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化父母期待的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聽話、順從的孩子,常會將父母的期望內化成自己的,因為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他們的期望和價值觀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這些孩子通常將父母的期望視為對他們的愛和關心的表現,因此傾向於接受和內化這些期望,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喜愛

然而,當這些內化的期望過於強烈,或是與孩子自身的願望和價值觀不符時,可能會造成孩子的壓力和內心的衝突,孩子可能會感到焦慮、沮喪,甚至失去自信或自我價值感,這也可能導致孩子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困惑,不知道該如何走向真正想要的方向,甚至放棄自己的人生,成了父母的牽線布偶

過度內化父母的期望,還可能使孩子失去獨立思考和自主決策的能力,他們可能習慣迎合父母期望,而忽略自己的內心需求和熱情,長期下來,可能選擇不符合真正興趣和目標的道路,引發內心的不滿和後悔

這種過度內化父母期望的現象,可能導致孩子在人生中,做出與自己真正興趣和目標不相符的選擇,儘管孩子可能短暫獲得父母的認可和讚賞,但隨著時間推移,內心的不滿和後悔可能浮現,孩子開始反思自己是否真正遵從內心的聲音,或是為了取悅父母而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這些不滿和後悔還可能影響孩子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使情緒波動,無法真正感受內心的平靜和滿足,對自己的選擇所產生的後悔,可能在心中留下陰影,影響對未來的展望和自信心

因此,父母的期望雖然對引導孩子成長至關重要,但必須保持適度,建立開放的溝通和理解的管道,尊重孩子的興趣和熱情,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接納,有助於他們更自主地探索人生的方向,能夠在自己的地圖上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道路,如此一來,孩子將能夠更好地實現自己的潛能、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和成就、建立積極的自我價值感,進而實現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情緒導護師Julie的沙龍
7會員
122內容數
希望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都不再迷失方向,而是能舒心自在,並且隨時都能 Stop and smell the roses. Enjoy life!
2025/03/04
#Jan-Paul Sartre 曾說:"有時候,別人一句或者有意,或者無心的話,就會把我們搞得心煩意亂,久久無法懷,甚至陷入一種煩躁、憂鬱的情緒而無法自拔。" 這句話讓我想到另一個類似的觀點:"當你過度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輕易被他人的評價給左右時,很容易把日子活成了地獄。" 我們是不是常常因為
Thumbnail
2025/03/04
#Jan-Paul Sartre 曾說:"有時候,別人一句或者有意,或者無心的話,就會把我們搞得心煩意亂,久久無法懷,甚至陷入一種煩躁、憂鬱的情緒而無法自拔。" 這句話讓我想到另一個類似的觀點:"當你過度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輕易被他人的評價給左右時,很容易把日子活成了地獄。" 我們是不是常常因為
Thumbnail
2025/02/25
之前看到一部連續劇"不良執念清除師" ,內容講的是那些帶著執念死去的人,死得不甘心,靈魂還留在人間想辦法完成遺願的那份執著,不願輕易轉世…,這裡我們就不談靈異的部分,而是來聊聊"執念"這個概念 執念,其實就是一股非常強烈的決心,讓你對某個目標或想法一直堅持到底,這種執著可以帶來滿滿的動力,讓你在遇
Thumbnail
2025/02/25
之前看到一部連續劇"不良執念清除師" ,內容講的是那些帶著執念死去的人,死得不甘心,靈魂還留在人間想辦法完成遺願的那份執著,不願輕易轉世…,這裡我們就不談靈異的部分,而是來聊聊"執念"這個概念 執念,其實就是一股非常強烈的決心,讓你對某個目標或想法一直堅持到底,這種執著可以帶來滿滿的動力,讓你在遇
Thumbnail
2025/02/12
