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癌王之王」的人生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繼上一篇提到同事老陳罹患肺癌末期的故事,接下來,要告訴大家老陳是如何逆轉比「癌王」還要更兇猛的小細胞肺癌~

(想知道老陳罹癌過程的讀者,可以看我前一篇文章👉肺癌末期的啟示

說起癌王,多數人會聯想到胰臟癌,卻不知「小細胞肺癌」更要命。因發現時大多為晚期、惡化快、易轉移、易復發,而且過去20年來幾乎沒有新藥問世,患者只能靠化學治療苦撐。多達60%患者活不過1年,5年存活率更只有6%,比堪稱「癌王」的胰臟癌更致命。

「蛤?!你那麼年輕也會得癌症齁!」回想起當初老陳聽到我確診癌症時目瞪口呆的表情,而老陳在確診肺癌末期後,醫院已成為他第二個家。

「醫生說,因為我的癌細胞已經到處擴散,所以開刀也開不乾淨,我現在只能先做化療看效果如何,再做決定了。」到醫院探望老陳時,老陳連講話都有點喘。

老陳開始化療後,胃口變得很差,身形也消瘦很多,但從老陳堅毅的眼神裡看得出他抗癌的決心。老陳沒有子女,但他的太太始終不離不棄地陪伴在老陳身邊💑

「我都有很努力在喝營養品、拼命地補充蛋白質喔!」老陳溫柔的看向太太,眼神裡充滿感激。

「妳知道嗎?有一次我為了不讓白血球下降太多導致我下次的化療不能做,我邊喝營養品邊吐,吐完再繼續吃東西,只要能吸收營養,再苦我都願意。」老陳有感而發的說。

當我聚精會神正準備聽老陳娓娓道來時,他話鋒一轉:「有一次,我竟然還夢到我邊喝營養品,營養品邊從我鼻孔流下來,最後我乾脆直接從鼻孔裡灌進去......」看來,化療並沒有殺到老陳幽默的細胞,搞笑功力依然一流👍

圖片來源:今健康

圖片來源:今健康

化療出現抗藥性

後來,老陳的化療療程進行不到半年,癌細胞就開始出現抗藥性了。癌細胞透過血液和淋巴轉移到他的骨頭,因此,老陳決定聽從醫生的建議進行免疫治療。

免疫細胞治療是透過將病人體內的免疫細胞抽取出來,在體外進行培養後,再補充進病人體內,以作為體內免疫細胞的援軍,提升免疫細胞對抗癌症能力。

「醫生說,必須抽血培植免疫細胞,經過活化、增殖T細胞,最後再輸入回我的體內,等於靠自身免疫系統殺死癌細胞。」老陳慷慨激昂地告訴我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我很開心聽到這個可能為老陳帶來一線生機的好消息,畢竟還有大好的退休人生正準備要迎接他呢~


圖片來源:好心肝會刊

圖片來源:好心肝會刊

「與癌細胞共存」

兩年後,老陳回到辦公室辦理退休手續。大家紛紛圍著老陳關心他的近況,此時的老陳雖然身形依舊消瘦,但看得出他的精神和氣色都還不錯。

「我為了做免疫治療花了將近100萬,但可惜我的免疫細胞最後並沒有培植成功,所以,我最後就沒有繼續做免疫治療了。」老陳苦笑著說。

「沒想到,我的免疫細胞培植失敗後。才沒多久,癌細胞竟然開始轉移到我的腦了.....」

「當時,我決定聽從醫生建議,豁出去做開顱手術,雖然我很害怕,但我知道我如果什麼都不做,癌細胞也不會自己消失、甚至可能更猖狂。我很感謝當時勇敢的自己,但我更感謝我太太一路以來的支持和陪伴。」老陳難得感性的說出這段話🥲

原來,老陳在治療過程中,歷經了骨轉移、腦轉移等癌細胞多處轉移,但他靠著強烈的求生意志活出他的新人生。現在,癌細胞雖然依然存在,仍需定期到醫院做治療,但老陳已經開始過著遊山玩水的退休生活。

轉眼也已經邁入第3個年頭,遠遠超過當初醫生所預估的半年存活期🥳🥳


或許,與癌細胞和解,也是一種選項~

癌症末期並不代表生命已經走到盡頭,癌末人生依然充滿希望和奇蹟❤️


如果一個人有足夠的信念,他就能創造奇蹟。——溫塞特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記得幫我按追蹤+❤️支持,你的關注就是我持續分享的最大動力💪💪

