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與控制——《是你選擇了憂鬱》第一&第二章 閲讀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by Leah Newhouse on Pexels

by Leah Newhouse on Pexels


前言

(下文内容皆不免有個人對作者原文的主觀詮釋,若有誤解之處敬請留言討論)

在書中的前兩章,作者首先説明他認爲長久以來,外在控制心理學(讀起來像是行爲學派的應用策略,即增强及懲罰)被掌權者(如政府、老闆、父母、老師)用來統治他人,被統治者(如學生、員工)乃至整個社會因此逐漸認同這套方法,相信接受控制對自己有益,同時也將這套方法複製在他生活中的被統治者(例如員工回家以後身份變成了一家之主)身上。

這和憂鬱有什麽關係呢?作者似乎認爲,這種貫穿整個社會、長久運作的“外在控制”法則導致人們誤以爲自己的情緒、心情也不受自己的控制,而得出'I am depressed' (從語法上來分析,主體是被動的,是外力使他憂鬱)的結論。作者甚至認爲,就連生理機能也是人們透過間接選擇導致的結果(期待在後面的章節讀到作者更詳盡的解釋)。

人類爲了更好地生存,演化出進階需求

作者利用演化理論來解釋人類如何基於生存需求而衍生出另外四大需求(愛與歸屬、權力、自由、樂趣)—— 追求這四種需求都能幫助我們更容易生存下來,儘管有人可能會說那已經是脫離“生存”而上升到“生活”的級別了。不過互相照顧、控制資源、不受他人掌控所帶來的生存優勢都很理所當然,但樂趣呢?作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説法:樂趣是學習的附加報酬,而不斷學習新事物有助於我們獲得更多的愛、權力與自由。換言之,學習才是人類爲了生存而必須滿足的需求,只是造物者有心注入樂趣的額外元素,讓學習這件困難的事變得較爲吸引人類?

只有人類才需要權力

這四大需求中和“控制”最直接相關的是權力,而權力又是人類獨有的需求。但我們不僅只是希望透過權力來掌控情況以獲得安全感,也會想要勝過他人,而能夠掌控他人。掌控他人聽起來很獨裁,讀者看到這裏可能會不以爲然:我并沒有察覺到自己有想要控制他人的意願。但其實仔細思考,我們可能經常無意識地運用許多策略(常見的包括示弱和發怒,比較不明顯但也很常見的可能是以退爲進),企圖讓別人按照我們所希望的行事。當我提出看法時,無非也希望它可以獲得聽者的認同,這不也是一種中性的企圖(intention)?而作者提到的例子是小嬰兒透過哭泣來驅使照顧者喂食,進而開始意識到自己有掌控他人的能力,這同樣也不能說是一件邪惡的事。爲了生存,我們似乎都得在控制他人與不受他人控制之間來回掙扎。

結語

這本書出版於2000年,在二十年後的今天,有越來越多研究憂鬱者腦部或生理機制轉變的報導受到關注;因此若是作者認爲憂鬱乃至生理機制反應都是自主選擇的主張在此時才問世,不知會不會引起大量反彈的聲浪。

最後想提一下作者在解釋如何覺察自己的五大需求是否被滿足時,提到“發出笑聲”是樂趣需求獲得滿足的一個指標,而它發生的時機是在我們學習到新資訊的時候。這個例子很好地説明了樂趣需求與學習需求的關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吃飯的時候,剛認識不久的友人在你面前摘下口罩,第一次看見對方的廬山真面目——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怎麼還是和想象中落差那麼大?可人家其實長得也不難看啦...那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吃飯的時候,剛認識不久的友人在你面前摘下口罩,第一次看見對方的廬山真面目——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怎麼還是和想象中落差那麼大?可人家其實長得也不難看啦...那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早上起床的時候,若身體感覺神清氣爽,情緒就會非常的開心。但是若起床的時候,身體感覺沒有那麼良好,情緒就會非常的鬱卒。   因此我就常常在想,為什麼我的情緒,會讓身體表現出的好壞所左右呢? 記得上課時老師曾經說過,何謂覺知?就是我們會發現很多人沒有覺知力,他們是被情緒操控的動物,他把人生的搖控器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Thumbnail
所有外在的制度和束縛之所以存在,所有控制人類之手段之所以能夠良好運作,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那內在的制約─“心智意識系統”。 人類之貪婪、無知、恐懼、分裂、自私,所有形式之慾望、生理以及心理的需求,全都是來至心智系統。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所謂的「自由/自主意志」,重點並不在於自不自由,而是我們與生命當下的狀態是否衝突。自由意志是否存在並不重要,重點在於我們對生命的可能性、寬廣度有多少。除了生存焦慮之外,容許自主意志多少存在與發揮的空間,這才是更加切身的議題。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對於自我的理解和選擇的思考,強調了內在的渴望和價值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通過覺察自己的渴望,可以從被動變成主動,從受害者轉變為具有力量的人。同時提供了參加共學活動的資訊。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快樂是什麼,以及為什麼失去選擇的權利會讓人感到不快樂。作者提出了轉變心態、主動選擇和增加選擇的方法來解決不快樂的情緒,並強調瞭解並承認自己的情緒是走向成熟的關鍵。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早上起床的時候,若身體感覺神清氣爽,情緒就會非常的開心。但是若起床的時候,身體感覺沒有那麼良好,情緒就會非常的鬱卒。   因此我就常常在想,為什麼我的情緒,會讓身體表現出的好壞所左右呢? 記得上課時老師曾經說過,何謂覺知?就是我們會發現很多人沒有覺知力,他們是被情緒操控的動物,他把人生的搖控器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Thumbnail
所有外在的制度和束縛之所以存在,所有控制人類之手段之所以能夠良好運作,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那內在的制約─“心智意識系統”。 人類之貪婪、無知、恐懼、分裂、自私,所有形式之慾望、生理以及心理的需求,全都是來至心智系統。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所謂的「自由/自主意志」,重點並不在於自不自由,而是我們與生命當下的狀態是否衝突。自由意志是否存在並不重要,重點在於我們對生命的可能性、寬廣度有多少。除了生存焦慮之外,容許自主意志多少存在與發揮的空間,這才是更加切身的議題。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對於自我的理解和選擇的思考,強調了內在的渴望和價值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通過覺察自己的渴望,可以從被動變成主動,從受害者轉變為具有力量的人。同時提供了參加共學活動的資訊。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快樂是什麼,以及為什麼失去選擇的權利會讓人感到不快樂。作者提出了轉變心態、主動選擇和增加選擇的方法來解決不快樂的情緒,並強調瞭解並承認自己的情緒是走向成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