"執著於過去的失去,容易憂鬱;擔心未來的失去,容易焦慮。" #金雅拉 憂鬱和焦慮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對待失去的態度,假如過去曾失去珍貴的事物,就很容易憂鬱;倘若總是預想自己未來將失去珍貴的事物,就極可能陷入焦慮,換句話說,當心停留在無法挽回的過去時,就會產生憂鬱的情緒;當心漂浮在難以預測的未來時
Thumbnail
2025/02/12
"執著於過去的失去,容易憂鬱;擔心未來的失去,容易焦慮。" #金雅拉 憂鬱和焦慮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對待失去的態度,假如過去曾失去珍貴的事物,就很容易憂鬱;倘若總是預想自己未來將失去珍貴的事物,就極可能陷入焦慮,換句話說,當心停留在無法挽回的過去時,就會產生憂鬱的情緒;當心漂浮在難以預測的未來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嚮往著新生活的生命之子。」 你的生活得主控權不屬於其他人,你是屬於你自己。 即便是大人的我們,也永遠有著「孩子」的身份,而我們塑形而成現在的個性、行為模式,大多時候也與我們的童年經驗有很大的關聯。小時候父母是否能提供足夠的「愛與安全感」,也能體現在寶寶的依附
Thumbnail
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嚮往著新生活的生命之子。」 你的生活得主控權不屬於其他人,你是屬於你自己。 即便是大人的我們,也永遠有著「孩子」的身份,而我們塑形而成現在的個性、行為模式,大多時候也與我們的童年經驗有很大的關聯。小時候父母是否能提供足夠的「愛與安全感」,也能體現在寶寶的依附
Thumbnail
聽話、順從的孩子,常會將父母的期望內化成自己的,因為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他們的期望和價值觀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這些孩子通常將父母的期望視為對他們的愛和關心的表現,因此傾向於接受和內化這些期望,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喜愛 然而,當這些內化的期望過於強烈,或是與孩子自身的願望和價值觀不
Thumbnail
聽話、順從的孩子,常會將父母的期望內化成自己的,因為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他們的期望和價值觀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這些孩子通常將父母的期望視為對他們的愛和關心的表現,因此傾向於接受和內化這些期望,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喜愛 然而,當這些內化的期望過於強烈,或是與孩子自身的願望和價值觀不
Thumbnail
      作為父母,我們時常迷失在如何成為一位智慧的引導者,給予孩子最適切的關愛與教導。感謝學校提供本次機會,讓我們閱讀本書<教孩子,先教自己>,書中提到了許多重要的觀點和策略,值得我們深自反省檢討並嘗試學習改進。
Thumbnail
      作為父母,我們時常迷失在如何成為一位智慧的引導者,給予孩子最適切的關愛與教導。感謝學校提供本次機會,讓我們閱讀本書<教孩子,先教自己>,書中提到了許多重要的觀點和策略,值得我們深自反省檢討並嘗試學習改進。
Thumbnail
在充滿好奇心與生命力的孩子世界中,不時會出現不聽話的情況,這似乎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常見篇章。然而,背後的原因千差萬別,孩子可能因為各種情緒、需求或發展階段而呈現出不同的行為。
Thumbnail
在充滿好奇心與生命力的孩子世界中,不時會出現不聽話的情況,這似乎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常見篇章。然而,背後的原因千差萬別,孩子可能因為各種情緒、需求或發展階段而呈現出不同的行為。
Thumbnail
有了小孩家庭就可以完整的成形,為生活帶來許多的快樂與忙碌,同時也是親子衝突的開始,通常父母會以本身持有的教育、觀念等價值觀,以及從原生家庭給予的習慣都灌輸給小孩 讓小孩可以在接受教育當中慢慢有自己的意識,可是當小孩上了學接觸同學老師、課業上的難題時,他的價值觀慢慢會跟父母給他的觀念有出入,進而展開
Thumbnail
有了小孩家庭就可以完整的成形,為生活帶來許多的快樂與忙碌,同時也是親子衝突的開始,通常父母會以本身持有的教育、觀念等價值觀,以及從原生家庭給予的習慣都灌輸給小孩 讓小孩可以在接受教育當中慢慢有自己的意識,可是當小孩上了學接觸同學老師、課業上的難題時,他的價值觀慢慢會跟父母給他的觀念有出入,進而展開
