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小談-業務接這麼多單都沒有在管工廠做不做得出來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公司接了幾張大單,以業務的角度我應該是要開心的,但我卻面臨了生管單位的抱怨,甚至是接近情緒化的發洩,原因在於接了這幾張單後,工廠原先已接近飽和的產能明顯無法滿足所有訂單的交期,勢必有訂單需要延後。

和客人去協調訂單的交期當然是我的工作,同時我也能理解生管單位對此的不滿,但我當下對生管提出的一個問題想深入探討,就是「業務接這麼多單都沒有在管工廠做不做得出來嗎?

業務的職責是接單,並盡可能為公司帶來更多營收。
生管的職責是確保交期,在一定時間內出貨。

但從上面的問題來看,訂單和產能似乎是被歸類在了同一個維度上,也就是:

訂單多-產能就會減少
訂單少-產能就會釋放出來

簡單來說,就是我只能接一定數量的單,等訂單消耗完之後,才能繼續接單,就如同吃飯時,吞下嘴裡的食物才能去舀下一口。

問題很顯而易見,公司的營收上限就是食量

可是如果我把訂單和產能分成兩個維度來談,訂單就像是能提供的食物,產能就是食量(大胃王或是更多的人),然後一樣以吃飯來解釋,就會出現四種狀況:

訂單多x產能多=更多的人幫忙吃,或是訓練食量一次吃更多
訂單少x產能多=肚子餓
訂單多x產能少=太撐吃不下
訂單少x產能少=剛剛好,但吃不壯

假如每間公司的目標都是要吃到變壯,那1和3就是我們要追求的狀況,所以回頭看到一開始生管提出的問題,我認為業務試著去找更多食物來源(訂單)是合理的,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胃(工廠)的感受,所以我認為要解決業務和生管資源衝突的第三個維度就是-訂單難度。

影響訂單難度的因素有幾個,交期產品複雜度品檢標準

交期就像是原本要在5分鐘內吃完的烏龍麵,現在寬限到10分鐘吃完即可。
產品複雜度就像是5分鐘內要吃完的烏龍麵提前先放涼了,吃的時候更好入口。
品檢標準就像是吃完後的完食標準是一點湯都不能剩,但改成只要看得到碗底的「感謝招待」即可

