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長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媽媽,我的好朋友午休講話,我要登記他嗎?」⁣這學期,小四的Q寶當班長,要協助老師管理班上秩序,某天回家這麼問我。⁣⁣

⁣⁣

自從學習敘事後,我開始練習,不直接給孩子答案。⁣⁣畢竟,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與專家,適合我的答案,不見得適合孩子。⁣⁣

⁣⁣

我喜歡的模式是,陪他找到屬於他自己的答案。⁣⁣

⁣⁣

⁣⁣

「當我每次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有一句神奇咒語很好用,你想知道是什麼嗎?」我問Q寶。⁣⁣

⁣⁣

他睜大雙眼,好奇地點點頭。⁣⁣

⁣⁣

「我會問自己,我想成為怎樣的人?」⁣⁣

⁣⁣

我看Q寶沒有任何回應,似乎在思考,我接著說,⁣⁣

⁣⁣

「今天其他人當班長,如果他只登記跟他不熟的小朋友,但他的好朋友講話,他都當作沒看到,你會覺得他是個怎樣的人呢?」⁣⁣

⁣⁣

「不公平的人。」Q寶回。⁣⁣

不等我說話,他自己接著說,⁣⁣

⁣⁣

「那我下次知道怎麼做了,下次就算是我的好朋友違規,我還是要登記,因為我想當個公平的人。」⁣⁣

⁣⁣

「你喜歡自己是個公平的人嗎?」我再次跟他核對。只見他開心點點頭,剛剛的遲疑與猶豫,早已不復存在。⁣⁣

⁣⁣

⁣⁣

這樣短短的陪伴與對話,是我很喜歡跟孩子互動的日常。⁣⁣重要的,不是我的價值觀、或我期待你成為什麼樣子。⁣⁣

⁣⁣

重要的是,你想活成什麼模樣?你怎麼活是最幸福自在的?⁣⁣

⁣⁣

⁣⁣

在不違法、或影響他人的前提之下,我想盡量支持與陪伴你,長成你喜歡的模樣。⁣⁣

⁣⁣

我知道這樣的陪伴,不只有品質,還很有力量。⁣⁣因為當有一天,我無法在你身邊陪伴你時,你也會知道,你可以怎麼陪伴自己,走接下來的人生旅途。⁣⁣

⁣⁣

⁣⁣

不管別人怎麼想,只要你可以喜歡自己,我相信你就會有力量,帶自己穿越任何困難,走你自己喜歡的路,並活出你渴望的幸福人生。⁣⁣

⁣⁣

而可以這樣陪伴在你身邊的我,也同時覺得無比幸福。⁣⁣親子關係,可以這樣陪伴彼此,真好。⁣⁣

⁣⁣

那麼你呢?歡迎留言分享,你喜歡怎樣的親子關係?目前的親子關係,是你喜歡也滿意的嗎?如果不喜歡,你可以怎麼調整或改變呢?⁣⁣

⁣⁣

我想沒有所謂完美的親子關係,只要是適合你們彼此,你們也都覺得自在舒服,那就是夠好的關係了。⁣⁣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到臉書找我互動留言喔!

您的任何互動都是我創作的原動力~>



有心理學者研究指出,決定一個人幸福感的原因有50%跟家族基因有關、10%跟環境有關、剩下的40%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的。如果你也想活得更幸福,歡迎預約<聊心陪伴>,透過深度陪伴,陪你聽見心裡的聲音,並活得更靠近自己渴望的幸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紅臉的幸福魔法實驗
143會員
128內容數
曾擔任公務員,過去人生皆走在主流的道路上。公務生涯十年身體不斷發出吶喊、反覆憂鬱,最終在學習敘事陪伴並加入<幸福魔法讀書共學團體>後勇敢辭職,由憂鬱地獄翻轉成幸福人生的追夢之旅。分享幸福育兒與生活的點滴,歡迎來玩~ 目前藉由創作文字及陪伴對話,協助人找到心裡的聲音並活出幸福~
2025/05/05
本文分享內田舞醫師的《我的心,需要一點轉機》心得,並詳細闡述書中提出的情緒觀測四步驟:察覺情緒、具體說出情緒、分析情緒背景和採取行動。作者結合自身經驗,說明如何透過這四步驟成為情緒主人,避免負面情緒擴大,並提供實際案例,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應用。文章最後附上抽獎活動,贈送兩本《我的心,需要一點轉機》。
Thumbnail
2025/05/05
本文分享內田舞醫師的《我的心,需要一點轉機》心得,並詳細闡述書中提出的情緒觀測四步驟:察覺情緒、具體說出情緒、分析情緒背景和採取行動。作者結合自身經驗,說明如何透過這四步驟成為情緒主人,避免負面情緒擴大,並提供實際案例,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應用。文章最後附上抽獎活動,贈送兩本《我的心,需要一點轉機》。
Thumbnail
2025/04/22
本文分享閱讀心得,作者因一則訊息喚起過去職場創傷經驗,進而閱讀並推薦《有一種傷害叫成長》一書。書中從身體、大腦、心靈三個面向提供療癒創傷的方法,作者並分享自身經驗與書中方法的驗證。文末附抽獎活動,贈送《有一種傷害叫成長》一書三本。
Thumbnail
2025/04/22
本文分享閱讀心得,作者因一則訊息喚起過去職場創傷經驗,進而閱讀並推薦《有一種傷害叫成長》一書。書中從身體、大腦、心靈三個面向提供療癒創傷的方法,作者並分享自身經驗與書中方法的驗證。文末附抽獎活動,贈送《有一種傷害叫成長》一書三本。
Thumbnail
2025/04/21
重新聯繫舊友的經驗分享,透過塔羅牌占卜,檢視關係現況與個人成長。牌陣解讀權杖二逆位、聖杯十逆位與寶劍國王正位,闡述放下期待、接納關係逝去,並學習在衝突中表達自我,設定界線。文章反思關係的學習與成長,並鼓勵讀者在關係中掌握主導權,聚焦自身幸福。
Thumbnail
2025/04/21
重新聯繫舊友的經驗分享,透過塔羅牌占卜,檢視關係現況與個人成長。牌陣解讀權杖二逆位、聖杯十逆位與寶劍國王正位,闡述放下期待、接納關係逝去,並學習在衝突中表達自我,設定界線。文章反思關係的學習與成長,並鼓勵讀者在關係中掌握主導權,聚焦自身幸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如何在日常中理解和選擇的重要性。透過一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選擇的小故事,讓孩子從「糾正」到「選擇」,從中感受到自由和責任。文章探討了孩子內在需求和外在影響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透過良性溝通和引導讓孩子培養自律思考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如何在日常中理解和選擇的重要性。透過一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選擇的小故事,讓孩子從「糾正」到「選擇」,從中感受到自由和責任。文章探討了孩子內在需求和外在影響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透過良性溝通和引導讓孩子培養自律思考能力。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早上參加弘毓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家長聯誼會 看見孩子的優點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成長課程> 感謝社工們用心安排 🙏 感謝老師用心的分享 ❣️ 過程也有收到老師準備的講義和小卡 💌 而在彼此交流的時候也有慢慢收穫 可以感受到每位家長 都是很盡心盡力的維持親子關係 包含在
Thumbnail
早上參加弘毓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家長聯誼會 看見孩子的優點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成長課程> 感謝社工們用心安排 🙏 感謝老師用心的分享 ❣️ 過程也有收到老師準備的講義和小卡 💌 而在彼此交流的時候也有慢慢收穫 可以感受到每位家長 都是很盡心盡力的維持親子關係 包含在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