Thumbnail
經常聽到催眠個案會聊到原生家庭的議題,父母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很大,小孩許多的學習都來自於父母,然而父母有很多種,怎樣的父母叫失衡呢?簡單分成十二種類型: 一、權威型父母 所有一切都有孩子聽話照做,經常說的就是「這樣才是對的」「你必須要⋯」「你應該⋯」,小孩不必問,父母一定是對的 二、放縱型父母 無論孩
Thumbnail
經常聽到催眠個案會聊到原生家庭的議題,父母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很大,小孩許多的學習都來自於父母,然而父母有很多種,怎樣的父母叫失衡呢?簡單分成十二種類型: 一、權威型父母 所有一切都有孩子聽話照做,經常說的就是「這樣才是對的」「你必須要⋯」「你應該⋯」,小孩不必問,父母一定是對的 二、放縱型父母 無論孩
Thumbnail
孩子教不好,是父母的過錯? 叛逆的孩子應該被嚴格的教導? 孩子的未來必須由父母主導?父母確是應該給予孩子自我的成長空間,但是父母必須鼓勵,同時也要有所懲罰的概念,孩子自身的想法足以改變他們未來的前景及命運。 寫作原因: 父母對孩子的出發點: 孩子的想法: 傳統概念/家中經濟能力/父母背景:
Thumbnail
孩子教不好,是父母的過錯? 叛逆的孩子應該被嚴格的教導? 孩子的未來必須由父母主導?父母確是應該給予孩子自我的成長空間,但是父母必須鼓勵,同時也要有所懲罰的概念,孩子自身的想法足以改變他們未來的前景及命運。 寫作原因: 父母對孩子的出發點: 孩子的想法: 傳統概念/家中經濟能力/父母背景:
Thumbnail
有些父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但其实,孩子也会觉得父母越来越讨厌。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会造成亲子之间紧张的关系,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方式。 父母和孩子说话的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沟通能力,情绪表达和人际关系。
Thumbnail
有些父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但其实,孩子也会觉得父母越来越讨厌。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会造成亲子之间紧张的关系,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方式。 父母和孩子说话的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沟通能力,情绪表达和人际关系。
Thumbnail
📷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在「想要」跟「需要」的感覺上時常是模糊不清,明明知道這個爸媽有說過不可以,但就是偏偏要,而且有時看到孩子的堅持,爸媽覺得偶爾讓一次就好,下不為例,並明確的告知孩子這是最後一次了,但下次再碰到,卻也忘了「上次的最後一次」,孩子不曉得從哪裡來的堅強信念,只要他們想要,就會努力
Thumbnail
📷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在「想要」跟「需要」的感覺上時常是模糊不清,明明知道這個爸媽有說過不可以,但就是偏偏要,而且有時看到孩子的堅持,爸媽覺得偶爾讓一次就好,下不為例,並明確的告知孩子這是最後一次了,但下次再碰到,卻也忘了「上次的最後一次」,孩子不曉得從哪裡來的堅強信念,只要他們想要,就會努力
Thumbnail
每個孩子的到來 多數都攜帶了可以療癒父母的基因 有的父母如果有足夠的智慧,便可以識別出來 通常這些所謂可以療癒父母的基因 很可能都是父母不願意包容自己的部分 所以當這些特質在孩子身上展現出來的時候 父母就會把這種自我批判投射到孩子身上 但是往往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 會更有一種 重新經驗自己童年的感
Thumbnail
每個孩子的到來 多數都攜帶了可以療癒父母的基因 有的父母如果有足夠的智慧,便可以識別出來 通常這些所謂可以療癒父母的基因 很可能都是父母不願意包容自己的部分 所以當這些特質在孩子身上展現出來的時候 父母就會把這種自我批判投射到孩子身上 但是往往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 會更有一種 重新經驗自己童年的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