簡單來講就是讓生管單位在生產訂單上時花的心力更少

回到最開頭的問題,面對生管的抱怨,我首先給出的回覆是我會去協調其他訂單的交期,且盡可能在包材端減少工廠需要執行的工序,最後就是考慮工廠狀況和客戶協調品檢標準。

剛出社會時,我對於職涯或是我究竟擅長什麼並沒有太多規劃,很多時候都是先往一個方向走,接著便撞上牆壁。直到撞到頭有點暈時才算勉強找到我的北極星,開始知道了哪裡是我的北方。在這個專題裡,我並不能站在遠處告訴你應該怎麼走,但我想讓你知道這段路有我們一起走。幾分鐘的文章裡,藏的是我這幾年的碰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知道自己為何而戰」這個概念和之前提到的厲害工作者有點相似,但那篇文章裡的概念是遇到問題後,才去思考源頭並順著脈絡解決問題,對我來說屬於被動的處理問題。 但今天想提到的是主動去拆解我們想達成的目標,可以是為了工作或人生,沒有特定的使用場景,我認為只要是目標與現況有一定的落差,都可以藉由這個思考方式
你有遇過老闆、同事或客戶突然對你傳達大量資訊的時刻嗎?只要你當超過一年的上班族,一定或多或少會遇到類似的時刻,或許你可能還年輕,記憶力超群,但資訊就像裝在布袋裡的水一樣,隨著時間會慢慢溜走,所以你應該趁現在就養成做筆記的習慣。
我記得在我剛轉業務後的某一天,客戶提出了一個我之前沒聽過的要求,雖然一頭霧水,但我還是答應客戶說會請工廠同事協助,因為這個要求會給工廠同事增加工作量,於是我撥了電話過去協商,卻沒想到工廠同事跟我說的一句話會影響我到現在,「我們是可以做,但是客戶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第三選擇簡單來說就是從兩個選擇中,找出對雙方都有利的第三個選擇。 選擇當然會有很多種,但第三選擇代表的是對於雙方利益最大化的那個選擇,而這個第三選擇在討論或協商的初期很難被找到,因為談判雙方一開始最在意的一定是「己方的利益」而不是「雙方的利益」。
一天的注意力大部分都花費在這種地方,我很想怪罪於是工作太忙、是人力不足、是公司流程問題,但自從我試著用「把問題內部化」的方式思考後,我開始試著從自己身上找答案。 在這個過程中,我讀到一本書叫《留白工作法》,這本書主要的核心概念就是教你-----停下來。
上週因為臨時多了許多會議與來自其他部門的需求,我花了許多時間在上面,想當然的,我原先的排程無法全部處理完畢,勢必有些需要延後。 但讓我開始思考的是,在到了真正要下班時,我卻發現有些工作其實延後對於結果影響不大,再更深入思考是,這些工作對於公司、對於我而言創造了哪些價值。
「知道自己為何而戰」這個概念和之前提到的厲害工作者有點相似,但那篇文章裡的概念是遇到問題後,才去思考源頭並順著脈絡解決問題,對我來說屬於被動的處理問題。 但今天想提到的是主動去拆解我們想達成的目標,可以是為了工作或人生,沒有特定的使用場景,我認為只要是目標與現況有一定的落差,都可以藉由這個思考方式
你有遇過老闆、同事或客戶突然對你傳達大量資訊的時刻嗎?只要你當超過一年的上班族,一定或多或少會遇到類似的時刻,或許你可能還年輕,記憶力超群,但資訊就像裝在布袋裡的水一樣,隨著時間會慢慢溜走,所以你應該趁現在就養成做筆記的習慣。
我記得在我剛轉業務後的某一天,客戶提出了一個我之前沒聽過的要求,雖然一頭霧水,但我還是答應客戶說會請工廠同事協助,因為這個要求會給工廠同事增加工作量,於是我撥了電話過去協商,卻沒想到工廠同事跟我說的一句話會影響我到現在,「我們是可以做,但是客戶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第三選擇簡單來說就是從兩個選擇中,找出對雙方都有利的第三個選擇。 選擇當然會有很多種,但第三選擇代表的是對於雙方利益最大化的那個選擇,而這個第三選擇在討論或協商的初期很難被找到,因為談判雙方一開始最在意的一定是「己方的利益」而不是「雙方的利益」。
一天的注意力大部分都花費在這種地方,我很想怪罪於是工作太忙、是人力不足、是公司流程問題,但自從我試著用「把問題內部化」的方式思考後,我開始試著從自己身上找答案。 在這個過程中,我讀到一本書叫《留白工作法》,這本書主要的核心概念就是教你-----停下來。
上週因為臨時多了許多會議與來自其他部門的需求,我花了許多時間在上面,想當然的,我原先的排程無法全部處理完畢,勢必有些需要延後。 但讓我開始思考的是,在到了真正要下班時,我卻發現有些工作其實延後對於結果影響不大,再更深入思考是,這些工作對於公司、對於我而言創造了哪些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需求者弱勢! 需求者弱勢這樣的情況,不管到了哪裡都有。以前在公司的時候,這樣的情況也很嚴重。每個人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在工作,效率只是個口號罷了。而所謂需求者弱勢,就是指A員提出其需求,理應由B員執行完成,但中間若遇到問題,B員認為非其職責,此時該由誰去解決呢?!往往問題就會回到A員身上,必
Thumbnail
菜鳥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乍看門檻低,其實細節也不少┌(┌^o^)┐
Thumbnail
一日三餐是我們每天必經的循環,加上現代人生活忙碌,外食頻率極高。然而,食安事件卻時不時發生,引得人心惶惶。在台灣,有許多微型的食品生產者,如小農自產加工、夜市攤販、路邊小吃,或網路上販賣的各種手工食品等,這些食品製造並無完善的食安管理機制,營養標示或食品檢驗等管道也因成本高昂,並非微型業者可負擔。為
Thumbnail
在萬物齊漲的時代大家會如何讓自己手上的資源最大化呢?一日三餐是努力打工人的體力泉源,餐費和營養兩者間是具有挑戰性的取捨。當然能找到兩者兼顧的選擇是最好的,還是得好好吃飯才有奮鬥的力量。(走向突變成競選台詞)
