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兩種面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執著於過去的失去,容易憂鬱;擔心未來的失去,容易焦慮。" #金雅拉


憂鬱和焦慮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對待失去的態度,假如過去曾失去珍貴的事物,就很容易憂鬱;倘若總是預想自己未來將失去珍貴的事物,就極可能陷入焦慮,換句話說,當心停留在無法挽回的過去時,就會產生憂鬱的情緒;當心漂浮在難以預測的未來時,就會落入焦慮的漩渦


憂鬱和焦慮都和失去有關,憂鬱可能與過去的失去有關,另一方面,焦慮則通常與未來的失去有關


"失去"是指失去某種東西、某個人或某種情況,這可能是物質上、情感上、精神上或其他方面的損失,失去可以是任何對個人有重大意義的事物、關係、機會或狀況的消逝或結束,失去不僅僅指實際物品的消失,也可以是對某種狀態、情感或期望的結束,這包括失去親密的人際關係、工作機會、健康或對未來的期望感…等,失去通常會引發強烈的情感反應,如悲傷、憂鬱、焦慮、無助…等


憂鬱通常伴隨著長期的情緒低落和對生活感到失去興趣的情況,這種情緒低落不僅是短暫的情緒波動,而是持續且影響日常生活的長期狀態,憂鬱的表現可能為沒有動力、感到空虛或無助、失眠或睡眠過度、食慾改變、注意力不集中、自我否定或自責,甚至可能導致自殺念頭


焦慮通常表現為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感到擔憂、緊張或不安,這可能是因為對未知的恐懼、對失去控制感的恐懼、對潛在危險的擔憂或對某些情況的過度反應,焦慮也可能伴隨著生理上的症狀,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緊張、胃部不適或失眠…等


