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2|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選擇與控制——《是你選擇了憂鬱》第一&第二章 閲讀心得

by Leah Newhouse on Pexels

by Leah Newhouse on Pexels


前言

(下文内容皆不免有個人對作者原文的主觀詮釋,若有誤解之處敬請留言討論)

在書中的前兩章,作者首先説明他認爲長久以來,外在控制心理學(讀起來像是行爲學派的應用策略,即增强及懲罰)被掌權者(如政府、老闆、父母、老師)用來統治他人,被統治者(如學生、員工)乃至整個社會因此逐漸認同這套方法,相信接受控制對自己有益,同時也將這套方法複製在他生活中的被統治者(例如員工回家以後身份變成了一家之主)身上。

這和憂鬱有什麽關係呢?作者似乎認爲,這種貫穿整個社會、長久運作的“外在控制”法則導致人們誤以爲自己的情緒、心情也不受自己的控制,而得出'I am depressed' (從語法上來分析,主體是被動的,是外力使他憂鬱)的結論。作者甚至認爲,就連生理機能也是人們透過間接選擇導致的結果(期待在後面的章節讀到作者更詳盡的解釋)。

人類爲了更好地生存,演化出進階需求

作者利用演化理論來解釋人類如何基於生存需求而衍生出另外四大需求(愛與歸屬、權力、自由、樂趣)—— 追求這四種需求都能幫助我們更容易生存下來,儘管有人可能會說那已經是脫離“生存”而上升到“生活”的級別了。不過互相照顧、控制資源、不受他人掌控所帶來的生存優勢都很理所當然,但樂趣呢?作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説法:樂趣是學習的附加報酬,而不斷學習新事物有助於我們獲得更多的愛、權力與自由。換言之,學習才是人類爲了生存而必須滿足的需求,只是造物者有心注入樂趣的額外元素,讓學習這件困難的事變得較爲吸引人類?

只有人類才需要權力

這四大需求中和“控制”最直接相關的是權力,而權力又是人類獨有的需求。但我們不僅只是希望透過權力來掌控情況以獲得安全感,也會想要勝過他人,而能夠掌控他人。掌控他人聽起來很獨裁,讀者看到這裏可能會不以爲然:我并沒有察覺到自己有想要控制他人的意願。但其實仔細思考,我們可能經常無意識地運用許多策略(常見的包括示弱和發怒,比較不明顯但也很常見的可能是以退爲進),企圖讓別人按照我們所希望的行事。當我提出看法時,無非也希望它可以獲得聽者的認同,這不也是一種中性的企圖(intention)?而作者提到的例子是小嬰兒透過哭泣來驅使照顧者喂食,進而開始意識到自己有掌控他人的能力,這同樣也不能說是一件邪惡的事。爲了生存,我們似乎都得在控制他人與不受他人控制之間來回掙扎。

結語

這本書出版於2000年,在二十年後的今天,有越來越多研究憂鬱者腦部或生理機制轉變的報導受到關注;因此若是作者認爲憂鬱乃至生理機制反應都是自主選擇的主張在此時才問世,不知會不會引起大量反彈的聲浪。

最後想提一下作者在解釋如何覺察自己的五大需求是否被滿足時,提到“發出笑聲”是樂趣需求獲得滿足的一個指標,而它發生的時機是在我們學習到新資訊的時候。這個例子很好地説明了樂趣需求與學習需求的關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