予幫助。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獲取知識的來源只有學校,但學校教導有限,孩子想要精進還是需要擁有自我學習的心態,才能有所收穫。
我心想學生的程度應該就是我認知中的情形。
開始上課第一週,我從國文老師那得知了學生的識字率,也從教學組長那了解學生的各科成績,一翻開資料,我瞬間感到頭大!
與我心中的標準(與前幾年的學生相比)落差甚大啊!難怪我第一週上課,學生的眼神是疑惑、是放空的!
因為都聽不懂我在說什麼。
早在開學前,我開始大量參閱關於「閱讀教學」的書籍。
其中一本林怡辰老師所寫的《從讀到寫—林怡辰的閱讀教育》,這本在我心中被列為閱讀教學的典範!老師所講述的教學經驗真實的反應了偏鄉學校的現狀與困難,讓我心有所感。除此之外,也很敬佩老師可以在閱讀教學這條路上堅持不懈的走下去。
書中有一則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那時老師剛考上教師時,前往農村教書,老師滿心期待的請學生回家帶書來學校,沒想到隔天學生帶著農民曆來學校,而且還是拜託阿嬤很久,阿嬤才願意讓他帶去。
在開學第一週,我面臨到了學生識字、學習效能不高的問題,甚至連口語表達中的語句也略顯得無邏輯、語意破碎,不好理解。我也曾詢問學生家中是否有課外讀物,幾乎皆無。這讓不禁想起了「農民曆小故事」。
更何況,現在的人手一支手機,學生放學時間只盯著手機不放,可能連農民曆長甚麼樣子都不曉得呀……
震驚、煩躁充斥我的內心,我回到家再次翻開《從讀到寫》,一行用黃色蠟筆畫過的字句寫著:「只有閱讀,能帶領孩子輕鬆大量識字;唯有閱讀,能讓文字的美好靈魂滲入血液陶冶品格;僅有閱讀,能啟動系統性的自學力。」腦海中不斷撥放著這句話,這句話深深地敲醒了我煩躁的心,內心逐漸冷靜,是呀!就是要大量閱讀,學生的識字率自然就可以提升。
於是晨間閱讀活動,開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