raw-image



想在這兒分享我在抗癌路上遇到的各種真實又溫馨的故事,帶給大家滿滿正能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繼上一篇我的同事阿偉急性心肌梗塞事件之後,辦公室有好一陣子都沒有人再揪團訂手搖飲當下午茶了🤣(想瞭解阿偉心肌梗塞故事的觀眾,可以看我前一篇文章~👇👇) 接下來,我想告訴大家,我很敬佩的一位同事-老陳的抗癌故事~ 老陳是一位屆齡退休、為人豪爽的好同事。每當我在工作上遇到困難的時候,老陳都會馬
在我罹癌前,我爸對於健檢始終抱持抵死不從的態度,每當我媽拖著他要一起去健檢,他總是回答:「吼!不檢查就沒事,檢查出來要是發現什麼問題,反而過的不開心,對身體更不好~」😑 我媽最後總是一臉無奈的打消繼續說服我爸去做健檢的念頭。 然而,直到我確診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之後,我爸終於開始動搖對健康檢查抵
繼上一篇提到小靜的抗癌故事,我和她,也即將在抗癌的路上出現命運的交叉點。 出院後,我們依舊保持聯絡,其實我和小靜不止年齡相仿,個性及興趣也很相似。(想瞭解小靜抗癌故事的讀者,可以看我的上一篇文章歐~👇👇) 小靜罹患的三陰性乳癌(第三期)因有合併腋下淋巴結轉移,所以須完成兩種化療藥物組合,
在這條抗癌路上,我在醫院裡看到了許多跟我一樣正在為自己奮鬥的病友。在癌症病房裡,我看見了許多癌友的感人故事..... 她的故事 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我在住院期間,隔壁住了一床跟我年齡相仿的女生(化名:小靜),我第一眼看到小靜的時候,她臉色非常蒼白、身體看起來很虛弱,頭髮也因為化療藥物副作用
歷經開刀切除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我每月按時回診追蹤和施打荷爾蒙藥物治療針劑的日常,就這樣度過了2年後。就在某天深夜,我正準備要睡覺時,突然覺得肚子一直不尋常的抽痛,我摸著肚皮就能明顯感受到有東西在裡面跳動,每跳一下我就痛一下...... 肚子裡的過動"生物" 如果用具體地方式描述,就像是有上百
在罹癌初期,我一直不斷回想我過去的生活方式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何只有十萬分之一的發生率卻發生在我身上?我買樂透怎麼就沒這麼幸運過🤣 回顧過往&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或許,就是因為一直很隨性的放縱自己吃垃圾食物+愛喝含糖手搖飲的飲食習慣,這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埋下了胰臟腫瘤的種子,導致我的腫瘤逐漸萌
繼上一篇我的同事阿偉急性心肌梗塞事件之後,辦公室有好一陣子都沒有人再揪團訂手搖飲當下午茶了🤣(想瞭解阿偉心肌梗塞故事的觀眾,可以看我前一篇文章~👇👇) 接下來,我想告訴大家,我很敬佩的一位同事-老陳的抗癌故事~ 老陳是一位屆齡退休、為人豪爽的好同事。每當我在工作上遇到困難的時候,老陳都會馬
在我罹癌前,我爸對於健檢始終抱持抵死不從的態度,每當我媽拖著他要一起去健檢,他總是回答:「吼!不檢查就沒事,檢查出來要是發現什麼問題,反而過的不開心,對身體更不好~」😑 我媽最後總是一臉無奈的打消繼續說服我爸去做健檢的念頭。 然而,直到我確診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之後,我爸終於開始動搖對健康檢查抵
繼上一篇提到小靜的抗癌故事,我和她,也即將在抗癌的路上出現命運的交叉點。 出院後,我們依舊保持聯絡,其實我和小靜不止年齡相仿,個性及興趣也很相似。(想瞭解小靜抗癌故事的讀者,可以看我的上一篇文章歐~👇👇) 小靜罹患的三陰性乳癌(第三期)因有合併腋下淋巴結轉移,所以須完成兩種化療藥物組合,
在這條抗癌路上,我在醫院裡看到了許多跟我一樣正在為自己奮鬥的病友。在癌症病房裡,我看見了許多癌友的感人故事..... 她的故事 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我在住院期間,隔壁住了一床跟我年齡相仿的女生(化名:小靜),我第一眼看到小靜的時候,她臉色非常蒼白、身體看起來很虛弱,頭髮也因為化療藥物副作用
歷經開刀切除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我每月按時回診追蹤和施打荷爾蒙藥物治療針劑的日常,就這樣度過了2年後。就在某天深夜,我正準備要睡覺時,突然覺得肚子一直不尋常的抽痛,我摸著肚皮就能明顯感受到有東西在裡面跳動,每跳一下我就痛一下...... 肚子裡的過動"生物" 如果用具體地方式描述,就像是有上百
在罹癌初期,我一直不斷回想我過去的生活方式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何只有十萬分之一的發生率卻發生在我身上?我買樂透怎麼就沒這麼幸運過🤣 回顧過往&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或許,就是因為一直很隨性的放縱自己吃垃圾食物+愛喝含糖手搖飲的飲食習慣,這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埋下了胰臟腫瘤的種子,導致我的腫瘤逐漸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窗外落葉蕭蕭,我在窗裡,連呼吸都費勁。   肺癌末期了。   因為遺傳、因為我一直以來的不作為,癌細胞蔓延得很快,發現的時候腦部、肝臟、骨頭……早都已全被侵蝕,一年前被強制送醫到現在,好幾次這條命都是鬼門關前搶回來的。鄭醫師每每來看我,搖頭之外總是抱以無奈的嘆息。