當憂鬱或焦慮變得過度或持續影響日常功能,影響了生活品質時,就應該尋求醫療或輔導管道的協助,學習應對技巧及處理方式

希望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都不再迷失方向,而是能舒心自在,並且隨時都能 Stop and smell the roses. Enjoy lif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刻?你覺得自己每天都有睡覺,卻越睡越累,甚至連情緒都跟著失控?很多人以為,累,只要睡個覺就能恢復,但其實,身體的疲憊只是一部分,我們的情緒和心理也需要”真正的休息” 內科醫師 #SaundraDaltonSmith 在她的著作 "#SacredRest神聖的休息” 中提出了一個重要
"…靠自己是一種你的心裡面沒有恐懼跟依賴,…你的心不用依賴別人,這需要有安定跟壯大自己…學習、清理,都是把內在的安定壯大,還有把我們本來就有的能力給帶出來" #劉素珍 有時在伴侶或親子之間,也會存在著強大的依賴感,作家 #M.Scotck也有提到”依賴可能看起來像是愛,因為它是一種使人們相互依戀的力
很多人都忘記了,”愛別人之前先學會好好愛自己”,導致愛得精疲力盡、遍體麟傷,這種情況,會發生在各種關係當中,伴侶、親子、朋友…等,相信大多數的人剛聽到這句話時,直覺反應一定不會太好,但請仔細想想,一個不會游泳的人,如何能去救起溺水的人呢?同樣,不會愛自己的人,怎麼知道如何愛別人呢? 因此,愛別人之
在我療癒的學員中,發現有不少成年人的童年創傷,是來自於當時的大人們,在事件發生時,只忙著處理問題,而忘記了也要處理孩子們的心情,導致當年的孩子,把沒有被好好對待的心情帶到成年,成了童年創傷或陰影 舉例來說,當孩子在學校打架或遭到霸凌…等,老師及家長們,往往都急著將將注意力放在解決行為問題,或規矩建
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刻?你覺得自己每天都有睡覺,卻越睡越累,甚至連情緒都跟著失控?很多人以為,累,只要睡個覺就能恢復,但其實,身體的疲憊只是一部分,我們的情緒和心理也需要”真正的休息” 內科醫師 #SaundraDaltonSmith 在她的著作 "#SacredRest神聖的休息” 中提出了一個重要
"…靠自己是一種你的心裡面沒有恐懼跟依賴,…你的心不用依賴別人,這需要有安定跟壯大自己…學習、清理,都是把內在的安定壯大,還有把我們本來就有的能力給帶出來" #劉素珍 有時在伴侶或親子之間,也會存在著強大的依賴感,作家 #M.Scotck也有提到”依賴可能看起來像是愛,因為它是一種使人們相互依戀的力
很多人都忘記了,”愛別人之前先學會好好愛自己”,導致愛得精疲力盡、遍體麟傷,這種情況,會發生在各種關係當中,伴侶、親子、朋友…等,相信大多數的人剛聽到這句話時,直覺反應一定不會太好,但請仔細想想,一個不會游泳的人,如何能去救起溺水的人呢?同樣,不會愛自己的人,怎麼知道如何愛別人呢? 因此,愛別人之
在我療癒的學員中,發現有不少成年人的童年創傷,是來自於當時的大人們,在事件發生時,只忙著處理問題,而忘記了也要處理孩子們的心情,導致當年的孩子,把沒有被好好對待的心情帶到成年,成了童年創傷或陰影 舉例來說,當孩子在學校打架或遭到霸凌…等,老師及家長們,往往都急著將將注意力放在解決行為問題,或規矩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我一直是一個悲觀的人,常常覺得人生太無常,深怕有一天睡著不再醒來,害怕沒有及時表達內心的感受,給自己留下遺憾,所以在感情的世界裡,我一直都勇敢表達我的喜歡,無論是否要在一起,即使講出口了雙方可能會尷尬,可能會連朋友都做不成,我還是想講。
Thumbnail
被傷痛吞沒的恐懼與放棄,和掛念著對方獨立向前的重啟,是很難掌控的選擇題。
即將捨去的自己 是那個慣性憂鬱的自己 有這樣的感覺
Thumbnail
失落loss。哀傷grief。哀悼mouring。 所謂的失落(loss)指的是一個人被剝奪、失去對自己而言有意義的關係,具體而言可能是失戀、離婚、父母離異、退休;抽象而言可能是名聲或需求。而哀傷(grief)是個人對失落的反應,不願意去放棄標的物(愛人、親人、物件)的反應。
Thumbnail
我們害怕講錯話傷了別人 害怕哪些行為得罪了誰 害怕某些原因,而失去某段關係 長期滿足別人的期望,被當成理所當然 最後不被珍惜,把自己搞得傷痕累累 退一步不是海闊天空,而是萬丈深淵。
Thumbnail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常常陷入對於過去和未來的遺憾之中。這些遺憾可以被歸納為四大核心類型:根基遺憾、勇氣遺憾、道德遺憾和人際遺憾…
懷著迷惘  不斷尋找自己的歸屬之地 縱使因為悲傷流光了淚水  但總有一天會變得耀眼 封閉的過去現在在我心中捲起巨浪 尋回過去的心 隨著流逝的時間  失去的事物也越多 盡管如此還是不會放棄夢想 連悲傷的理由  也要擁抱 已成昨天的過去  前方  又會有什麼在等著 拒絕所有人的溫柔  背
想過一個不一樣的人生,想離開原本的心情,想忘憂,想快樂,想inside out,let flow,想留住離的故事,想了解文字和身心裡...隨心情把整篇文章整理一下,貼成文章的動態...... 悲傷是一種感覺,剛好不是一種容易描述的感覺,它在心上,而且離喜歡面對悲傷 離喜歡面對悲傷有她自己
Thumbnail
厭惡剝奪效應的其中一個心理學就是引發"損失規避" 會對自有的所有物產生依戀,討厭失去它的感覺 也是我常常在投資說的心理學情緒"失落感" 1.愛情 習慣的擁有往往不會知道失去後的失落感,多數失敗的戀人都是不懂得珍惜而失去後產生厭惡剝奪的情緒,都認定自己是"付出最多的人"不甘心其他人擁有另外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我一直是一個悲觀的人,常常覺得人生太無常,深怕有一天睡著不再醒來,害怕沒有及時表達內心的感受,給自己留下遺憾,所以在感情的世界裡,我一直都勇敢表達我的喜歡,無論是否要在一起,即使講出口了雙方可能會尷尬,可能會連朋友都做不成,我還是想講。
Thumbnail
被傷痛吞沒的恐懼與放棄,和掛念著對方獨立向前的重啟,是很難掌控的選擇題。
即將捨去的自己 是那個慣性憂鬱的自己 有這樣的感覺
Thumbnail
失落loss。哀傷grief。哀悼mouring。 所謂的失落(loss)指的是一個人被剝奪、失去對自己而言有意義的關係,具體而言可能是失戀、離婚、父母離異、退休;抽象而言可能是名聲或需求。而哀傷(grief)是個人對失落的反應,不願意去放棄標的物(愛人、親人、物件)的反應。
Thumbnail
我們害怕講錯話傷了別人 害怕哪些行為得罪了誰 害怕某些原因,而失去某段關係 長期滿足別人的期望,被當成理所當然 最後不被珍惜,把自己搞得傷痕累累 退一步不是海闊天空,而是萬丈深淵。
Thumbnail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常常陷入對於過去和未來的遺憾之中。這些遺憾可以被歸納為四大核心類型:根基遺憾、勇氣遺憾、道德遺憾和人際遺憾…
懷著迷惘  不斷尋找自己的歸屬之地 縱使因為悲傷流光了淚水  但總有一天會變得耀眼 封閉的過去現在在我心中捲起巨浪 尋回過去的心 隨著流逝的時間  失去的事物也越多 盡管如此還是不會放棄夢想 連悲傷的理由  也要擁抱 已成昨天的過去  前方  又會有什麼在等著 拒絕所有人的溫柔  背
想過一個不一樣的人生,想離開原本的心情,想忘憂,想快樂,想inside out,let flow,想留住離的故事,想了解文字和身心裡...隨心情把整篇文章整理一下,貼成文章的動態...... 悲傷是一種感覺,剛好不是一種容易描述的感覺,它在心上,而且離喜歡面對悲傷 離喜歡面對悲傷有她自己
Thumbnail
厭惡剝奪效應的其中一個心理學就是引發"損失規避" 會對自有的所有物產生依戀,討厭失去它的感覺 也是我常常在投資說的心理學情緒"失落感" 1.愛情 習慣的擁有往往不會知道失去後的失落感,多數失敗的戀人都是不懂得珍惜而失去後產生厭惡剝奪的情緒,都認定自己是"付出最多的人"不甘心其他人擁有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