Thumbnail
餐飲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弄出的東西要好吃是首要條件。在繁忙的時段,專業的真功夫表現出來。但某些餐廳的收銀系統卻是靠估算,容易出錯,這樣的情況讓人質疑價格是否合理。餐飲業想要生存,除了食物好吃之外,服務和專業也是必須的。
社會化的歷程,以前比較活在自己世界的時候,習慣性地會把所有念頭攪和在一起,視線模糊,不想看得太清楚,用直覺對決外界。然後因為不管是自己的渴望或是無可避免地要與社會互動,開始學習那套理性又條理化的思維和表達,把細緻的差別區分開來以與人應對,變成看得太清楚,視線又太銳利。
Thumbnail
面對餐飲業的人力不足問題,解套「人員負荷」至關重要。本文探討為何人員負荷問題是整個系統的根本解,以及如何借鏡其他案例,建立更友善的工作環境,進而吸引更多新人、甚至中老年員工加入,又或者參考星巴克引入AI系統,以利改善員工與消費者體驗,但最後仍須回歸餐飲業的本質思考,到底想帶給消費者什麼呢?
我的專業工作是一名採購人員,採購可以是很簡單的行政事務行工作,但也可以是專業型態的工作者,端看機關長官如何定義。 過去,我剛開始接觸採購,很幸運的遇到一個很看重採購的主管,常常提醒我不只是要做好採購,更要把眼光放遠;所以一開始是很認真的對待採購工作,上採購專業課程,考上基礎採購人員,後面更陸續上了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而月光想強調的是,買一個便當的錢通常會比兩顆水煮蛋要貴,是因為量少的緣故。這只是多一個思考方向,以高營養的標準來重新選擇食物,就會有不同的發現。不會再以: 這個男生吃不飽! 吃了這個馬上就會餓! 不知道要吃什麼只好吃這個! 沒時間了,就選擇這個來吃吧!    
Thumbnail
來公司快要一年了~平常所受到的委屈和壓力, 對於一些人來說,這樣的挑戰可以熬過三個月很難得! 原本以為業務有機會請客戶吃飯順便慰勞自己的五臟廟, 但是直到十個月後的今天,才真的有機會吃到一餐像樣的料理。 這家餐廳我們訂餐了兩次,第一次客戶來得很急,來了公司後馬上就要離開, 所以很快就決定取消~本
需求者弱勢! 需求者弱勢這樣的情況,不管到了哪裡都有。以前在公司的時候,這樣的情況也很嚴重。每個人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在工作,效率只是個口號罷了。而所謂需求者弱勢,就是指A員提出其需求,理應由B員執行完成,但中間若遇到問題,B員認為非其職責,此時該由誰去解決呢?!往往問題就會回到A員身上,必
Thumbnail
菜鳥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乍看門檻低,其實細節也不少┌(┌^o^)┐
Thumbnail
一日三餐是我們每天必經的循環,加上現代人生活忙碌,外食頻率極高。然而,食安事件卻時不時發生,引得人心惶惶。在台灣,有許多微型的食品生產者,如小農自產加工、夜市攤販、路邊小吃,或網路上販賣的各種手工食品等,這些食品製造並無完善的食安管理機制,營養標示或食品檢驗等管道也因成本高昂,並非微型業者可負擔。為
Thumbnail
在萬物齊漲的時代大家會如何讓自己手上的資源最大化呢?一日三餐是努力打工人的體力泉源,餐費和營養兩者間是具有挑戰性的取捨。當然能找到兩者兼顧的選擇是最好的,還是得好好吃飯才有奮鬥的力量。(走向突變成競選台詞)
Thumbnail
餐飲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弄出的東西要好吃是首要條件。在繁忙的時段,專業的真功夫表現出來。但某些餐廳的收銀系統卻是靠估算,容易出錯,這樣的情況讓人質疑價格是否合理。餐飲業想要生存,除了食物好吃之外,服務和專業也是必須的。
社會化的歷程,以前比較活在自己世界的時候,習慣性地會把所有念頭攪和在一起,視線模糊,不想看得太清楚,用直覺對決外界。然後因為不管是自己的渴望或是無可避免地要與社會互動,開始學習那套理性又條理化的思維和表達,把細緻的差別區分開來以與人應對,變成看得太清楚,視線又太銳利。
Thumbnail
面對餐飲業的人力不足問題,解套「人員負荷」至關重要。本文探討為何人員負荷問題是整個系統的根本解,以及如何借鏡其他案例,建立更友善的工作環境,進而吸引更多新人、甚至中老年員工加入,又或者參考星巴克引入AI系統,以利改善員工與消費者體驗,但最後仍須回歸餐飲業的本質思考,到底想帶給消費者什麼呢?
我的專業工作是一名採購人員,採購可以是很簡單的行政事務行工作,但也可以是專業型態的工作者,端看機關長官如何定義。 過去,我剛開始接觸採購,很幸運的遇到一個很看重採購的主管,常常提醒我不只是要做好採購,更要把眼光放遠;所以一開始是很認真的對待採購工作,上採購專業課程,考上基礎採購人員,後面更陸續上了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而月光想強調的是,買一個便當的錢通常會比兩顆水煮蛋要貴,是因為量少的緣故。這只是多一個思考方向,以高營養的標準來重新選擇食物,就會有不同的發現。不會再以: 這個男生吃不飽! 吃了這個馬上就會餓! 不知道要吃什麼只好吃這個! 沒時間了,就選擇這個來吃吧!    
Thumbnail
來公司快要一年了~平常所受到的委屈和壓力, 對於一些人來說,這樣的挑戰可以熬過三個月很難得! 原本以為業務有機會請客戶吃飯順便慰勞自己的五臟廟, 但是直到十個月後的今天,才真的有機會吃到一餐像樣的料理。 這家餐廳我們訂餐了兩次,第一次客戶來得很急,來了公司後馬上就要離開, 所以很快就決定取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