在一次例行檢查中,發現我的肺部出現可疑的肺結節,大約0.3cm的大小,也許是肺部感染過的痕跡(那一陣子剛好是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也許是良性腫瘤,也有可能是惡性腫瘤,若是沒有癌症病史,醫生會建議繼續追蹤就好,但我有癌症病史,所以醫生建議切除,於是我做了胸腔內視鏡切除手術,病理報告出來,是最糟的那一種-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從罹癌院長變抗癌名醫!醫師5招抗癌飲食抑制癌細胞生長 蔡松彥(神經科暨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 編按:曾經熱愛登山、體能極佳的蔡松彥醫師,在2014年確診肺腺癌合併鱗狀癌,儘管積極地接受治療,卻還是逃不過復發的狀況,後來靠著飲食養生、運動保健,以及最重要的正確心態,讓他的人生下半場出現了不同的轉折。
Thumbnail
一名晚期肺腺癌的病友,三年前確診時即有骨頭和淋巴腺的轉移,肺部也有好幾處腫瘤,在初步基因分析裡,並未找到基因突變,開始使用化學治療,中間也嘗試雙免疫治療。
Thumbnail
一名確診晚期肺癌的50多歲男性,在進行一般的基因檢測時並沒有找到突變基因,病程也加速惡化,全身嚴重浮腫。
Thumbnail
一名晚期肺腺癌的病友,三年前確診時即有骨頭和淋巴腺的轉移,肺部也有好幾處腫瘤,在初步基因分析裡,並未找到基因突變,開始使用化學治療,中間也嘗試雙免疫治療。
Thumbnail
一位年約50多歲的病友,在十幾年前就診斷晚期肺癌,「剛開始他來看病的時候,其實也沒有特別的期望,因為他就覺得自己大概活不久了。」
Thumbnail
「有位46歲的男士,發現肺癌時,腫瘤大概4公分,且有淋巴結轉移、骨轉移,屬於第四期。」王金洲醫師指出,「基因檢測的結果顯示具有EGFR基因突變,於是開始使用口服標靶藥物。」
Thumbnail
「醫師,開刀切掉肺癌後,是不是就安全了?」40多歲的陳先生問。 「你的肺癌是第2期,建議接受術後輔助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醫師說。 這是一位經由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而意外發現肺部腫瘤的患者,已接受手術治療。蔡鎮良醫師表示,為了降低肺癌復發風險
Thumbnail
窗外落葉蕭蕭,我在窗裡,連呼吸都費勁。   肺癌末期了。   因為遺傳、因為我一直以來的不作為,癌細胞蔓延得很快,發現的時候腦部、肝臟、骨頭……早都已全被侵蝕,一年前被強制送醫到現在,好幾次這條命都是鬼門關前搶回來的。鄭醫師每每來看我,搖頭之外總是抱以無奈的嘆息。
在一次例行檢查中,發現我的肺部出現可疑的肺結節,大約0.3cm的大小,也許是肺部感染過的痕跡(那一陣子剛好是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也許是良性腫瘤,也有可能是惡性腫瘤,若是沒有癌症病史,醫生會建議繼續追蹤就好,但我有癌症病史,所以醫生建議切除,於是我做了胸腔內視鏡切除手術,病理報告出來,是最糟的那一種-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從罹癌院長變抗癌名醫!醫師5招抗癌飲食抑制癌細胞生長 蔡松彥(神經科暨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 編按:曾經熱愛登山、體能極佳的蔡松彥醫師,在2014年確診肺腺癌合併鱗狀癌,儘管積極地接受治療,卻還是逃不過復發的狀況,後來靠著飲食養生、運動保健,以及最重要的正確心態,讓他的人生下半場出現了不同的轉折。
Thumbnail
一名晚期肺腺癌的病友,三年前確診時即有骨頭和淋巴腺的轉移,肺部也有好幾處腫瘤,在初步基因分析裡,並未找到基因突變,開始使用化學治療,中間也嘗試雙免疫治療。
Thumbnail
一名確診晚期肺癌的50多歲男性,在進行一般的基因檢測時並沒有找到突變基因,病程也加速惡化,全身嚴重浮腫。
Thumbnail
一名晚期肺腺癌的病友,三年前確診時即有骨頭和淋巴腺的轉移,肺部也有好幾處腫瘤,在初步基因分析裡,並未找到基因突變,開始使用化學治療,中間也嘗試雙免疫治療。
Thumbnail
一位年約50多歲的病友,在十幾年前就診斷晚期肺癌,「剛開始他來看病的時候,其實也沒有特別的期望,因為他就覺得自己大概活不久了。」
Thumbnail
「有位46歲的男士,發現肺癌時,腫瘤大概4公分,且有淋巴結轉移、骨轉移,屬於第四期。」王金洲醫師指出,「基因檢測的結果顯示具有EGFR基因突變,於是開始使用口服標靶藥物。」
Thumbnail
「醫師,開刀切掉肺癌後,是不是就安全了?」40多歲的陳先生問。 「你的肺癌是第2期,建議接受術後輔助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醫師說。 這是一位經由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而意外發現肺部腫瘤的患者,已接受手術治療。蔡鎮良醫師表示,為了降低肺癌復發風險