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家長問--手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0 分鐘
  • 家長問道:他(小四男生)還是很喜歡在妹妹耳朵旁大叫;然後妹妹就大哭;媽媽就大罵…
  • 老師,我有跟他說如果妹妹耳朵壞掉,你的耳朵就要割給他,但他好像都不在意
  • 我的回答:媽媽內在穩定(表現在外就是—聲音緩慢低沈)才可能跳出這個迴圈,先不急著解決問題,而是陪伴孩子探索他的內在。下次再有這種情況,試著這樣說說看:「孩子,媽媽很好奇,怎麼你會想在妹妹耳朵邊大叫,嚇哭妹妹呢?」聽聽他怎麼說,幫助他澄清,自己和妹妹都開開心心的,才是最好的情況。然後媽媽可以說:「媽媽喜歡你在妹妹耳邊輕聲地說話,欣賞你扮演好哥哥的角色,演出手足和睦的好戲!」



恐嚇沒有用,因為他知道您不會真的這麼做。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erry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怎樣區別無條件的愛和情緒勒索(有條件的愛)
怎樣區別無條件的愛和情緒勒索(有條件的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一次家庭對話中,母親發現兒子學會了一句新話:「你問我,我問誰?」這句話引發了有趣的討論,母親試圖引導兒子明白語言的使用情境,並希望他能用更禮貌的方式表達不知道的情況。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幽默與挑戰,以及親子溝通的重要性。
Thumbnail
.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我想關心孩子,但他卻不願意跟我說心裡話,該怎麼辦?其實,親子溝通的核心在於平時關係的經營。如果我們夠用心,並且能以同理心、平等的角色去看待孩子,而不是以上對下的姿態,那麼多數問題其實可以迎刃而解。換句話說,若我們能以朋友的角度對待孩子,他們大多會樂於分享,因為他們感
Thumbnail
在孩子開始追求獨立的過程中,家長常常面臨叮嚀與放手之間的兩難。過度提醒可能破壞親子關係。家長可以開始轉換角色,成為孩子的支持者,而非控制者,並以信任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長,幫助孩子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減少親子間的對立,促進健康的成長環境。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透過陪伴和對話,幫助孩子學習自主思考與成長。透過簡短的互動,作者鼓勵孩子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並強調支持孩子成為他們理想中的自己。文章深刻探討了親子關係的質量及其影響力,並邀請讀者反思自己的親子互動與調整關係的可能性。
  故事取自張盛舒老師的書「親子難題,紫微有解」一書,為了文章通順改掉部分用詞,並加入少許我自己的註解,但不影響內容。     刻意用三篇內容討論紫微斗數,目的不是要打壓玄學,《論語. 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玄學可以參考但不要迷信,大多問題是父母沒有與時俱進罷了!
Thumbnail
在孩子面對情緒波動時,家長的支持和引導至關重要。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如何處理孩子因父親無法載他上學而產生的情緒,通過冷靜和反思,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探討了在育兒過程中,如何將重心從問題轉向孩子的進步,並強調情緒教育的重要性。透過陪伴,家長不僅能幫助孩子冷靜,也能共同成長。
Thumbnail
讓孩子從對話中感受愛,是親子作家澤爸的一本暢銷書,這次,我決定要把對象換成先生試試看。
Thumbnail
照顧孩子的當下 不要太苛責自己 沒照顧孩子的時候 努力覺察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正向意圖,瞭解情緒背後的原因,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引導孩子的成長。透過本質的瞭解,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固執、愛吹牛、依賴等行為給予適當的建議和支持。適時的鼓勵和陪伴是培養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一次家庭對話中,母親發現兒子學會了一句新話:「你問我,我問誰?」這句話引發了有趣的討論,母親試圖引導兒子明白語言的使用情境,並希望他能用更禮貌的方式表達不知道的情況。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幽默與挑戰,以及親子溝通的重要性。
Thumbnail
.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我想關心孩子,但他卻不願意跟我說心裡話,該怎麼辦?其實,親子溝通的核心在於平時關係的經營。如果我們夠用心,並且能以同理心、平等的角色去看待孩子,而不是以上對下的姿態,那麼多數問題其實可以迎刃而解。換句話說,若我們能以朋友的角度對待孩子,他們大多會樂於分享,因為他們感
Thumbnail
在孩子開始追求獨立的過程中,家長常常面臨叮嚀與放手之間的兩難。過度提醒可能破壞親子關係。家長可以開始轉換角色,成為孩子的支持者,而非控制者,並以信任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長,幫助孩子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減少親子間的對立,促進健康的成長環境。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透過陪伴和對話,幫助孩子學習自主思考與成長。透過簡短的互動,作者鼓勵孩子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並強調支持孩子成為他們理想中的自己。文章深刻探討了親子關係的質量及其影響力,並邀請讀者反思自己的親子互動與調整關係的可能性。
  故事取自張盛舒老師的書「親子難題,紫微有解」一書,為了文章通順改掉部分用詞,並加入少許我自己的註解,但不影響內容。     刻意用三篇內容討論紫微斗數,目的不是要打壓玄學,《論語. 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玄學可以參考但不要迷信,大多問題是父母沒有與時俱進罷了!
Thumbnail
在孩子面對情緒波動時,家長的支持和引導至關重要。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如何處理孩子因父親無法載他上學而產生的情緒,通過冷靜和反思,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探討了在育兒過程中,如何將重心從問題轉向孩子的進步,並強調情緒教育的重要性。透過陪伴,家長不僅能幫助孩子冷靜,也能共同成長。
Thumbnail
讓孩子從對話中感受愛,是親子作家澤爸的一本暢銷書,這次,我決定要把對象換成先生試試看。
Thumbnail
照顧孩子的當下 不要太苛責自己 沒照顧孩子的時候 努力覺察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正向意圖,瞭解情緒背後的原因,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引導孩子的成長。透過本質的瞭解,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固執、愛吹牛、依賴等行為給予適當的建議和支持。適時的鼓勵和陪伴是培養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