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聖嚴書院筆記-三學三慧

    前情提要

    1. 看到課綱,前面幾堂課說了皈依三寶,深信因緣,說明我們怎麼來的十二因緣,何如何滅苦的四聖諦,後面會再說到我們如何自修的五戒十善,和利人度眾的六度四攝。
    2. 法師勉勵大家,聽不懂時,如何保持歡喜心?初學時,不要否定自己,將聽懂的部份實踐的心,若只聽聞,什麼時候實踐呢?要等到全部聽懂再實踐是不可能的。每個人都隨時在創造自己的因果,主導權在自己,當我們六根具足且能聽聞佛法,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
    3. 對佛的認識有三層:都要回歸到修行,修正自己的行為,初時煩惱多,認識不足故力量不足,在境界上才能歷練,平靜時無法修行。
      1. 把佛當神來求祂保佑
      2. 學佛清淨身口意三業,自利
      3. 度化眾生,利他
    4. 四聖諦:人生八苦是通往聖道的前方便,十二因緣是前往解脫的前方便。名色、身心本來就苦,但因為想要,而以十二因緣的方式流轉,去除無明,看到苦集滅道的實相,將無明轉為明。
    5. 業「行」分別善業(利眾,白業),惡業(不利眾,黑業)和無記業(非善非惡)。無記業因為心不在,故沒有很強的力量,凡夫因無明而無記,聖人則是明明白白的無記。
    6. 「有」:心的掙扎,欲望浮現,心去抓取而產生生老死。

    破題

    調熟:調伏惡習,把善成熟,生處轉熟,熟處轉生。因為對惡心惡念惡行的純熟而使我們輪迴六道,故要將熟處轉生,並將不熟悉的善心善念善行轉熟調熟。

    學習佛的慈悲和智慧: 有智慧則不再有煩惱,因知三法印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而從煩惱中走出來。而慈悲在師父的解釋為,不再有敵人,不怕吃苦吃虧,不覺受委屈,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三學三慧

    透過聞思修三慧,遠離邪思迷信,建立正見,藉由戒定慧三學,而將慈悲智慧的力量開展開來。

    三學

    1. 三學又稱三無漏學,漏指煩惱、非究竟;又名三增上學:增上即殊勝之意,因能使煩惱止息而殊勝,又可分別名為增上戒學、增上定學、增上慧學。
    2. 戒:止一切惡,修一切善,定:心念不受外在環境和內在心境所動,慧:洞悉真理的智慧
    3. 「戒」:凡是善惡習慣都可以稱為戒,好的稱為善戒,不好的稱為惡戒。戒有「防非止惡」的功能,受戒是信仰的實踐,戒是拿來奉行的,持戒收攝安定身心。
    4. 「定」:讓身心平穩,心專注。定學是工具不是目的。定學是為了開發智慧。使心專注是要專注在哪兒?要有正確的方向,用正見培養智慧。
    5. 「慧」:以解脫為依止來修慧,稱增上慧學,如何增強智慧?金剛經有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層解釋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不在乎自己的利害得失,以無我智慧,去處理事情。第二層的解釋是,心無所住,不受紅塵所困擾,而生其心,利益他人的慈悲心。定學之定,即無所住。
    6. 煩惱可分為粗、中、細。粗煩惱,如貪嗔痴,可用戒學來保護脆弱的心,使其不會在煩惱的驅動下去造業做壞事。中等煩惱要用定,控制煩惱不讓煩惱影響心。微細的煩惱即無明,以慧將煩惱連根拔起。「學」亦為訓練之意,透過訓練使心穩定,行為改變,而轉變心態和習氣,即為慧學。
    7. 由三學到三慧:透過訓練、行為改變、達到學佛目標。戒:行為訓練定:心理訓練慧:改變/轉變,聞慧/思慧為佛學,修慧為學佛,藉由佛學和學佛,轉凡成聖。

    三慧

    1. 三慧內容:三慧貫穿整個修道過程。聞:聽聞/知道思:思考/思惟修:修行/實踐證道
    2. 聞:確立正見,多聽聞而得到全面性的了解,不怕建立名相,才可得到聞思的智慧。反省是否諦聽?全面地聽?善聽,會聽?聞所成慧,六根中,聽聞的效果是最好的。聽了之後要去做,做不來分兩種,第一種是有去做,但真的做不來,第二種是沒去做就說做不來。只聽而不用心不會改變,只會原地踏步。
    3. 正思惟,如理思惟而達正思惟,心隨法義轉,而成為堅定的理解。以聞思建立學佛的信心,不會退失。修所成慧,要去對治內的的煩惱。我們常把最差的狀態拿來修行,而把最好的狀態拿來享樂,要引以為戒。藉由聞思修而增長向上的力量。
    4. 思:思慧非常重要,藉由不斷反芻,不斷思惟,深刻體會而得,沒有人可以取代你的角色,幫你思考而得思慧。
    5. 從聞思修的角度,我們可以看到學佛團隊有三種不同的學佛人。
      1. 求人天福報
      2. 不聞思只修行
      3. 只聞思不修行
    6. 三學三慧九宮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