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3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現代必備的意識保全裝置--《詐騙社會學》

讀完了孫中興教授的新作《詐騙社會學》絕對不能保證你逢詐必勝。但是本書的最大價值,是讓你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普世人類能有更清明的自剖覺知,猶如意識上加裝保全系統,在人欺、欺人、自欺徵兆發生時會警鈴大響,把你拉回處世的安全地帶。


或許有人會誤以為本書就像騙術奇譚之類的消閒書--本書是是簡介了一些案例,甚至還介紹了四百多年前的「騙經」但騙術日新月異、手法層出不窮,這類書的最大問題就在一經刊佈,便成過時。更糟的是寫得越詳盡生動,反而越可能變成詐騙集團的教戰守則。骨董界就流行一段江湖口訣:每次圖文並茂的故宮圖錄、出土鑑定報告出版,做假的人就是最快最勤的讀者。這本書不採取這種寫法,毋寧是看破了在枝節上用力的徒勞,直趨根本。


詐騙的根本是什麽?是信任。孫教授點出謊言與真實是連體嬰。大方向講:信任是人際關係與社會制度的基礎;陰暗面,則不能不承認謊言與自欺欺人,卻經常是待人處世的潤滑劑。比方:善意的謊言、言不由衷的客套、乃至逢男誇帥見女誇美讚嘆「你又瘦了」之類都是。但如果這種權變用久了,習以為常了,會不會讓我們越來越習慣為達成目的可不擇手段呢?所謂「多閱機事、機心必生」孫教授在書中便提醒自我合法化的欺矇自欺累積的危險,強烈希望大家自我要求不騙人不傷人。但也從哲學、精神醫學上探討謊言與坦誠的責任倫理、內心作用、人格特質。所以不是陳腐的善書,而是科學化與現代化的箴言。


孫教授是知名社會學者,因此全書超過一半是在探討詐偏的歷史面、社會面、政治面、行為科學面的型態與邏輯。並且引用了很多研究、問卷來摧陷廓清。其最大目的,則是在「除魅」(Disenchantment)例如:證明不相信人也不保證不上當(第二章);有些欺詐是發生在看似中立用心善良的研究者與權力者的善意行為上(第三章);小孩子很小就會說謊騙人,功力隨年齡快速成長(第四章);在面對面的情況下,即使用機器輔助,也很難偵測謊言(第四章);越民主不代表越沒有謊言(第五章)各項引據與推論的學術含量不低,可以說全書名為社會學,是水分不多,非常沉甸,又不過於燒腦,足見作者的功力。


孫教授在兩岸以「愛情社會學」而擅名,全書最後一章便是探討親密關係的虛實互動,可以當做前作《學著好好愛》、《學著好好分》的補遺結晶。很多老師慨嘆手機與網路滲入生活後,數位原生代的「情商」越來越弱。其實不只年輕人,我偶爾都還被一些中年同儕在感情上作繭自縛的告白牢騷所困擾。做不到太上忘情之前,感情課是人人必修的求生技能。本書的第六章「好好愛,從來不簡單:愛情與謊言的難題」應該列為必讀指南。


本書宣傳是「華人世界第一本探索詐騙、謊言與信任的專書」,不免略微聳動。我以為本書的價值遠過於「第一本」,而是在其多樣、深入、扎實、可用。套用朱子與禪門的話,孫教授「理會著實工夫」,「始信老婆心切」--這是我不揣冒昧的野人獻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