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7|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關於我寫日記的那件小事

印象中寫日記的習慣是從小學開始。

沒有人叫我寫;有一天我自己從家裡隨便拿了一個沒人在用的小本子,就開始寫了。

到現在還記得那個本子的模樣,硬殼封面是一個外國女孩抱著一隻狗,紙邊是金色的。

本子大概成人的巴掌大而已,印象中我沒花多久時間就寫滿整本了。

寫完這本後的某一天,媽媽買了一本有盒子的日記本給我,於是,我繼續寫了下去。

然而這本我卻花了大約六年才寫完。

因為,總會有幾天,感覺自己沒什麼事想與日記分享;卻也有幾天,心裡會有許多話想透過文字傾瀉於日記裡。

中學時期的課業很忙,每天過著差不多的生活;當時的我若不是在煩惱課業,就是投入在戀愛或友情的世界裡。

因此這本日記,從第一篇我小學六年級開始,最後一篇若沒有記錯應該是高中時留下的。


再後來的日記,我印象就沒那麼深了;只記得自己東寫一點西寫一點,可能同時寫在許多不同的本子上。但有一件事我還記得,就是大學時的我,有一天拿了一本無印良品的線條筆記本,決心要把這本筆記本作為「發洩筆記本」,當時把現實生活中遇到的討厭事全發洩在那本筆記本上。我一直是很重視朋友的人,而那時出現在我身邊的「朋友」令我很心累,於是那本日記寫滿了我對「朋友」們內心的不滿,我還記得自己寫了很多髒話。

但可笑的是,過了一陣子,我自己覺得那本筆記本記載了我太多黑暗面,我竟然自己感到不堪,或是有一部分害怕這本筆記會被我以外的人看到(我有日記被家人看的陰影),於是,那本筆記本就被我自己給銷毀掉了。

過了好幾年後我整理房間,發現完全沒有留下我大學時期的日記,我想可能自己曾在某個時間點基於什麼心理原因而默默全部銷毀了也說不定。


再接下來就是社群媒體的天下了。

於是,我內心的故事,比起自己寫在紙上,更多的是分享於社交媒體上。

但是,社交媒體不是屬於我自己一個人的(當然要如此設定也可以,但我沒有),也因此,我發的文變成「分享」而不是自己一人寫日記的「傾訴」了。

現在回想起來,原來自己有這麼長的時間,沒有與自己好好對話。


後來曾在國外工作過一小段時間,那時的我有日記本,也與日記說了不少心事;但過沒多久離開了那裡,那本日記沒有寫完,也沒有被我帶走,就這麼留在那個時空了。


再下一次令我有印象且較完整的「日記」,是我在韓國留學時所留下的。但當時,不知是為了練習,又或者是不想被看到內容,所以我整本日記都寫滿了韓文,幾乎是一個中文字都沒有。

用非母語寫日記很有趣,但有一個問題是,非母語還是無法像母語那樣更精確地表達出我內心的感受。

那本日記本寫滿了我充實的2019年,大部分記載了我的快樂追星生活以及對偶像的愛,至於自我對話,那可真的是不多了。


回台灣後也曾斷斷續續寫日記,但真正開始重新把「寫日記」當一回事,那又是一年多以後的事了。

又是一個,隨便從家裡找一本沒人用的本子,作為開始。

我開始會透過日記與自己對話,有時會叫自己振作起來,有時會讚美自己,有時會開導自己。

於是就這麼到現在,我已經換了至少五個本子去了,每一本都寫得滿滿的。

日記是我最好的朋友,在她面前我不需要假裝,無論如何她都不會批判,我可以放心地向她傾訴。

當然,我也曾一兩個月沒話好說,但也有時會一天寫上好幾篇;有時在桌上寫、有時在床上寫;有時在家裡寫、有時在外面寫。如果出去玩我一定會帶上我的日記本,我曾在飛機上寫,也曾在帳篷裡寫。


偶爾會看到一些人分享寫日記的好處,我沒仔細看過太多類似的書籍或文章,但寫日記的好,我知道。(補充:有看過較類似的書籍是手塚千砂子的《讚美日記》,確實也影響了我部分寫日記的風格)

從小學時開始,我就這麼做,雖然一直也不知道自己為何會這麼做,也不懂這麼做有什麼優點。就只是……感覺很好。

就像有個朋友永遠在你身邊陪著你,永遠不會嫌棄你、離開你。

反而還可能會被自己拋棄呢(想想我大學時期的日記們)。


這讓我感到自己永遠不會孤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