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大家好,我是影像戲劇學系,2002學年畢業生,演員田美都。
A:我從國小(三年級)開始有了成為演員的夢想。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去教會看了一齣聖經話劇,當時還不懂什麼是話劇,以為站在台上的人都是電視演員,所以那時就有了想成為電視演員的夢想,不過我心裡所想的,其實是站在舞台上演戲的人。我和大部分的演員一樣,都是在畢業後參加試鏡,從大學路的小劇場音樂劇出道的。
A:我在大學時,總共參與過十一部作品。在這十一部作品中,我擔任過主角、配角等各式各樣的角色,也參與過企劃、服裝、道具、執導等各種工作,進而從中學習一部話劇的創作過程,這些是對我最有助益的。我把能在影像戲劇系裡能嘗試的事情,全都做過一遍了。挑戰了各種人物和角色後,讓我有了小小的成就感,這段經歷也成為我日後演戲時重要的養分。
我是從一部原創音樂劇《思春期》開始受到關注,我在這部劇裡是一人分飾多角,擔任主角的同時,還飾演多位其他角色。大學時期的經驗,在這部作品帶給我很大的幫助。另外,戲劇並非只由一人完成,在過程中所學的團結合作的概念,對我的演藝生涯和人際關係都有很大的幫助。有時為了整個團隊,必須放棄自己的自由,有時也必須比別人做出更多犧牲。看到別人將個人利益擺在最前面,自私行動所導致的下場,我也以此為借鏡,這些對我而言都是非常寶貴的經驗。雖然每個科系的性質都不相同,但我鼓勵大家一定要多嘗試參與團隊活動。
要說學校與職場的差異,當然是「業餘」和「專業」吧!我們在學校付費學習,到了職場則是接受報酬,並將一切所學展現出來,而你的努力會決定你的價值。此外,即使你在學校非常認真地學習,到了職場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畢竟現實生活與教科書是不同的,所以必須要在新的困境中,不斷地學習並克服困難。
在學校,學習的是使用器具的方法;在職場,學習的則是使用器具的技術。說到底,職場還是學校的延伸。我在舞台上表演了十幾年,最近剛踏入影視圈,雖然同樣是演戲,但舞台演技與影像演技確實有所差異。在舞台上,需要的是巨觀演技,在攝影機前,則是需要更細膩的微觀演技,對於這部分我也仍然在學習中。
A:我是以小劇場原創音樂劇《Mr. Mouse》出道的。我所演出的每部作品,對我而言都具有特殊意義,每部作品都因著不同的理由,令我印象深刻。舉例來說:話劇《上帝的女兒》,是讓我第一次突破自身極限的作品;音樂劇《尋找金鍾旭》,是我在舞台表演時最樂在其中的作品;音樂劇《高空彈跳》,是練習過程最美好的作品;話劇《梅菲斯特》,是讓我領悟到工作人員偉大之處的作品;音樂劇《夢幻騎士》,是讓我認識自己的作品。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作品,我就不一一列舉,至於哪部作品讓人印象最深刻,我想答案就在觀眾們的心中吧^^
A:最大的困境就是不知道怎麼演的時候,到達自身極限的時候。我會嘗試各種辦法去克服,首先我會想像一場表演結束時謝幕的景象,接著我會回到原點,再把劇本一字一字重新讀過並分析,如果還是毫無頭緒,我會去請教導演跟其他演員的意見,有時也會透過電影、小說,甚至是生活周遭的情況去得到解答,然後把最終的結果交給上天,因為我知道不論是什麼作品,我都不可能將演技發揮得完美無缺。
A:我覺得在摸索、揣摩、塑造一個人物的過程很有趣,當然有時也會感到困難。然而,當我最後成功發掘並創造出這個角色時,那份成就感是無法言喻的,尤其是當觀眾給予我認可時,一股刺激感會油然而生。當我全神貫注投入於一個角色時的趣味,是遊玩任何遊戲與運動都遠遠不及的。
此外,演戲對我而言單純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觀眾卻能透過我的表演獲得樂趣、感動與慰藉,找到人生的意義。我只是在做我喜歡的工作,卻能一舉兩得帶給他人正向影響力。演戲,追根究柢是在探索自我與理解人性,這也是演員這個工作的魅力所在,只能說演員真是一個富涵哲學的工作。
A:演戲,終究是要與對方一起相互配合的事。好演技固然重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要成為一個「讓人想跟你演戲」的人。
A:我一直都覺得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想嘗試任何我沒演過的角色。接下來的一年,應該會開始拍攝電視劇,今年開拍的話,明年才會播出。這次飾演的角色是初次嘗試。
A:祝福大家度過輝煌燦爛的大學時光!這段時間一去不復返,大家要竭盡全力煩惱,體驗春風之中的浪漫,談場轟轟烈烈的戀愛,晚一步再彷徨也無妨。珍惜這段可以盡情享受青春的時間,不要毫無意義地虛擲光陰。俗話說「年輕時花錢買苦吃」,有些經驗只有在這個時期才能累積,希望大家長大後回顧這段時間,不要留有一絲後悔與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